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两次大陆高压控制下的高温过程天气形势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这两次高温过程的异同点,预报40℃以上高温天气。分析表明,大陆高压控制下高温天气的共同点是河南省500hPa为槽后脊前偏北气流控制,700hPa有暖平流与其配合,850hPa有暖中心,不同处为500hPa的西北气流的强度和850hPa的湿度与温度,提出40度以上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2013年5月22日08h~23日14h,长治普降春播首场透雨,解除了入春以来的旱情,对春播农作物补苗及苗期的生长非常有利。本文通过500hPa环流形势、700hPa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及fy-2c红外卫星云图的综合分析,给出结论:南支槽是这次透雨天气的主要形势。700hPa切变激发出强对流云带,在缓慢东移过程中造成大的降水天气。降水集中时段,相对湿度80%的湿中心抬升至150hPa,最大对称的湿中心与强降水落区近于一致,而且低层幅合,高层幅散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对称结构,中低层大气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建立了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附近.初日早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和温度场为宽广的脊控制,OLR场受正距平控制;初日迟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和温度场深厚的槽影响,OLR场受负距平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地震波反射法(TSP)超前预报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并对TSP超前预报系统流程中影响预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前期的资料采集、隧道的施工环境、炮孔布置、地震波激发与接收、后期数据处理和物探解译的多解性等对超前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及精确性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结合泉太隧道TSP超前预报的成功案例,验证了TSP超前预报在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范围内不良地质体的类型、位置、构造走向等空间分布特征,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开展风切变要素的数值预报方法 ,采用对垂直风切变和水平风切变以不同权重相加得到风切变指数的预报算法,分析了模式格点对风切变强度变化的影响,利用中尺度WRF数值模式实现了风切变要素的模拟与验证,使得定量化的风切变预报方法得到了发展。结果表明:中尺度WRF数值模式对风切变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得预报能力,但模式的预报检验以及模式的预报精度还有待提高,定量化的气象要素预报将成为航空气象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国更加注重对洪水的预报理论和预报方法的研究,但鲜少有学者对洪水预报不确定性的来源进行分析。众所周知,水文预测中的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环境变幻莫测、引用资料不准确、模型参数及其结构的不准确性三个方面。分析水文站洪水预报中的不确定性来源,可有效指导和改进洪水预报理论的应用,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临河(53513)2014年3月11日至12月26日的地面观测资料和T639数值模式、欧洲中心细网格(ECTHIN)数值模式、中央指导预报、德国天气在线预报等预报结果通过平均误差、绝对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来建立统计学最佳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权重预报模型天气跟踪预报模型和天气学解释模型,并对统计学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整体效果较好,24h 2℃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最佳预报模型为85.91%,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为82.13%,天气跟踪模型为83.47%,天气学解释模型为80.07%,指导预报为为79.04%;24h 2℃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最佳预报模型为75.95%,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为74.57%,天气跟踪模型为72.51%,天气学解释模型为65.29%,指导预报为59.9%。  相似文献   

8.
2018年12月21日,虹桥机场出现了平流雾天气,虽然此次平流雾未造成航班延误或取消,但由于没有提前预警,服务效果较差。本文对此次平流雾天气的预报思路和服务过程进行了反思,为提高平流雾预报能力,及时准确发布预警积累经验。预战术阶段,客观预报均未预报出此次过程,天气形势预报与实况也有较大差异,导致预报员对21日晨天空云系变化及平流雾发生未能做出正确判断。战术阶段,预警与实况较一致,影响结束时间的预报误差仅为14min。分析发现,基于目前的业务技术水平,雾的准确预报仍十分困难,预报着眼点和预报流程存在不确定和不稳定的问题,服务产品与空中交通管制运行过程的融合深度仍需提升针对性。因此,加强科技攻关和推进空管气象联合复盘分析是缓解预报能力与业务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探索,改进服务方式,实现精准、定向、多元的航空气象信息发布。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治市2013年2月3日大到暴雪天气过程,从500hPa环流形势、700hPa影响系统、地面气压场特征、物理量场的相对湿度垂直空间分布、fy-2c云图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该次大到暴雪主要受500hpa西风槽东移影响,700hpa西南急流为大到暴雪输送了充沛的水汽,地面气压场受河套倒槽的控制,中低层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处于近饱和状态,中尺度中低云团东移是产生大到暴雪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长期水文预报一直以来因在水库调度、发电及水资源规划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被学术界和工程界所关注。本文介绍了水文预报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新方法,前者包括成因分析和水文统计方法,后者主要有模糊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混沌分析、灰色系统分析等。本文对这些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利用非线性方法可以将多种方法耦合,提高预报效果,并探讨了未来中长期水文预报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5年冬季和2016年夏季东中国海现场温度、盐度观测资料,评价了一个海洋资料同化及预报系统HYCOM初始场的精度和预报技巧.结果表明这一预报系统初始场的精度及预报技巧在冬、夏季有明显的差异.在冬季,模式温度和观测温度之间无明显偏差.在夏季,盐度初始场的均方根误差高达3.41psu,温度初始场的均方根误差高达7.22℃.就预报技巧而言,预报系统在冬季对温度有一定的预报技巧,与冬季相比,预报系统对温度及盐度的预报技巧在夏季明显降低.本研究的结果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使用海洋预报,为研发下一代中国近海海洋预报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短时强降水形成的原因与机理,提高对短时强降水强度和落区短期预报的准确率,进一步减少因短时强降水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利用NECP FNL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2017年8月6日—7日甘肃长江流域近10a来最强的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中尺度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有2个带状中心,分布特征与陇南地形山脉的形态走向有着一定的关系,时间分布呈双峰型,最大小时雨强达68.8mm/h;(2)此次极端短时强降水是在副热带高压东退的过程中,高原槽和低涡在较强的偏西气流带冷空气下进一步发展东移南压影响甘肃东南部所形成的,其中500hPa高原槽、700hPa低涡、切变线及西南气流线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同时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以及高空下滑冷空气为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水汽、能量及不稳定条件;(3)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湿Q矢量散度辐合和垂直速度大值区与短时强降水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湿Q矢量散度对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低层暖平流,中高层冷平流的不稳定层结及风向的垂直切变在低涡切变线的触发下,更有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同时地形的触发和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对此次短时强降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昌都11个城镇2018—2020年冬春季24小时观测降雪的晴雨、各量级进行检验分析,以期为数值模式降水预报产品进行订正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国气象局下发的《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对EC、CMA-GFS细网格模式对昌都冬春季降水的预报效果进行晴雨、24小时降水量级检验和TS累积降水量评分。【结果】(1)EC细网格对昌都11个站点的晴雨预报准确率高于CMA-GFS模式预报准确率。(2)EC细网格对卡若区、类乌齐、丁青的24 h,48 h,72 h的预报准确率>空报率>漏报率,其余各站空报率>准确率>漏报率。CMA-GFS模式24 h,48 h,72 h的晴雨预报检验都为空报率>准确率>漏报率。【结论】两种模式对卡若区、丁青、类乌齐的小雪量级模式预报能力上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中雪量级模式预报能力上,EC细网格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CMA-GFS模式基本没有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14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的巴彦淖尔市地面观测资料和T639数值模式、欧洲中心细网格(ECTHIN)数值模式、巴彦淖尔市气象台(本台)预报、中央指导预报、德国天气在线预报和Mofes预报等资料检验分析未来5d预报效果,结果表明:最高气温预报,对于5d来说,巴彦淖尔市气象台和ECTHIN模式预报比较稳定可靠;最低气温预报,对于5天来说,巴彦淖尔市气象台和中央指导预报比较稳定可靠。降雨预报,对于5天来说,巴彦淖尔市气象台预报和德国天气在线预报比较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赵娟  郭强  王镜  谢启玉  沈洁 《河南科技》2022,(21):93-98
本研究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率模式(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Weather Forecasts,EC)24 h降水预报以及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数据,利用频率匹配法(FrequencyMatching Method,FMM)对2020年7—9月西宁地区的24 h降水预报进行了客观订正。结果表明,FMM可以有效减小西宁地区EC 24 h降水预报误差。频率匹配法订正后EC模式降水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减小显著,并消除了大范围小雨空报,降低了模式预报的小雨空报率,提高了晴雨预报准确率。各月中7月的订正效果更佳。该方法对西宁地区海拔高度在2 100~2 700 m地区的订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2022年4月23日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数值模式检验分析,检验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对强降雪的预报能力,从而提高本地暴雪预报准确率。【方法】选取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四个国家站及区域自动站24 h累计降雪量≥10 mm),采用天气学分析、对比分析法,利用EC-thin,CMA-3KM和CMA-GFS三种模式与暴雪个例实况进行检验对比评估。【结果】(1)环流形势场对比CMA-GFS模式对于高原槽预报较EC稳定且准确,基本与实况吻合,而EC越靠近临近时次预报更为准确;从槽线移速来看,两家模式均预报槽线移速比实况快。(2)24小时降水预报检验,EC模式对落区、强度的把握明显优于CMA-GFS模式,且临近时次预报效果最佳。(3)一般性降水准确率预报CMA-3KM参考性最好,且最稳定,准确均在70%以上;三种模式的暴雪的准确率并不稳定,夜间出现的暴雪预报效果08时次优于20时次。【结论】CMA-3KM预报降水效果较好,但稳定性不高,EC模式对降水的落区、强度的把握优于CMA_GFS模式,且临近时次预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王亮 《河南科技》2013,(12):207
中小型水库水库汛期调度与洪水预报密切相关,但有些中小型水库库区未设雨量站、入库流量站,对洪水调度有很大影响,文章提出了一种简易的预报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温州一体化平台数据资料、温州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资料等,本文对2019年4月23—24日平阳县连续强冰雹天气过程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天气发生在200 hPa西风急流、850 hPa西南气流的天气背景下,探空的0℃层高度和-20℃层高度均十分有利于冰雹在雷暴单体中的维持和增长;常规多普勒雷达产品回波反射率因子表现出十分典型的超级单体雷暴回波特征,出现了三体散射回波;双偏振雷达的ZDR、KDP等参量能有效地提高对冰雹的识别能力,HCL产品能直观地识别出粒子形态,对降水粒子的种类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正> 矿井煤炭自燃防治包括自燃危险性预报,自燃早期发现,内因火灾发展情况监控和内因火灾的预防和扑灭。在顿巴斯实行以下预报工作:预报采区煤层自燃倾向性;预报矿井矸石及煤炭洗选尾矿填到采空区后自燃的危险性;预报煤炭自燃的潜伏期。预报中要考虑到煤炭的物理化学性质(耗氧速度及氧扩散到微孔的阻力、灰分、易碎性、水份、含瓦斯量、含硫量)以及矿山地质和矿山技术因素对煤层的影响(岩石学、地层学、煤层倾角、厚度、工作面推进  相似文献   

20.
徐凤英 《河南科技》2022,(6):117-120
分析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温度和降水预报在驻马店地区的预报效果和误差特点,为该地区精细化预报订正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利用该地区31个考核站2020—2021年地面实况资料,对其四季温度以及汛期降水的数值模式预报的产品进行检验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高温度预报EC优于GRAPES,最低温度预报则略高于GRAPES;GRA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