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较大的重击 科学家们猜测,月球的形成源自远古时期星体司的较大碰撞——很可能是46亿年前,在太阳系诞生不久,颗火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地球.地球和火星大小的星体所形成的岩石残骸在地球轨道附近形成,当这些岩石灰尘云冷却下来时,形成小型的固态结构,最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06,(1):47-48
关于月球的成因.最合理的理论是碰撞论(Great Impact),或者更通俗点就是大撞击(Big Whack)引发的。这种假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后不久,一个与火星差不多大小的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时撕裂的物质进射到太空中。并逐渐聚拢最终形成了月球。  相似文献   

3.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1,(10):51-52
碰撞星系形成“感叹号” 美国宇航局最新发布一张“宇宙感叹号”图片,深太空天体W340是典型的教科书实例,它是数百万年前由两个星系碰撞形成的,距离地球4.5亿光年。这两个明亮星系的碰撞在太空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目前所拍摄的W340是它们碰撞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4.
Newsom  HE  江世亮 《世界科学》1989,11(7):20-23
月球系由一块大如火星的圆石与地球撞击后而得以形成的观点能解释角动量、轨道特性和地球-月球系统的独特性。地球、月球在密度和化学成分方面的差异可从月球的撞击块的外壳得到解释。冲撞论从天体化学角度支持了月球形成的一种假说——碰撞假说。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最近目睹了一颗年轻恒星周围的一次尘埃大爆发,这很可能是大型小行星之间一次猛烈碰撞的结果。这类碰撞最终可能导致行星的形成。虽然"斯皮策"以往观测过多次疑似由小行星碰撞造成的尘埃爆发,但这一次是科学家首次采集到一个小行星系统猛撞之前和之后的数据,从而窥探到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形成所经历的暴烈过程。岩石行星诞生于环绕年轻恒星的尘埃材料。这些材料聚拢到一起形成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互相碰撞,阴影?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球上造成恐龙绝灭的学说是这样的:由于一颗巨大的陨星、小行星或其他天体在六千五百万年前与地球发生碰撞,从而结束了统治地球达一亿六千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这样的碰撞还不一定是一次的现象。这种灾变地球上可能定期发生过多次,因而在地球生物史上造成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找到了新证据,证明2.5亿年前恐龙的诞生与一颗小行星碰撞地球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别造山带地壳S波分裂和介质各向异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椿镛 《科学通报》1997,42(23):2539-2542
我国中部的秦岭-大别造山带是由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在三叠纪碰撞而形成的。大别造山带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问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王清晨 《科学通报》1997,42(6):575-580
对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大别山造山带是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合舅地是这一造山带隆起时开始形成的,经历了凹陷-断陷-构造反转3个阶段,造山带的“去根”过程与地幔上涌控制着大别山的隆起和合肥盆地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极光女神     
极光是怎样产生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极光是一种光现象,以明亮多彩的光带形式出现在大气中.极光的形成是地球高层大气粒子和太阳风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造波     
正如俗语所说,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地球也绝不例外。地球地幔中的固体岩石非常炽热,使它像热的奶糖一样能够流动,通过推动地球表面各处的构造板块从内向外地刻蚀着地球。碰撞的板块扭曲成山脉,或潜没到下面的粘性岩层中,几百万几千万年以后它又再度冒起,不过这一次它是从大洋中脊喷发而出的滚滚熔岩。  相似文献   

12.
失控的碰撞     
《大自然探索》2009,(8):7-7
科学家最近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指出,几十亿年后,行星轨道运行混乱有可能导致地球和水星、火星或金星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09,(10):6-6
2009年7月19日,木星再次遭遇小行星或彗星大碰撞。碰撞发生5天后,升起一个和地球的太平洋一般大小的巨型暗色烟柱,跟1994年舒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的碎片撞击木星后升起的烟柱非常相似。新近升级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下了这次最新碰撞,而且是由为“哈勃”最新安装(安装过程还破费周折)的宽视场照相机3号拍下的,这也是这部照相机首次担负重要的科研任务。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08,(6):12
研究人员认为,约45亿年前有一颗体积与火星相差无几的天体撞击地球,并导致地球轨道上出现无数的撞击碎片,当时这些碎片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石质的空间环境,并最终形成了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相似文献   

15.
袁迁  邓洪平 《科学通报》2023,(33):4445-4447
<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人类走向深空的第一站.月球的起源一直是地球和行星科学的重大科学问题.目前广为接受的月球起源理论为40多年前提出的“大碰撞”假说.该理论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曾有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胚胎(被称为“忒伊亚”)高速(约10 km/s)撞击了原始地球,溅射出了大量碎片,而月球便从碎片盘中聚合生长而成[1,2].  相似文献   

16.
视野NEWS     
《大自然探索》2014,(10):4-7
月球形成之谜没那么简单科学家最近对月球岩石中化学成分进行的分析表明,月球内部的水量有很大的地区性差异,月球水的氢同位素组分的地区性差异也比地球的大得多。月球水并非液态水,而是被俘获在火山气体中或化学结合在月球岩石内部颗粒中的水。科学家目前普遍认为,月球是一颗火星大小的星子撞击原始地球的结果。碰撞后,环绕地球的炽热物质盘(部分为硅酸盐气体,部分为熔岩)中的作用机制形成了微量的月球水。月球水的来源对于确定地球水的来源意义重大。有两种可能性:月球水来源于地球;或者,月球水是由小行星或彗星带去的;再或者,这两个都是月球水的来源,也都可能是地球水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123亿光年、令他们很吃惊的星系——它每年竟然能诞生4000颗恒星,而我们的银河系相比之下每年却平均只能“生育”10颗恒星。天文学家说,这个新发现的星系还很年轻,只度过了自己一生中的大约十分之一。这种高产星系被认为实际上是一系列碰撞的星系,随着星系碰撞,气体被压缩,从而激发恒星形成大潮。在这幅多波段图像中,红色表示大量新恒星正在形成的地方,绿色表示气体云集处,蓝色表示产生恒星不太多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Arrhenius  G  朱政 《世界科学》1989,11(3):28-30
一、前言由于没留下地球生长过程的原始记录,所以人们至今仍无法搞清这个行星的第一个八亿年历史。这一时期,地球基本上还处于初期阶段。不过近年来,对于地球和月球其它方面的研究,对于周围环境空间的探索,对于大气化学成份、性质变化的研究以及大量的地质学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间接证据。虽然今天还不能唯一确定当时各方面条件,但是人们能根据这些新信息使用一种叫自构成的模型来研究地球的原始状况。二、地球生成时期的温度与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在生成时期,形成某一行星的微星碰撞末速度是该行星半径及密度平方根的线性函数。由于月球的大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地核,所以对月球来说,这个速度大约是2.4Km/s,对于地球来说,这个速度约为11.2Km/s。除了质量较大的微星,一般较小的抛体都在穿越大气层时降低了速度。这样,任何行星初始团的主体部分都会在碰撞中经历由动能转化为热能、地震、声能及靶喷出物动能的瞬间变化。充分融化硅酸盐所需动能,相当于抛体具有1Km/s这样数量级的末速度。因此在地球生成初期,其内核以外物质的挥发都发生在微星与之碰撞的过程中,通过熔化和蒸发把挥放性物质有效地转移到大气中。这个设想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为它是经过今夭月球上物质状况证明了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行星状物体同地球的碰撞能够深深地影响局部的地质学,并证明:一些非常巨大的陨星的撞击可能已影响了地球的演变与在它上面生存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王庆 《世界科学》2001,(8):18-19
通过模拟地球与彗星的高速碰撞 ,科学家们发现 :彗星上搭载的有机分子有可能在撞击中幸存下来 ,并为地球传播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