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砂岩油藏出砂对油藏物性的影响,对该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室内填砂物模实验,总结了疏松砂岩油藏出砂对含水饱和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出砂会形成大孔隙喉道和高渗透条带,孔隙流体沿着高渗透条带运移,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和孔隙度会随储层出砂量增加而增加。深入研究疏松砂岩油藏出砂对油藏物性的影响,为此类油藏开展防砂控水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滩坝砂岩油藏是车西地区一种重要的油藏类型,滩坝砂岩具有横向变化快、单层厚度薄等特点,加之受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地震预测难度极大,文中从正演模型入手,结合实际验证,分析了不同岩性及其组合的地震反射特征,总结了薄互层及其组合模式与地震反射各属性的对应关系,开展针对性的储层预测的方法,在车西地区不同言行组合的滩坝砂岩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水力喷砂压裂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油田增产改造技术。它来源于水力射孔技术与水力压裂技术的融合,包括水力射孔、通过油管的水力压裂、利用泵送设备沿环空向下注入压裂液3个相对独立的步骤。该工艺已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多处压  相似文献   

4.
<正>酸化、酸压是油气井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酸化施工中,按要求铺置酸液是最困难的技术之一。但是对于裂缝型低渗透碳酸岩盐储层、长裸眼段水平井、边底水油藏开发的水平井而言,这类储层非均质性强,酸液会优先处理高渗透层,难以进入低渗透层,无法实现均匀酸化,常规酸液体系难以满足改造的需要。黏弹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无聚合物体系,具有无残渣、低伤害等  相似文献   

5.
谢伟 《河南科技》2013,(10):204+207
在调查郝现联污水处理站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分析了郝现污水站水质不稳定的原因。并对症采用电化学预氧化技术进行污水处理,介绍了电化学预氧化水处理技术原理,通过现场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合郝现联污水站水质特点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比统计了电化学预氧化水处理技术在现场应用后的沿程水质指标,表明经该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能满足低渗透油藏的水质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低渗透油藏的油田,油井几乎都采用压裂投产的方式。本文,笔者研究了转向压裂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转向压裂裂缝转向的机理,介绍了转向剂的性能及优选、压裂液配制、转向压裂井层优选原则及压裂工艺优化设计等转向压裂配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LP-1-2油田是惠州凹陷内发育的一个披覆背斜构造,属深层致密砂岩、低渗透油气资源.受自身储层条件和工艺技术的制约,其采出程度低,生产成本高,无法进行经济有效的开采,需要采取合适的增孔增产措施.本文通过室内实验,配制满足酸化作业要求的DC-1复合酸体系.该体系通过采用爆燃压裂酸化复合增产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曙光油田杜813块为疏松砂岩超稠油油藏,油井出砂较为严重。本文在研究出砂原因的基础上,采用人工井壁防砂、治砂的技术对策。现场实施表明:人工井壁防砂技术在杜813块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有效的解决油藏出砂问题,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在低渗透油藏的油田,油井几乎都采用压裂投产的方式。本文,笔者研究了转向压裂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转向压裂裂缝转向的机理,介绍了转向剂的性能及优选、压裂液配制、转向压裂井层优选原则及压裂工艺优化设计等转向压裂配套关键  相似文献   

10.
非均质砂岩油田由于渗透率低,层间渗透性差异大等,致使水驱采收率低。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出井网加密和聚合物驱结合的方法。井网加密及注聚时机对措施效果影响较大,通过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井网加密及注聚时机进行优化研究;在不同措施时机、不同措施间隔时间,对同时加密聚驱、先加密后聚驱、先聚驱后加密等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先加密后聚驱,加密时机为含水50%,措施间隔时间为6个月时开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长庆油田三叠系油藏主要属于特低渗透油藏,油层物性差,孔隙度小,渗透率低,有效砂体连通性差。油井投产之后,地层压力下降很快,产量递减大,油田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目前理论在实际油藏应用中的不足之处,本文结合长庆三叠系油藏的具体地质及渗流特征情况,在传统产量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全新的研究思路,将产量递减或者产量变化量作为研究目标,结合长庆三叠系油藏的具体情况,以含水率、投产时间以及其他产量影响因素作为状态参数,研究这些状态参数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产量递减规律,并以此形成适用于长庆三叠油藏的产能动态预测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进 《河南科技》2022,(7):112-115
在复杂断块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中,准确刻画低序级断层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低序级断层存在断距小、通常以多条共生形式出现等特点,导致其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刻画的难度较大.本研究提出的多种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技术相结合,包括井控提频、小波分频、断层强化处理技术等,逐步提高低序级断层在地震剖面中的识别度,并利用多种极性相干蚂蚁体技...  相似文献   

13.
盐度对沙枣离子分布和渗透调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盐度土壤生长的沙枣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了不同器官无机离子含量及其有机渗透调节物质,探讨了渗透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低盐土壤生长的沙枣比高盐土壤生长沙枣的叶片、根部和幼果的Na 和Cl-含量均增加,且器官间累积趋势相似,而幼果中的K 增加,成叶的K 含量降低.高盐土壤生长沙枣叶片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分的含量均高于低盐土壤生长的沙枣,且高盐土壤生长的沙枣叶片渗透势较低.土壤盐分增加,沙枣叶片Na 、Cl-、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分的积累在渗透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钻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实测孔渗资料分析,分别研究了观音场—大塔场地区须六段储层岩性、物性表明:须六段储层(发育在须六1亚段和须六3亚段)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储层。残余粒间孔、颗粒边缘和粒间胶结物溶孔较发育。环边绿泥石胶结和构造破裂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改善了储集空间、提高了储集性。  相似文献   

15.
滨南油田滨660块属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该区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三中四砂组,砂三中四砂组具有构造简单,储层发育,油层分布广,单层厚度较大,油层物性差,裂缝发育等特点,近几年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针对该块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调配难度大等问题,研究适合该油层的开发技术:通过启动压力的测定,以应力场和裂缝的研究为核心,建立裂缝型双重介质油藏数模模型,从而揭示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加强油藏工程研究,综合应用多种油藏工程方法,对井网、井距、压裂缝长、注水时机等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采用早期注水开发,油井井距350m,注采井距250m,开发井网初期九点法,后调整为五点法的开发方案;根据该区特点,参考现代先进工艺技术,研究合理的配套工艺技术。通过方案的研究与实施,滨南油田滨660块初期产能增加,整体开发水平得到提高。为进一步提高该块的采收率,就化堵调剖、射孔、压裂工艺以及注水水质配伍性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不明确的特点,综合利用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并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在明确山西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SPSS多元回归方法定量表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山西组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砂岩分选好-较好,成分成熟度高,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受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平均压实减孔率为82.53%;胶结物以钙质和硅质胶结为主,平均相对体积分数为3.32%,对储层的物性影响有限;溶蚀作用较弱,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占总孔隙的73.21%。回归模型表明,标准偏差、轻矿指数、杂基相对体积分数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平均粒径及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最有利的储层沉积微相为边滩,分流河道储层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东营凹陷牛庄西南地区沙三中亚段重力流砂体的空间分布,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资料及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征和岩相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3种沉积砂体,并划分出6种岩相类型:块状层理砂岩相、富碎屑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变形构造粘土砂岩相、韵律层理粘土砂岩相和泥岩相。在此基础上,根据自然伽马(GR)、电阻率(RILD)、声波时差(AC)、地层密度(DEN)、补偿中子(CNL)测井曲线特征,采用Fisher判别法,建立了岩相类型的定量判别函数,并结合测井参数交汇图版,标定了单井岩相类型,对各岩相进行了测井识别,总结出研究区重力流砂体岩相的分布规律:沉积近端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中厚层块状层理砂岩相垂向上多与富碎屑砂岩相共生,伴随少量的变形构造粘土砂岩相。沉积远端以薄层低密度浊流沉积为主,发育韵律层理粘土砂岩相。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砂岩型铀矿的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随着先进的勘查及开采技术的发展,砂岩型铀矿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铀矿床之一,近几年发现了大量新的铀矿床。本文就砂岩型铀矿勘探方法的新进展做一个简介。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课程改革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并加强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与探索 .结合高校计算机课程特点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等方面有良好的影响 .1 结合计算机课程特点 ,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计算机学科具有知识新、发展快、应用广、实践强等特点 .这决定着计算机教学以及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难度大 ;同时又为渗透德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师应该结合计算机课程知识新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计算机课程发展快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结合计算机课程应用广的特…  相似文献   

20.
新疆油田储层条件复杂,给射孔完井带来严峻挑战,也促进了射孔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采收率,但存在使用盲目和适用性差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复合增效射孔技术的发展现状、适用性和优缺点,据此研发了新型复合增效FHDP102射孔器,其药柱由弹间和固弹筒外套式复合药柱组成,后者有效利用了固弹筒和射孔枪内壁的间隙,增加了装药量,保证复合药柱不受完井液的影响,性能稳定,适当增大射孔孔径代替泄压孔,确保了射孔器整体的密封性能。完成采油井和注水井射孔完井136井次,实践表明,较常规射孔,主力油层采液强度提高1.97%-873.96%,吸水指数提高16.00%-156.40%,产液和产油强度平均值提高108.8%和12.2%,高渗裂缝发育型砂岩油藏中采液和采油强度比常规射孔井分别提高46%、369.7%,增产效果显著,但对于超低渗油气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