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业也同时加速速发展,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与运用已经引起了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平常生活中的建筑垃圾为骨料,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质等一系列实验,主要研究建筑垃圾粗骨料掺量、水灰比、外加剂等因素对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建筑垃圾代替混凝土粗骨料配置中等强度混凝土的可行性,为绿色建筑材料研发做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新陈代谢"的速度逐渐加快,频繁的拆旧建新工程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早日提升我国建筑垃圾的治理水平迫在眉睫。基于绿色施工理念,本文首先对建筑垃圾进行简单介绍,指出建筑垃圾可能存在的危害,然后系统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垃圾治理措施,并将PPP模式引入垃圾处理产业。  相似文献   

3.
袁媛  刘敏  郭营飞 《河南科技》2022,(1):154-15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带来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建筑垃圾问题也愈发严重,积极深入开展建筑垃圾高质量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通过梳理河南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历程,总结现行管理模式相关政策特征,分析河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并剖析其根源,进而结合河南省发展需求,提出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和房地产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建筑预拌混凝土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混凝土配料秤广泛用于建筑、道路、厂矿等需要将不同物料按一定比例进行称量混合的场所,类似的包括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拌和站和水稳站等带有自动(定量)配料的称量控制系统的设备。混凝土配料秤的计量技术,对混凝土的建设施工有着很大影响,关系到混凝土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讨论混凝土配料秤的使用现状并研究仪器计量性能测试技术和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混凝土配料秤准确使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与天然骨料制备的传统混凝土相比,采用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对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采用铁尾矿砂作细骨料,以处理后的废弃混凝土为粗骨料制备铁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测试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的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力学指标,并制备普通混凝土与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出最佳再生骨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跟管旋挖钻进的方法成孔,能有效保证软弱土层中孔壁的稳定,无挤土效应,降低对地层的扰动,并且无泥浆排放。桩端夯填黏土块形成临时止水层,防止地下水涌进钻孔对后续夯填施工的影响。桩端扩大体由建筑再生料和干硬性混凝土夯填形成,显著提高了基桩的承载力,并且有效利用了建筑垃圾,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最近几年来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一些大型建筑混凝土工程项目不断涌现,相对来说大型建筑结构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文从施工准备工作入手,对大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大型建筑混凝土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建筑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尤为常见。混凝土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混合体,匀质性较差,抗拉强度也比较低,具有膨胀收缩、徐变等物理特征;因此,在很多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  相似文献   

9.
建筑工程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局面,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中已经被广大从业人员所采用,随着混凝土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建筑材料中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人们对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先对建筑材料进行简单概述,然后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引用实际的案例,针对特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垃圾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产物,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垃圾中转站,则是垃圾处理环节里的关键,垃圾池、垃圾中转站等垃圾储存、转运场所随处可见。垃圾中转是目前城市垃圾清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中转站的规模和数量势必也会越来越大。笔者在进行城市新建小区环境评价时,对郑州市现有的部分垃圾中转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公众调查。每天清运工把分散的垃圾收集,并运至中转站,垃圾中转站在对垃圾进行消毒、分类、压缩处理后,将其装入密封式的垃圾专运车,把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场。这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杜绝了二次污染,减少了蚊虫的滋生,并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大大降低了市政成本。因此垃圾中转站的系统化运行对城市的市容,居民的生活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毕竟垃圾是生活的废物,是居民不愿随处可见的物品,垃圾中转站在对于垃圾的转运和处理过程中也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居民中的反应比较强烈。垃圾中转站与居民生活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魏娜 《河南科技》2012,(11):33-34
<正>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近年来,郑州市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露天堆放、填埋、焚烧等)不仅耗用了大量耕地和垃圾清运经费,而且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对城中村改造中建筑垃圾的清运及处理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城中村改造中建筑垃圾的清运管理市场、垃圾处理方式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但按成因基本可归结为由外荷和变形引起的2类裂缝.其中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裂缝.随着建筑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发展,超长(即超过温度伸缩缝间距)高层或大柱网建筑不断出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应用,使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投资的力度和建设的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而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日益增多,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要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而且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抛、散、滴、漏和粉尘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透水性混凝土逐渐被应用于建筑和道路工程建设中,关于透水性混凝土的开发和应有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笔者介绍了透水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取和施工工艺,并简要介绍了透水性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有。一、透水性混凝土的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建筑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最常采用的材料就是混凝土,为了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在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对混凝土所具有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相关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究,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透水性混凝土逐渐被应用于建筑和道路工程建设中,关于透水性混凝土的开发和应有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笔者介绍了透水混凝土原材料的选取和施工工艺,并简要介绍了透水性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危害。所谓绿色设计,就是工业设计中既满足人们的需求,又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绿色环保材料的选择世界上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填埋垃圾不仅用掉大量宝贵的土地,而且会污染环境。焚烧垃圾有可能产生有害人类健康的气体。例如焚烧化工产品时可能产生剧毒的气体。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有效的方法是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材料使用对产品的环境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煤矿特种建筑中,钢筋砼梁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受环境、材料、温度、施工和设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钢筋砼梁常出现各种类型的裂缝。本文,笔者对近年来煤矿特种建筑钢筋砼梁出现裂缝的案例进行了归纳整理,主要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期为钢筋砼裂缝治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一、煤矿特种建筑钢筋砼梁煤矿特种建筑多是工业建筑,其主要建设材料就是钢筋、混凝土。特种建筑的钢筋砼梁就是将混凝土的耐压性能与钢筋的耐拉性能融为一体,从而起到提高建筑抵御外力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加大了对桥梁的投资,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混凝土最主要的缺点是抗拉性能差,容易开裂。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几乎所有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