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遭遇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尤以地震为甚。我国地震的发生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通过运用一系列防震减震措施,可有效提升我国处置地震灾害的各项能力。地壳形变观测作为一种有效的观测方法,现已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地壳形变观测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发展与应用。通过对此项技术的深入探讨,以期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将地震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地震工作者不懈的探索追求努力,在地震宏微观观测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与我国地震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众的地震科普程度和防震减灾意识还很不够。面临这样的形式,如何使地震台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开展地震异常落实?如何做好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台站的基础性作用?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地震监测与预报对传感器的灵敏度、频率范围及抗干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将结合地震光纤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从应变传感模型和温度传感模型的分析中,探讨加速度传感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提出一种与纵向传感器相似的横向光纤加速度传感器构造方法,来提高地震监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我国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其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提升地震地质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在分析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国家、省级和市级等三个层面提出了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思路与建议,并设计出一种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结果】通过对建设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地震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搭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保障措施等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完整的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体系。【结论】该体系的应用能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及数据分析和决策水平,为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跨断层形变水准测量是进行地震中长期预报的监测手段之一,测定的地壳形变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外部现象,而地震是地壳内应力-应变能量的逐渐积累和突然释放,这必然导致地壳外表的形状变化,因此地壳形变与地震之间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天然联系。基于此,介绍豫北地区跨断层场地水准观测情况,利用所得到的形变信息,探讨安阳、卫辉两个断层的变化情况以及在地震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变形监测主要是提取监测体形变量并对其进行物理解释和变形趋势预测分析,即变形监测不仅要客观地反映监测物体当前的变形信息,且要对变形体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核电厂的相关设施对安全性要求极高,而站内建(构)筑物变形监测是保证其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对于核电厂变形监测工作,目前国内科研人员在变形值提取方面技术理论体系已经十分成熟,然而在变形数据的分析预报方面相关研究较少。研究以秦山核电项目为实例,系统地介绍了核电厂变形监测方案,重点将灰色时序组合模型用于变形监测数据分析预报中,并与单一的灰色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报精度作对比。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在核电厂变形数据分析预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精度,对核电厂变形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5月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主题,相关省级科普基地积极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活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和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了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主办的"5G网络直播纪念主题活动"。《汶川地震十二年》视频在新华社、VSTA看天下、封面新闻、四川日报、直播绵阳等多家平台播放,点  相似文献   

8.
龚自芳  刘锐 《河南科技》2011,(11):78-79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建设量的急速发展,城市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但是相对应的城市防灾体系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却呈现滞后状态,2008年汶川地震使得这方面的问题得以暴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建设量的急速发展,城市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但是相对应的城市防灾体系和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却呈现滞后状态,2008年汶川地震使得这方面的问题得以暴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南省地震局直属台站监测、预报、科研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难点进行解析,提出解决思路,为管理者更好的优化管理措施提供解决思路,促进台站效能产出。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对武都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516处,其中由地震引发新的灾害占87.8%.通过运用GIS技术手段对灾害点综合分析,发现这次地震在武都区造成的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灾害点具体现象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3种灾害特点的成因,为以后抗震减灾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西兰强震的"幸运",近年来经历了太多类似灾难的国人,不能不去与我们的遭遇作对比:汶川地震,69 142人遇难,17 551人失踪;玉树地震,2 220人遇难,70人失踪…… 但是,深入分析此次新西兰地震背后的种种社会现实,又不难发现,其之所以能够"零死亡",并不全都是"偶然"、"侥幸"等奇迹因素的结果,而是有着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3.
变形监测是工程安全监测必不可少的工作,高精度的变形预测预报能够为安全监测提供变形预警.随着对人工智能模型的深入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变形时序数据进行预报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为研究神经网络模型在变形预测中的效果,将结合CEEMDAN的LSTM模型应用在滑坡变形预报中,通过实验比较其与单一LSTM模型、传统的ARMA模型以...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开挖期间容易产生土体变形,需要适时进行监测。本文结合漳州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对基坑坡顶、周边建筑等进行监测,分析了基坑监测频率、基坑监测控制标准和险情预报。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带来的震害和大量的实验证明,填充墙作为非承重构件,在地震作用过程中不仅能大大增强结构的层间侧移刚度和强度,还能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设计人员一般认为填充墙对于提高抗震性能有利无弊,但是研究证明,如果填充墙布置不当,填充墙的这种刚度效应在地震作用下会造成建筑结构严重受损甚至倒塌。  相似文献   

16.
杜长虹  赵栩 《河南科技》2011,(21):80-81
<正>汶川地震带来的震害和大量的实验证明,填充墙作为非承重构件,在地震作用过程中不仅能大大增强结构的层间侧移刚度和强度,还能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设计人员一般认为填充墙对于提高抗震性能有利无弊,但是研究证明,如果填充墙布置不当,填充墙的这种刚度效应在地震作用下会造成建筑结构严  相似文献   

17.
聊古一井位于聊城-兰考强震带上,该井有十多个地震前兆测项,其观测资料是对鲁西地区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该井的11个测项进行了模糊糊聚类分析,并揭示了各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结构果与实际经验相符合,对地震测项优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贵州省处于高原地带,地势差较为明显,因此在短时强降雨的条件下很容易快速地形成洪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防洪工作中使用专业的监测预报系统是很多水利部门的做法,作为水利信息化工程一项,中小河流监测系统提高了指挥决策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本文以贵州中小河流监测预报系统为研究对象,指出了系统创新点和不足,力求让该系统发挥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5&#183;12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对武都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516处,其中由地震引发新的灾害占87.8%.通过运用GIS技术手段对灾害点综合分析,发现这次地震在武都区造成的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灾害点具体现象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3种灾害特点的成因,为以后抗震减灾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青海省玉树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了重大的社会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对于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就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介绍强烈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度、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况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的设计,为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