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免疫酶标和免疫酶标电镜技术检查植物细胞内的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酶标技术是新兴的血清学技术,先用作检查动物组织内病毒的存在,尔后又用作对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近来又用来对溶液中的植物病毒进行定量测定。但由于植物细胞内存在大量内源酶,因此一直影响采用免疫酶标技术检查植物细胞内的病毒。经试验,发现一定浓度的叠氮钠(NaN_3)既能抑制植物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等含铁卟啉辅基酶的活性,又不使同一细胞内的病毒丧失其与抗体结合的能力,从而使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能用于检查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另外,采用免疫酶标电镜技术,在不应用电镜常规染色方法的情况下,能观察到长叶车前花叶病毒束状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mini-VIDAS和GB方法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动酶标免疫测试仪(mini-VIDAS),是利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ELIFA)原理,通过固相吸附器,用已知抗体来捕捉目标生物体,然后与带荧光的酶联抗体再次结合,经含0.1%叠氮的TBS-吐温充分冲洗后,通过激发光源检测即能自动读出发光的阳性标本。本实验采用mini-VIDAS和CB4789.4-94的方法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证明使用VIDAS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无传染危险、检测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酶联免疫技术(酶标法)的发展,酶标分析仪已逐步取代原来的分光光度计,酶标法以它的准确、快速、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疾控等医疗单位的艾滋病检测、乙肝病毒检测等,因此酶标仪的测量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田间几种较严重病毒病害进行了酶联免疫,免疫电镜鉴定。在免疫电镜中,我们分别观察到PVX、PVY、TMV、TEV病毒粒体及其上的套环结构。TMV大小为290-300×20nm,TEV大小为23×700nm,PVX大小为25×200nm,PVY大小为15×400nm。我们未发现CMV病毒粒体。此外我们还发现了未知病源的烟草病毒花叶病。  相似文献   

5.
水仙花叶病毒的免疫酶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Brunt法提取的水仙花叶病毒(Natcissus Mosaic Virus,NMV)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经35%饱和度的(NH_4)_2SO_4提纯后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共价交联,该免疫酶标抗体能与水仙叶片表皮细胞、鳞茎片表皮细胞内的病毒呈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DAB和H_2O_2产生棕色沉淀反应而别于对照组;可作为水仙植株存在NMV的快速、简便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病毒的防治技术总是在与病毒的较量中得到发展的。总的来讲,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分成四个方面,即检测、清除、免疫和防御。除了免疫技术因目前找不到通用的免疫方法而进展不大之外,其他三项技术都有相当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对虾疫病病毒的快速检出,是防治暴发性流行病的关键所在。本文简述了利用电镜负染技术,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邓PCR技术等检测对虾疫病的具体方法,并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获得禽流感病毒型及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型及亚型特异性免疫酶染色技术,用于检测或鉴定禽流感病毒.优化反应条件,确定单克隆抗体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分析,并与病毒分离鉴定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特异,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临床组织样品、鸡胚及细胞培养物中的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感染新疆大豆的一种球形病毒的诊断中的应用.预先用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抗血清包被的电子显微镜载网可从大豆感病叶组织浸出液中,捕获到大量的直径为28~30 nm的球形病毒粒子,而用大豆矮缩病毒(Soybean dwarf virus, SDV)等14种直径为28~30 nm的球形病毒的抗血清以及正常兔血清包被的电镜载网却不具有在相同的大豆感病叶组织浸出液中捕获这种病毒粒子的能力,说明CMV抗血清包被的电镜载网对病毒粒子的捕获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表明,经高度稀释的CMV抗血清包被的电镜载网仍能捕获到大量相关的病毒粒子;将该电镜载网贮存于4 ℃下6星期之久,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捕获病毒粒子的能力;每个样品的全部检测程序可以在约30 min内完成.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为研究感染新疆大豆的CMV的流行规律提供了迅速、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ELISA包被抗原在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血清ACA的非特异性干扰物。方法:应用免疫转印技术,结合酶标抗人IgG抗体和荧光抗人IgG抗体对含Mr40KD蛋白包被抗原的人结肠提取物进行纯度和免疫学性质的分析。结果:包被抗原粗提物中除含有Mr40KD蛋白外,还含有过氧化物酶和人IgG活性成份。给论:过氧化物酶和人IgG活性成份是应用ELISA法检测UC血清ACA-IgG的非特异性干扰物,需进一步纯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水仙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水仙的花、叶及根等部位的绿原酸含量进行检测.方法:采用70%乙醇超声提取样品3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确定了绿原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31nm,以绿原酸的吸光度和浓度作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52103x+0.0047,1R^2=0.9994;测定水仙的花、叶及根的绿原酸含量分别为2.70%、0.90%和0.35%,加样回收率为998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介导的中国水仙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GUS基因导入中国水仙,组织化学法检测转化后共培养3d的水仙鳞茎盘组织块,GUS基因瞬时表达很好,90%以上的材料呈现大面积的蓝色斑块,取筛选培养20d的材料检测GUS基因的稳定表达,约1%的组织块有蓝色反应。水仙预培养10d后转化,转化前在菌液中加入60μmol/L AS活化2-3h,转化率提高了两倍以上。转化材料在MS+BA10+NAA0.2+Cef300+Gyg30培养基上培养20d左右分化出小鳞芽,频率约为60%,组织块平均出芽5.7个,最多可达14个,小鳞芽10d后长成小鳞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仙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 var.chinensis)只开花不结实.以鳞茎球营养繁殖.在花芽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前的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未显示异常.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许多细胞中显示出了异常的落后染色体现象.小孢子四分体主要呈左右对称型。细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时期后。大部分小孢子呈空瘪状态。少部分小孢子含有染色较深的细胞质.约27%的花粉可发育成比较正常的二胞花粉.离体萌发实验中,有极少数花粉可萌发出花粉管。但在授粉的花柱柱头上未观察到花粉管.雌蕊由三心皮构成3室子房.中轴胎座.其上着生了上60~90个胚珠.胚珠倒生.双珠被,薄珠心.胚囊发生属于单孢子型,但大多数胚囊发育中途失败。只有约4%的胚囊可发育成7胞8核的蓼型胚囊.中国水仙雌、雄配子体发育异常和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是它只开花不结实的两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PP333对水仙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PP333对水仙进行矮化试验,结果表明:PP333处理的水仙植株明显矮化,花大,叶绿素含量和成花率高,观花期延长,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仙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方法对中国水仙主要栽培品种及不同的生态类型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从9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20条DNA带,其中多态位点39个,占32.5%。相对其他作物,中国水仙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中国水仙遗传多样性贫乏可能是现有中国水仙品种稀少的重要原因。用UPGMA法对各样品间的Nei氏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崇明水仙与漳州水仙亲缘关系十分密切,平潭水仙与漳州水仙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平潭水仙和崇明水仙各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很小,而漳州水仙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以栽培品种看,单瓣水仙与重瓣水仙亲缘关系密切,“金三角”与单瓣水仙、重瓣水仙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远。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采用新技术引进新种质选育水仙新品种的思路和保护中国水仙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仙组织培养已建立起2类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一类是适合于基因枪转化的愈伤组织再生系统,另一类是适合于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外植体直接诱导生长系统,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以培养基MS+0.1-0.3mg/L2,4-D 0.2-0.5mg/LNAA为宜,外植体在培养基MS+4mg/L KT 0.1mg/L NAA中直接诱导生长,可获得较高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浓度多效唑的条件下,对中国水仙进行矮化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水仙叶片、叶宽和花葶高度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花朵数增加,始花时间延迟,花期长度延长;叶片浓绿,叶绿素 a、叶绿素 b、总叶绿素、CAT、SOD、POD 含量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水仙鳞茎分泌物中抑制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报道了水仙鳞茎分泌液中抑制物质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经红外、紫外、磁核共振、及质谱等各种分析手段检测确证这种物质就是nar-ciclasine(NCS),是一种生物碱,这种物质能明显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仙种脱毒苗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仙离体试管芽为材料 ,采用 0 .2~ 0 .3mm微茎尖培养、37± 1℃热力处理 15d与 30d +0 .2~ 0 .3mm微茎尖培养 ,37± 1℃热力处理 5 0d、75d、10 0d等脱毒方法 ,应用组织细胞化学法和ELISA法进行初筛、复检、复筛等程序的定性检测 .结果表明 :从 10 80瓶 (每瓶为 1个芽系 )组培苗中检出 4瓶无毒苗 ;再经ELISA法的定量检测结果 ,初步认为采用热力处理对试管芽有一定的脱毒效果 ,试管芽经 37± 1℃热力处理 30d +0 .2~ 0 .3mm微茎尖培养方法有良好脱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