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典型的西北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计算其综合水平指数,结合耦合度、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耦合交互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指数不断提高,上升幅度比较大,新型城镇化水平增长略快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始终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虽有上升态势,但程度一直偏低,属于严重失调阶段;作为土地稀缺的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够充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兰州市应积极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益,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开发区事业的不断壮大,开发区已成为近20年来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兰州等典型河谷型城市为例,说明开发区对河谷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初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空间的重构。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开发区开始作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主体,在城市对外扩张和功能更新上发挥着主导作用。开发区主导下的特大河谷型城市的空间增长具有强烈地向河谷两边山体,甚至跳出河谷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城市兰州为例,基于1995、2005和2015年3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兰州市主城区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并通过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模型和景观格局梯度从微观上对景观组分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兰州市建设用地扩张剧烈,草地、林地等生态用地退化明显,城市景观结构趋于单一; 1995-2015年,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的低强度和中低强度景观人工干扰区域面积稳中略有减少,以建设用地为主的高强度与中高强度区域持续蔓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明显的梯度带与建设用地扩展显著区域大致相同.景观破碎化总体趋于缓和,但景观多样性减少、邻接程度下降,且建成区周边和两岸河滩地受人为干扰越来越明显,破碎化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西北河谷型城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河谷型城市的内涵及其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成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合有关计算,划分出兰州市近17年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演进阶段过程,为兰州市的环境政策评价提供数量依据,从环境政策成效、环境政策成本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对兰州市环境政策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侧重从土地综合质量、土地效益和空间形态角度,探讨了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现状格局、历史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工业经济是当前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拓展的深层机制是产业在空间的转移过程.本文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1980年以来兰州市产业及其所属行业的布局演变进行研究,随后梳理1980年以来兰州市产业政策的变化,分析产业政策影响下的兰州市的产业及其所属行业的布局演变,剖析政策变化影响下产业拓展方式的演进特征.结果显示:受地形和政策的影响,兰州市产业布局反映了明显的跳跃式发展;1980年以来,兰州市产业布局体现了“边缘连续式”—“近郊跳跃式”—“远郊跳跃式”的布局模式;第一产业在2010年之前为边缘连续式的布局,2010年之后反映了远郊跳跃式的布局.第二产业分布反映了远郊跳跃式的演化规律.第三产业在2010年之前为近郊跳跃式,2010年后为远郊跳跃式布局;跳跃式发展明显的为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业,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产业呈现不同布局模式的内在成因,梳理了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自...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成区扩张是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基于兰州市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首先基于提出的多分类器组合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方法,提取建成区范围;其次计算2003—2019年城市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和城市紧凑度等,分析兰州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最后分析驱动城市扩张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①基于分层策略的多分类器组合分类方法对兰州市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效果很好,提取的建成区范围面积与年鉴统计数据也基本一致;②城市建成区面积在16年内持续增加,年增加量6.72 km2,处于快速扩张状态,城市紧凑度较低,扩张合理性差;③由于兰州市"两山夹一川"的自然条件,城市南北方向扩张已趋于饱和,扩张只能沿黄河东西方向;④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兰州市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河谷型城市空间跨越式发展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地形限制,河谷型城市需要跳跃式空间扩张.河谷型城市空间跳跃,从时机上一般可分为超前跨越、适时跨越、滞后跨越;从跨越方式上可分为集中式跨越、分散式跨越;从扩散机制上可分为主动式、被动式、主动与被动相结合.河谷型城市在何时、何种条件下,以何种方式和机制实现空间跨越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城市持续发展.本文以兰州、贵阳、重庆等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为例,研究该类城市空间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区,基于原生自然地理及地形要素,使用文献、气象、自然地理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同时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兰州盆地洪水事件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兰州市河道洪水灾害集中在黄河河漫滩上;洪道洪水灾害发生时间比较频繁,与河道洪水灾害相比,灾害的发生范围较小,具有区域性.利用逻辑斯蒂回归建立河道洪水事件预测模型,得出发生河道洪水事件的概率与高程、距黄河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与传统经验符合,并经过模型检验,预测正确率达94.4%,Nagelkerke R~2值为0.870,接近1,拟合优度较好.利用逻辑斯蒂回归建立洪道洪水事件预测模型,得出发生洪道洪水事件的概率与高程、距黄河距离也呈负相关关系,与传统经验符合,经过模型检验,预测正确率达74.8%,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高彦鹏  曹方 《甘肃科技》2011,27(24):5-10
为了提供河谷型城市耕地利用有效的决策支持,以兰州市1990-2010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和PCA分析方法,对兰州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并且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及软件对兰州市2015与2020年耕地面积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和政府政策是主要驱动因子。预测得知,兰州耕地面积仍呈递减的趋势。因此,亟待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河谷型大城市是在地理位置较好、水土资源组合条件良好的河谷阶地地带上形成的.河谷地形的封闭性特征削弱了河谷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使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效应增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本文主要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方法分析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作用机理,认为兰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途径主要体现存经济发展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排放种类和组成以及产业布局对局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办面,而河谷生态环境也对兰州市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过程与方向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典型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剖析了其1980—2000年2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情况;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河谷地形影响,兰州市城市空间扩展受到限制,20年来土地利用虽然处于发展期,但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速度不大;城市化和工业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旅游大环境的建设,本文以风景旅游城市旅肇庆为例,从城市性质,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对城市及其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就风景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年上饶市城镇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中搜集的上饶市市本级土地出让情况和市场交易资料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Arcgis9.3工具对上饶市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饶市是一个单核心发展模式城市,中心城区的住宅地价的在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格局,地价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由中心区域向四周逐渐递减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绿地及其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绿地系统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是创建生态城市的关键因素,该文拟从兰州市绿地现状,存在问题,绿地信息系统等方面简单探讨绿地系统对兰州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州古城区地面温度分析及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定量分析了苏州市古城区地面温度分布特征,研究显示:2005年春古城区白天地面温度差异在15℃以上,按影像像元值的空间聚集情况,城内地面温度可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区。结合实地调查与QuickBird影像判读,分析了城区地面温度空间变化与下垫面植被、水体及建筑物分布的对应关系,发现城内地面极端高温位于露天体育场,极端低温位于护城河道最宽部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古城区热岛效应对居民生活环境及古城文化遗存的影响。降低古城区人口密度、清理民宅外围临时搭建、进行气流廊道的研究与建设、进行自行车专用道路建设以及合理绿化是缓解古城区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区位与土地收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城市土地区位的特点入手,以区位论、地租与地价理论为指导,按照土地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西安市为例,建立了城市土地收益测算模型.从而实现了城市土地区位与土地收益相关关系的定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