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晓霞 《科技资讯》2014,(29):218-218
父爱如山,是深沉的,是厚重的,自古以来为人称颂。该文以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为材料进行分析,借车站送别时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情节,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紧扣"背影"这条线索,着重对文中父亲的描写展开论述。虽然面对天灾人祸,在厄运面前有过痛苦挣扎与命运作斗争以及人情冷暖的反抗,但更多的是显露出父子之间的凄凉而又辛酸的爱。该文围绕父爱这个主题展开论述,透析了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所蕴含着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红色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例,分别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四个维度探讨影片的字幕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与文字、图像、声音等模态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论述了字幕翻译在电影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密不可分。文学作品通过采用特殊的、有别于非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其特定的意义,从而实现其审美艺术价值。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其本质是要再现原作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以《苔丝》的三个中译本为例,从主位推进模式这一语言形式入手,考察译文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与原文"审美忠实",达到"形神兼似"。  相似文献   

4.
运用修辞论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著名散文《背影》的“重复”现象作细致分析,可以发现《背影》的深层蕴含:它揭示了朱自清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的矛盾和焦虑,而这种矛盾和焦虑是20世纪上半叶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境遇,《背影》正是这种矛盾和焦虑的一种审美置换。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其明示——推理模式能恰当地解释许多翻译现象.首先从理论层面简略介绍了关联理论,分析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本质、过程和标准的解释,随后用关联理论比较了英若诚与霍华两个<茶馆>英译本对文化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证明关联理论在解决翻译实践中所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闻一种特定的语篇类型,突发性新闻报道是一国媒体在新闻专业、媒体定位等诸多因素的集中体现.2010年中国玉树发生了地震,对比中关两国主流媒体<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中国玉树地震的两篇相关报道,发现<纽约时报>在对玉树地震破坏程度以及中国政府对灾区救援方面的描述,很多都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和文化的演化发展看,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传播不同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民族风情,沟通不通思想情感的职责。本文以《中国新民歌选(汉英对照)》为例,指出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语境的功能,并提出了注意意合与形合,异化、归化并用互补等翻译策略,更好地让读者体察中外文化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影视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文化缺省现象。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翻译形式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探讨影视作品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影视翻译属于文学翻译,影视剧字幕的翻译对于文化交流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以电影《夜宴》为例.试图从Sperber和Wilson关联理论和Gutt的翻译现角度,探讨影视剧字幕的翻译,指出影视剧字幕的翻译必须遵循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10.
黄薇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6):102-104
通过分析张培基先生英译本《背影》中元话语的使用,阐释了元话语构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方式,包括逻辑关联词、框架标记词、内指标记词句、证据提供词句、解释词、模糊语、强调词、态度句、关系标记句、人物标记词等。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自1925年问世以来,在中国现代散文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经典之作的代表,多年以来一直被列为中学语文课文。从艺术审美角度看,《背影》的魅力在于"质素与情真"。"质素",即内容、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素朴而不加文饰;"情真",即情感真挚,不做作、不矫情。  相似文献   

12.
黄薇伊 《科技信息》2013,(13):222-222
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翻译者可以自由选择可行的翻译策略来达到其翻译目的。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以《背影》张培基译本为研究对象,从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三个方面探讨译本是如何在写作手法上体现原文的内涵与抒发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影业的蓬勃发展,字幕翻译成为当前热门的翻译领域。本文从纽马克的语义交际翻译理论入手,以《公主日记》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影视字幕的有效翻译策略。文章提出因字幕翻译受时间、空间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影视字幕又是集表达、信息、祈使功能于一体的文本,因此,字幕翻译应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缩减式翻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影片传播文化、唤起兴趣、提供愉悦和增加票房的多层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从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为例,研究为了缩小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尽最大限度地传递幽默信息而采用的翻译手法。  相似文献   

15.
李春江 《科技信息》2009,(3):165-167
戏剧中的称呼语不仅反映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教育状况与价值观念,也可以推动剧情发展,帮助刻划人物,描写人物心理的变化。而如何翻译这些称呼语取决于译者对称呼语的功能的理解,以及译者的审美价值观念与文化意识。本文重点对莎士比亚名剧《李尔王》的三个中文译本(朱生豪、梁实秋、方平)加以比较,分析其译文中的称呼语是否实现了上述功能,并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张培基、张梦井翻译的朱自清的名作《匆匆》的比较分析,从音韵层面、结构层面和意义层面说明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在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关系.  相似文献   

17.
翻译在跨文化信息交流中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转化手段。由于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特征,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难免会遭遇到文化缺省的现象,因此翻译时必须采取适当的补偿策略,才能使译文读者欣赏到原作所体现的异域文化。本文以《红楼梦》的杨译本为例来探讨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文化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为例,分析近代西方先进思想如何通过翻译会通传入中国并被人接受,且总结出当时主要的翻译会通策略,包括加按语、加注释、删减和增译等,同时揭示了晚清西学会通的经世致用的特征和时代意义,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古今文化的会通创新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据非语言语境理论,对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小妇人》的两个汉译本——刘春英译本与王之光译本——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译文中在情境和文化语境上存在翻译偏差。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作品中非语言语境因素,准确传达作者所要传达的语言内涵。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英语的研究作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中国英语的语言特征,并以《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为例探讨了中国英语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中的表现形式。《政府工作报告》采用的是一种正式、严肃、庄重的文体,其中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等极具当前中国特色。它的英文译文是典型的中国英语的代表。因此,研究《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对研究中国英语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