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展桃育种工作的科研机构之一,已有4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20年,育种工作者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广泛收集桃品种资源,建立了储存量300多个品种的国家桃种质资源圃,深入开展桃和油桃新品种选育研究。通过有性杂交育种途径、采用修剪技术、胚培养等有效技术,选育并通过品种审定(认定)22个桃和油桃品种,实  相似文献   

2.
张乃军 《科技潮》2003,(10):49-49
余阳俊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春播晚抽薹、夏播耐热、秋播抗病早熟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在国内外正式刊物发表论文35篇。1997年,余阳俊参与研究的“北京小杂56号等大白菜系列配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他主持的“一种桔红心白菜的选育方法”课题获国家专利。余阳俊参与育成的春、夏、秋播,早、中、晚熟大白菜系列配套品种目前已推广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大中城市,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年销售种子20余万斤,年销售额1500万元,年推广面积80万亩,年新增产值1…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汉中油菜育种科研经历的五个阶段和取得的主要成果。60年代初,为常规育种阶段,选育出了常规品种早丰系列,为汉中的油菜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90年代末,从常规育种转入杂交育种阶段,引进试验油菜杂交品种秦油2号,替换了早丰系列,成为全市主推品种。本世纪初.推广双低油菜品种,制定高产保优栽培技术规程,使汉中油菜生产上了新的台阶。20064年开展了品质育种。通过细胞质不育系选育,选育出312A,通过省品种审定;保持系、恢复系改良和选育取得较好进展。运用杂交和系统选育方法,改良保持系、恢复系1200余份,利用36份。杂交育种取得成果,2008年推荐汉油杂07-1、汉油杂06-8两个杂交组合,参加全省区试,表现优良。在创造种质资源和培育油菜新品种途径上,正在开展染色体杂交技术应用和小孢子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4.
肖昌禄 《甘肃科技》2010,26(1):180-181
日光温室油桃设施栽培在我国其他省市已开展多年,但在兰州地区尚属首次,作为现代设施农业培育起来的一个新兴特色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该品种油桃在兰州地区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元旦开花,春节挂果,三月成熟,四月收获,增补了甘肃省春夏之交无桃的空白,打破了果品熟期由南至北的局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兰州市油桃设施栽培及管理的现状,对现有油桃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激光诱变洋葱种子的生物学研究、激光诱变洋葱种子的品种选育研究和激光诱变洋葱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3个方面综述了激光诱变洋葱的品种选育和相关理论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洋葱育种,尤其是激光诱变洋葱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乃军 《科技潮》2004,(10):30-30
近些年,平谷大桃让地处山区的平谷县出了名。一年三季有桃,年产量占全北京市总产量的一半,被誉为全国产桃第一县。但是,有谁知道平谷引种的桃子品种有80%一90%都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而郭继英就是该所硕果累累的科研团队中的一名科技骨干。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平谷大桃让地处山区的平谷县出了名.一年三季有桃,年产量占全北京市总产量的一半,被誉为全国产桃第一县.但是,有谁知道平谷引种的桃子品种有80%~90%都来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而郭继英就是该所硕果累累的科研团队中的一名科技骨干.……  相似文献   

8.
成果简介 “河农85-9”冬小麦新品种是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室育成的高产、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高产田种植,较当地推广品种显增产。其主要特点是耐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省30 年来审(认)定的170 个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 年之前审(认)定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是繁6 和衍生品种绵阳11 号系列,有繁6 亲缘关系的育成品种33 个,占该时期育成品种的49.28%,亲缘系数累计9.25.绵阳11 号及姊妹系育成品种21 个,占此时期育成品种的31.35%,亲缘系数合计8.45.2001-2013 年是四川省小麦育种界的黄金时期,13 年选育审定了112 个小麦新品种,克服了2000 年前种质资源使用单一和狭窄的弱点,这个时期选育出5 个品种以上的骨干亲本有绵阳26、贵农21 和92R 系列材料,分别占本时期育成品种的10.7%、9.8%、6.3%.近年来,育种家创造培育的一批新的种质资源(包括人工合成品种川麦42,SW 系列,R 系列)正在成为新一轮多个骨干亲本系列.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科学》2011,(7):4-9
1.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亩产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相似文献   

11.
临麦6号为临沧市农技推广中心麦类课题组,于1995年用86鉴22作母本,84-346作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育种编号96鉴21,2003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意进行登记,命名为临麦6号。2004年获云南省农业厅推广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6月11日,2021年"兰天"系列抗条锈小麦新品种观摩活动在省农科院清水县试验站举行,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等地的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参加观摩活动。观摩组先后参观了清水试验站冬小麦育种试验示范基地和"兰天"系列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系)展示田,并组织召开了座谈会,深入交流探讨甘肃冬小麦品种的新理念、新技术,分享本领域育种的新经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孙浩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杏、李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和枣贮藏保鲜等领域的研究,200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14.
郭剑峰 《科技潮》2011,(10):44-45
于拴仓博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白菜细胞与分子育种实验室负责人。长期从事蔬菜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和细胞与分子育种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了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研究课题20多项,在大白菜分子遗传  相似文献   

15.
<正> “十五”以来,农八师石河子棉花育种工作在棉花早熟、抗病、丰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抗病、早熟、丰产品种(系)应运而生,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目前棉花育种正在品质育种、特色棉育种(中长绒、彩色棉)上下功夫,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石河子棉花育种工作小结如下:1 加大对棉花育种单位的支持力度 棉花育种是一个永恒课题,科委一直将棉花做为重点支持项目,近几年棉花育种经费拨款在15万元以上,2002年达到19万元,另外,棉花新品种(系)地区多点试验2万元,棉花新品种示范推广3万元,合计24万元。  相似文献   

16.
1.温带地区粳稻育种成果:日本全国有16个地方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由农林省统一领导。“农林”编号的水稻品种有228个,陆稻50个,平均每年约可提出10个新品种。过去一个品种栽种10~15年,甚至20年。1965年开始按计划每3年更换一次新品种。日本的水稻育种,目前仍是以集团和系谱相结合的杂交育种为主要方法,同时也开展一些其它有关的选育方法的探索和基础理论研究。育种目标着重于生态类型的选育,一般除要  相似文献   

17.
张乃军 《科技潮》2004,(8):37-37
张开春 现任北京市农科院林果所副所长,博士,副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1997年获农学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科技新星计划。主要从事樱桃、桃、葡萄育种和转基因技术、桃基因文库构建、樱桃抗性砧木育种、桃、樱桃、葡萄病毒分子检测和脱毒技术、栽培技术和葡萄、樱桃苗木快速繁育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广西水稻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水稻种业创新发展,本研究从广西水稻品种审定、品种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分析2011-2021年广西水稻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结果显示,在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广西水稻品种审定实现了量的飞跃,自主选育的常规稻、杂交稻已成为广西市场的当家品种,但科企合作育种仍明显弱于外省,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的意识及力度相较于先进地区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未来广西仍要通过加强特色种质资源鉴定,加强优异基因的挖掘利用,进一步更新育种技术、丰富育种手段,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等,推动广西水稻种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8,(8)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北京地区专门从事林果资源、育种、栽培、生理、生物技术及果品贮藏加工科研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科院种业科技公司玉米研究中心即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玉米研究及开发的科研机构。1998年该中心又率先进行科技体制改革,整体转制为由国家控股、全体职工参股的北京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公司。该中心主要任务是集玉米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良种繁殖、种子销售及生产咨询五位一体,实施育、繁、推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