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蒌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蒌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36个峰,共确认了其中2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油量的93%.其主要成分是三苯基-甲烷、叶绿醇、正十六碳酸、2,4,6-三(1,1-二甲乙基)-苯酚等,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蒌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鸡骨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鸡骨香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从鸡骨香根挥发油中分得43个峰,鉴定出33种成分,大约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0%.其中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甘菊环类、Hexahydro-2,5,5-trim ethyl-2H-2,4 a-ethanonaphthalen-8(5H)-one等.  相似文献   

3.
花梨木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花梨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29个组分,共确认了其中的24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6.9%.其主要成分是2,4二甲基-2,4-庚二烯醛、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2-蒈烯-4-醇、2-(5-甲基呋喃-2-基)-丙酸乙醛、反式-2-甲基-5-(1-甲基乙烯基)-2-环己烯-1-醇等.  相似文献   

4.
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99个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定量测定了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80%.  相似文献   

5.
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测定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贮藏对大蒜挥发成分的影响.共鉴定出了2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28%~41%)和甲基烯丙基硫醚(11~16%)等.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期的大蒜油的成分的种类变化不大,但相对含量变化较大。该变化可能源自贮藏期成分的挥发和大蒜水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兰香草挥发油,得油率为0.39%~0.52%.其相对密度(20℃)0.988 0~0.9900,折射率(20℃)1.460 8,比旋光度+0.51°,酸值1.5.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色-质联机等对该挥发油进行了系统的成分分析.在分出的112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7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紫苏醇、香芹酮、荠宁烯、4-甲基-6-庚烯-3-酮、葎草烯、马鞭草烯酮、左旋松香芹酮、2-壬烯-4-炔等.  相似文献   

7.
复方玉屏风与单味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复方玉屏风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与单味药材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从复方玉屏风挥发油中分离出124个峰,确认了其中6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0.51%,其组成不同于单味药材挥发油.复方挥发油成分并非构成复方的单味药材挥发油成分的简单加和.  相似文献   

8.
中药水半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醚加热回流从中药水半夏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认了其中的54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80%以上。结果显示水半夏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脂肪酸类。  相似文献   

9.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00多个峰,共确认了其中90种成分,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1.92%,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烯烷类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兰香草挥发油,得油率为0.39%-0.52%.其相对密度(20℃)0.988 0-0.990 0,折射率(20℃)1.460 8,比旋光度+0.51°,酸值1.5.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色-质联机等对该挥发油进行了系统的成分分析.在分出的112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7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紫苏醇、香芹酮、荠宁烯、4-甲基-6-庚烯-3-酮、葎草烯、马鞭草烯酮、左旋松香芹酮、2-壬烯-4-炔等.  相似文献   

11.
采集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4个省9个居群的174个白木香样品,分别测量其10项形态性状,并进行方差、相关和聚类分析.文中还以欧式平均距离10为阈值,采用UPGMA法将白木香聚成了4组.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在白木香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广泛的变异性,居群间F值在6.520~13.867之间,而居群内F值在24.033~94.081之间.居群内平均方差分量为52.62%,说明居群内的变异是白木香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白木香居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3.38%,说明居群内的多样性程度大于居群间.多重比较还表明,白木香各居群间的变异系数和相对极差均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各地理因子中,海拔对性状的影响较大,其次是年均气温和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2.
鸡屎藤鲜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鸡屎藤鲜品的挥发油,所得到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相对含量,共鉴定出27个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冷面积的99.98%,鸡屎藤鲜品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酸(31.14%)、2—甲基—2—丁烯—1—醇(3.32%)、糠醛(7.49%)、3—吱喃甲醇(6.10%)、3—甲硫基丙醛(0.61%)、氧化芳樟醇(8.54%)、反式氧化芳樟醇(10.37%)、芳樟醇(3.93%)、异佛尔酮(1.90%)、5—甲基—6,7—二氢—5(H)—环戊并吡嗪(0.72%)、环氧里哪醇(1.00%)、异冰片(6.35%)、β—葑醇(7.30%)等.  相似文献   

13.
从沉香中筛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指导以沉香小分子作为SARS-CoV-2潜在阻断剂和抑制剂药物的研发.根据沉香已知的化学成分,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SARS-CoV-2的3CL水解酶(3CLpro)为靶标,通过结合打分值以及与靶蛋白受体的相互作用模式,获得沉香中具有潜在抗SA...  相似文献   

14.
黔产山苍子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黔产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鲜果实提取挥发油(山苍子,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定性分析 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的测定,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β-柠檬醛,α-柠檬醛,甲基庚烯酮,桧烯,d- 檬柠烯,α-蒎烯,芳樟醇等。  相似文献   

15.
广西鸡屎藤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DS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广西3个不同产地的鸡屎藤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定性定量分析,鉴定出60多种化学成分,3个产地鸡屎藤挥发油均含有的化学成分有20余种,其余的化学成分各有差异,相同化学成分的含量也有较大差异。这将对其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规范生药品质,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沉香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方面对沉香作一综述,为沉香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湖南桂东县产山鸡椒恨精油的化学成份,用薄层色谱和GC/MS联用法从中鉴定出七个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8.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徐长卿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徐长卿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丹皮酚(90.00%),对羟基苯乙酮(8.32%)。  相似文献   

19.
以葡萄糖为标准溶液,以3,5-二硝基水杨酸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南毛薯干粉中总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在波长48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测定回收率最大为101.9%,最小为99.7%,相对误差为±1.9%.实测得毛薯干粉中总还原糖含量为71.08%,毛薯中淀粉含量为63.97%.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鸡嗉子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出51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5,6,7,8,9,10-六氢-6,7,8,9-四氧合-2-吩嗪甲酸(17.357%)、十八醛(11.042%)、2-氟代-N-[2-(2-糠基氨基)-乙氧羰基]苯甲酰胺(9.371%)、二十烷(6.970%)、1-甲基-5硝基吡唑(4.589%)、β-紫罗兰酮(2.441%)、10-甲基二十烷(3.463%)、乙酸橙花叔醇酯(2.0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