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如何完善我国宪法监督体制是宪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建立宪法监督体制是保障宪法确立的国家制度和根本任务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走向宪政的必然选择。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宪法监督模式的有益经验,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案,藉此推动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人权宣言的保障书,制定一部符合国情、形式完备的宪法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监督与保障宪法的全面贯彻与执行。违宪审查是保障宪法实施的有效措施,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违宪审查体制的创新与完善,世界各国司法实务界存在着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违宪审查模式。通过这些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有效实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宪法监督也就是监督宪法的实施。我国现行宪法中规定的宪法监督.对宪法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与稳定作用,但是其在监督主体、监督程序、监督内容、监督效果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面对不足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本文拟从我国现行宪法监督体制的现状着手,揭示其不足之处,然后提出自己对完善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其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占据核心地位。宪法诉讼也因此成为人权保障的最终性救济途径。我国由于缺乏宪法诉讼制度,导致公民基本权利在事实上并未得到真正的保障。应当充分认识宪法诉讼对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并激活这一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权力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人民对权力的监督已经成为时代命题。在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人民对权力的监督作用。宪法的价值在于规范和控制公权力的运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本身与权力监督有着密切联系。我国现行宪法在不同的视角对人民监督权力的路径和方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规定法治原则对监督权力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规定基本权利为监督权力提供了目的保障,通过规定权力制约权力为监督权力提供了工具保障。权力监督效果的好坏与宪法实施效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宪法实施的过程也就是权力得以制约和权利得以保障的过程。重视宪法并且真正使宪法得以实施,权力一定会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6.
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树立宪法权威,宪法监督制度是树立宪法权威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宪法监督的执行主体不明确、程序缺乏可操作性、范围不全面.设立宪法委员会、完善宪法监督程序、建立相应的宪法诉讼制度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违宪审查制度在监督宪法实施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效保障。当前,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尚未完整建立,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解决这些问题也遇到了一定困难。我们应当以一种渐进式的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的精髓所在。我国现行宪法对生存权、劳动权等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存在着缺失。完善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建立违宪审查机制,使公民基本权利得到司法的救助和保障,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中的宪法监督权与宪法解释权应当是一种逻辑统一关系。全国人大的宪法监督权主要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监督权与宪法解释权是合二为一的,主要是对违宪现象的监督。因此,宪法解释权应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属职权。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举措对我国人权事业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冷静思考发现,宪法关于人权内涵和外延设计仍存在缺陷,同时,需要从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阐述发宪法监督理论时,往往只关注宪法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却很少论及客体,甚至不经意地迷失了这个可以作为宪法监督理论逻辑起点的基础范畴,因而在一些概念性问题上产生混淆和分歧也就不足为怪,所谓宪法监督的客体乃是一种具有意志性的公共权力,它有必要也有可能受到宪法监督,并且这种监督具有其他形式的监督无可比拟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解读宪法谓何是解读宪法现象的基础,认识宪法必须首先从分析宪法的逻辑起点入手,用历史的方法,立足宪法或宪法现象本身,在考虑宪法多样性的基础上,对宪法是根本法、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体现、宪法是总章程、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等传统观点进行反思,才能全面深入的理解宪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第三势力以追求自由、民主、宪政为目标,试图在国共之间走出第三条道路,其政治选择对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有一定影响,然学界对其缺乏认真、系统的研究。“九·一八”前第三势力宪政运动是以平社为核心,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要求保障人权、实行宪政,第一次公然打出反党治、反训政的旗帜,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九·一八”前的第三势力宪政运动是对国民党专政统治极具意义的抗争,是中国现代史上宪政运动的肇始。  相似文献   

15.
宪法典具有有限性,不能苛求宪法文本表述的完美而频繁修改宪法,宪政制度应该对于追求人权与自由具有宽容性。加强行政审判独立和加大对公民权益保护的力度这两个基本问题容纳了行政诉讼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发挥行政诉讼对符合宪法精神的宪政制度的建设功能既可以促进宪政发展,又可以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修改提供宪政空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9次修宪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修宪具有修宪频率较高、修宪程序尚待完善、修宪过程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修宪内容政策化等四大政治性特征,分析了中国修宪中存在现行宪法的缺陷、修宪机制过于单一、修宪领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宪政制度不够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等五大政治性缺陷,为理解中国特色修宪,为修宪专家不断完善修宪行为提供政治学诠释。  相似文献   

17.
宪法学是一门法律科学,这是由宪法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所决定的。宪法学应然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宪法思想(宪法哲学)、宪法规范与制度及宪政运动规律。相应地,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也应该包括宪法原理论、宪法制度论、宪法保障论和宪法价值论。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宪法解释程序中的宪法专家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宪法解释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来决定的.在这些原因当中.没有重视和健全的宪法专家参与宪法解释的制度应当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就对此问题作了探讨.提出要健全我国的宪法专家参与制度.要求宪法解释机关每次在进行宪法解释之前.都必须先设立一个临时委员会…宪法专家委员会先对需要进行解释的宪法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同时要求建立在宪法解释机关作出宪法解释之后.还要向公众提交一份做出最终决定的报告和宪法专家作出的报告,一并向公众公示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