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天然气燃气轮机"和"可再生能源互补"两个系统兼并的特点,兼具天然分布式系统覆盖面积广、能源利用率高、天然气能源可再生、可循环使用等优势。本文结合当代天然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运行特征,结合相关技术使用对比,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特点和技术要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晅 《河南科技》2023,(3):45-48
【目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兴的电力能源传输形式,系统可根据用户的电力使用情况,并结合电力传输的实际情况来配置合适的系统,以此来满足不同用户的电力要求。【方法】为了保证我国电力网络正常运转,本研究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同时结合系统的运转原理、系统内部结构,总结出系统的设计方案。【结果】经过硬件完善与软件优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基础运行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结论】现阶段,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虽是电能传输的基础系统之一,但因该系统是一种新兴技术,电能传输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应从硬件、软件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北京京能未来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在北京未来科技城区域能源集中供应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新技术应用介绍及方案优化,从技术性与经济性两方面对城市能源三联供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应用于城市综合体有效实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是我国发展分布式能源的一种重要途径,符合国家政策及发展要求,综合能源利用率可以高达80%以上。城市能源三联供技术路线可行,节能环保,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为城市能源供应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现状,本文阐述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周口市分布式能源技术应用情况展开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周口市的主要分布式能源利用形式为太阳能、天然气和沼气,其中,市区太阳能占主体,约占分布式能源利用量的37.28%,村镇以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主,占58.05%;在分布式发电系统利用中,光伏发电占39.58%,天然气冷热电联产占35.42%,即该地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利用和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以其低损耗、运行灵活、系统经济性好等优势逐渐占据新能源应用市场。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设施之一的家庭民用分布式光伏系统,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产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基于能源互联网的未来构架与设想,在综合分析中国现阶段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互联网思维模式,探索家庭光伏系统技术走向与商业应用模式,将有利于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典型省份的能源转型研究,需进一步体现区域发展特色,切实解决地区深度减排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供应侧和需求侧变化下的能源系统情景设置,分析广东省对能源的实际供需,详细构建供应侧和需求侧的综合节能情景,深入研究CCUS机组的发展极限、超低排放机组的极限、碳排放和常规大气污染物约束下可行的能源供应路径等问题,对供应侧和需求侧变化下的能源系统情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供应侧和需求侧变化下的能源系统情景分析,可为广东省提供具体的能源系统优化策略,以及在需求侧和供应侧层面上实现技术可行、成本最优、满足政策目标的能源转型路径,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能源系统拥有输电成本低、供电效率高、经济性能好、环保性强以及安全可靠等优势,因此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投资者的青睐。基于此,主要探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Agent和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的网络答疑系统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有答疑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网络答疑系统的总体框架和答疑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在网络答疑系统中应提供基于"用户提问"库和"FQA"库的问题推荐.同时就如何实现基于"用户提问"库、"FQA"库、"用户信息"库的关联规则挖掘,以及如何以此为基础的问题推荐进行研究,设计并实现相应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大部分位于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同时也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然而,白洋淀水体中的总磷、总氮、悬浮性固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项目超标,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白洋淀水环境,实现精准处理。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分布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数据库设计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数据库的总体结构框架、软硬件选择、功能模块设计和系统的集成与实现,并对数据库的实施情况做了演示。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收集、整理相关的行业信息,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数据进行科学高效地存储、管理和分析,为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科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增加,造成石油资源供应的短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加大了天然气的开发力度。随着天然气管道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清洁能源。本文对压缩天然气输送应用进行了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大多数房屋的热水供应都是采用的直接供应方式,加热(油、电锅炉或热力供应)、交换器、水泵等需要连续运转才能保证供应热水,如任一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影响热水的正常供应;而且这种供热方式造成了能源的重复消耗,能源浪费大,增加了使用单位的运行成本.经实践检验,综合用户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系统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为用户降低了能源消耗,可提高了热水使用品质,同时也为社会节约了能源,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现大多数房屋的热水供应都是采用的直接供应方式,加热(油、电锅炉或热力供应)、交换器、水泵等需要连续运转才能保证供应热水,如任一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影响热水的正常供应;而且这种供热方式造成了能源的重复消耗,能源浪费大,增加了使用单位的运行成本。经实践检验,综合用户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系统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为用户降低了能源消耗,可提高了热水使用品质,同时也为社会节约了能源,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14.
林洪波 《河南科技》2015,(2):120-122
太阳能源是未来能源中一种非常理想的清洁能源,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简单而又实用的途径,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园区屋顶,大型厂房屋顶,办公大楼屋顶等场所。屋顶光伏发电是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1]。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具有大大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投资回报率高的特点,因此各地政府纷纷鼓励屋顶光伏项目的发展。综合分析后得出:探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方案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节能与能源利用的相关条款,构建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全面能效监测系统,旨在为绿色建筑能效综合监测平台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绿色建筑能效测评系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分布式软件是软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布式组件对象标准在推动以异构环境下协同工作为目标的虚拟环境研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同时,随着处理信息量的增大,采用多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成为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处理时代的来临,使得虚拟服务器集群在为企业在电力和能源成本上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在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提供更多可管理的应用,改进数据中心的灾难恢复方式和提高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维护的复杂性等方面给予了巨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寻求经济、高效的NoSQL存储和分布式存储用以支持虚拟服务器集群的海量数据存储方案也渐渐成为应对爆炸式数据增长的研究方向与应用主流.本文基于VMware vSphere环境,使用企业级的开源集群存储Openfiler,为企业级、高可用的虚拟服务器集群的构建提供了一种较为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经济以及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社会中的污染物在不断增多。同时,随着国家管理部门对环境监测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执法方面的重视度随之提升,对水质环境监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于此,为了更好地维护环境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水质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时钟芯片在电子线路系统上的应用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它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时钟信息,同时也是产品需要用到定时功能时不可或缺的一个元器件,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个优点,现在很多需要用到时钟、定时的控制器上都使用到时钟芯片。本文主要介绍了SD2405在电子线路系统上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其运用计算机远程服务器,为分布式的互联网用户提供高效而可靠的服务,能大大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将大量的软件资源和存储资源有效链接,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庞大的资源共享库,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云计算有诸多优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必须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从而保障用户利益。本文主要对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化安全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技术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