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到今年3月9日,美国总统签署国会两院关于“艾森豪威尔主义”的联合决议案,已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期间里,中东局势既尖锐紧张,又错综复杂,成为世界上和平与战争、民族独立运动与殖民主义斗争的焦点。中东局势的这一发展过程,彻底暴露了美国的这个侵略性的主义的真实面貌,证明了美国帝国主义是中东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在东风压倒西风的总的国际形势之下,中东人民只要团结一致,不论多强大的帝国主义都是可以打败的。  相似文献   

2.
3月2日,正当尼克松在摩洛哥访问的时候,在法国掀起一片怒潮,各种政治倾向的报纸异口同声抨击尼克松。右翼参议员德勃雷更是暴跳如雷,要摩勒政府立即向美国抗议此事。法国的这番大动肝火是兴风作浪、故作紧张吗?不!实际上,尼克松这次的非洲之行已经掀开了美法在非洲的争夺战的序幕。尼克松不是已嘻皮笑脸地说过,“艾森豪威尔主义”不一定要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中东吗?美国到底要抓什么?3月份的美国“每月评论”一语道破了华盛顿的阴谋,它说,“艾森豪威尔主义是要求建立巨大的亚非帝国的宣言。”美国认为,中东将稳稳地落入它的掌中,现在该把魔爪伸向非洲.在利比亚,尼克松向记者承认,他这次来非洲是要“唤醒”美国人更多地注意这个大陆,注意这个地区的资源和人民。其实,又何用尼克松来唤醒?早在几年前,美国就已觊觎并渗入这个大陆了。  相似文献   

3.
美国派赴北非、中东推销“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副总统尼克松和总统特使理查兹的阴谋活动,到目前为止,暂告一个段落了。在这两、三个月期间,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利诱、政治分化颠复和军事威胁的措施,企图“填补”中东的所谓“真空”、建立美国的新殖民主义统治。通过这些行动,中东人民更加认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他们反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运动空前高涨,美国已经被迫撕碎一切伪装,原形毕露地站在和中东人民公开敌对的地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进行挑拨、拉拢的结果,中东各国关系也趋于复杂化,这就增加了中东人民反击美国殖民主义势力进攻的困难。最近约旦局势的发展突出地说明了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类历史似乎发生了一个偏转,经典意义上的地缘政治博弈从强国林立的欧洲大陆转移到了民族和宗教版图支离破碎的中东地区。世界上多数地区都实现了空前的总体和平,而中东这块土地却成为冲突和战争的中心舞台,也成为学者继续验证各种国际政治理论的观测场。虽然中东从来不缺乏大变局,但当前的局势仍然非同小可,即中东有可能在二战后第一次出现学者们常说的"权力真空"。在广阔的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东北部  相似文献   

5.
教学应该从哪里开始?从教本、从教师、从应付考试,还是从学生教学应该从学生开始,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掌握开始?本文对目前的教学从哪里开始总结分析了四种表现形式:即从教科书开始的教本主义,从考试开始的考本主义,从教师开始的师本主义和从学生开始的生本主义,现对此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14,(14):14-23
<正>对于整个中东局势而言,201年的看点是阿拉伯大变局,那时我们基本上能揣测出一个脉络,看看哪些国家会跟着倒下;201年,中东形势有点乱,但我们大概还能摸清一个方向,就是观察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会不会垮,观察埃及怎么过渡,观察沙特阿拉伯会不会跟着动乱;到了2013年,中东形势乱象丛生,让人越看越糊涂。现在看来,中东局势演变的主线已经不是阿拉伯大变局了,而是"政治版图重构",而现在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岁末年初以来,苏联侵略阿富汗引起的严重局势一直是举世关心的重大议题。形势在急剧变化;人们的认识在纵深发展。本刊从三方面作了介绍: 一、美国对苏侵阿后在中东、西南亚作出什么反应。江洪的《美国在中东打算怎么办?》是上期《新沙皇的中东政策和霸王梦》的姐妹篇,对此作了详细的分析。二、《勃列日涅夫与希特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个月来,艾森豪威尔主义的确在约旦等几个中东国家搞出了一连串反人民的政治勾当,可是它同时却不能不碰到不可抗拒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是既不害怕带有原子武器的第六舰队的威胁,也不接受成千万美金的利诱的。作为艾森毫威尔主义的基础的所谓“填补中东真空”的理论,是按照美帝国主义者所特有的奇怪的逻辑创造出来的。它绝不承认中东地区存在着阿拉伯民族主义这一个客观事实。它认为自从英国势力退出以后,中东地区就变成了真空;美  相似文献   

9.
在中东政坛的诸多政党中,伊拉克复兴党以其独特的思想行为体系、严密的社会组织模式和有效的实践行动方式而驰名于中东。后冷战时代伊拉克复兴党的执政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象征性的民主化,仇美、反以情结,泛阿拉伯主义心理的潜在影响和部族主义的复兴。尽管伊拉克复兴党在美国的打击下失去了存在的法理基础和民众认同,但是,复兴党统治的影响仍对当前伊拉克局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中东形势看起来很乱,但是如果长期跟踪,会发现它其实很有章法。自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把这个地区搅乱以后,中东每年都有新变化,2016年的看点很多,变化也很大。叙利亚战争的进一步国际化,或者说彻底国际化,是2016年中东局势的一个主要变化。目前在叙利亚作战的外来军队占很大比重,包括成建  相似文献   

11.
<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崛起,引发人们对中东局势的忧思。追根溯源的话,中东一切的乱似乎都能从100年前找到缘由和答案。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政治格局,但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和中东受到的影响相提并论。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接受了历史和战后条约强加的边界线,但是一战前后西方在中东划分的边界线,至今仍被许多当地人认为是非法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瓜分中东,无视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中东和平进程出现了新的局面,然而却迟迟达不到召开中东和会的目的。其中有关各方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究竟障碍在哪里?本文对此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地区政治格局重新分化组合.转型国家举步筵墨艮.叙利亚动乱不已,巴以、伊核等热点问题继续发酵,美国主导地区事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丁隆 《世界知识》2023,(14):28-30
<正>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沙伊矛盾在中东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两国和解引发连锁效应,多个地区冲突迎刃而解或获得解决契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大幅降温,安全局势显著缓和。沙伊和解、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埃及与土耳其恢复关系将中东“和解潮”不断推向高潮,这分别意味着地缘政治争夺缓和、阿拉伯国家克服“阿拉伯之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这一新组织的出现虽然主要是基于四国经济方面的考虑,但势必对整个中东局势产生影响。它将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对话。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后记     
最近国际局势的演变,引起了不少讀者的疑虑和关切,他們急迫地希望解答这样一些問題:国际形势总的說来究竟是趋向和緩还是重新紧張了?英、法、以侵略者迟迟不肯撤兵,中东局势的前途如何?波蘭和匈牙利事件是什么性質的問題,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結合作有沒有影响?……等等。針对这些思想情况,我們除在本期的“半月述評”中就最近的局势發展作了論述外,还發表了“关于  相似文献   

17.
殷罡 《世界知识》2012,(1):22-23
对于中东地区的局势,不妨更多地从文化角度、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考虑,分析清楚中东到底有哪些力量在发挥作用,其根本利益是什么,区别出内因和外因的作用,这样我们才会有新的思路来理解和应对这场变局.我始终认为,中东不管怎么变,始终是四大主体民族——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犹太人之间在寻求新的力量平衡.这四大民族在历史上都曾在中东建立霸权国.可以说,中东现在所有的问题都是称霸中东四百年之久的奥斯曼帝国解体的遗留问题.奥斯曼帝国解体,一国分裂为多国,国际法上的国际人格者继承问题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决,如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相似文献   

18.
熊亮 《世界知识》2014,(22):48-49
<正>面对当前中东复杂混乱的局面,传统的外交和军事介入方式已较难甚至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中国参与中东地区事务的恰当选择应当是公共外交的方式。今年以来,随着伊拉克局势的每况愈下,一些人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了中国应当更多介入中东地区事务的观点。目前中国在中东地区是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但在当前环境下,如何才能让中阿关系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从总体来看,2011年中东局势被称为"大变局",存在变好和变坏两种可能;2013年中东局势被称为"大乱局",已经不幸地坠入了坏的可能性;2014年中东局势则被称为"进入黑暗时代",短期内看不到希望之光。这一年里,叙利亚内战催生了"伊斯兰国"、伊拉克事实上分裂为三块、利比亚产生了两个政府,这些问题在短期内难有解决的可能性。然而,中东的形势永远是动荡中有机遇,机遇中有风险。2014年,中国与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13,(4):54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知识》资深撰稿人张晓东先生,因病于2013年1月20日去世,享年52岁。张晓东(笔名东方晓)是西亚非洲研究领域知名学者,曾连续两届当选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连续三届当选中国中东学会秘书长。先后出版《伊斯兰与冷战后的世界》、《较量:萨达姆与美国》、《现代政治与伊斯兰教》、《当代伊斯兰主义》等著作及《伊斯兰威胁:神话还是现实?》等译著,以及大量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