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江西省鸟类和哺乳类双穴科(Diplostomidae Poirier,1886)吸虫的分类研究,计2亚科10属28种,其中9种为新种,10种为国内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陆地蜗牛是可供多种重要寄生虫作为中间宿主的种类,其中对人及牛羊等经济动物危害严重的双腔科吸虫即是需要陆地蜗牛作为它的第1中间宿主(唐仲璋和唐崇惕1975[1],1977[2]1978[3]),也是寄生在鸟类和哺乳类的短咽科吸虫、寄生在两栖类的半肠科吸...  相似文献   

3.
云南部分地区两栖类寄生吸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部分地区的两栖类动物寄生吸虫进行调查,共采集到2目6科6属9种两栖动物,在解剖的228号标本中,仅在无尾目的 4种192只蛙体内查到吸虫13种,其中单殖目吸虫1科1属3种,复殖目吸虫5科6属10种.在滇蛙(Rana.Pleuraden Boulenger)直肠、小肠、膀胱内检获吸虫10种,其中重盘吸虫属2种(Diplodiscus spp.);在云南双团棘胸蛙(Rana yunnanensis)膀胱内检获拟发状吸虫属1种(Gorgoderidae spp.);在无指盘臭蛙(Rana.grahami Boulenger)、日本林蛙昭觉亚种(Rana.japonica chaochiaoensis Liu)中分别检获多盘属吸虫各1种(Polystoma spp.).  相似文献   

4.
寄生在鳖体内五种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五种寄生于湖北及湖南鳖体内的复殖吸虫——东方簇盾吸虫、杯盾吸虫、细口吸虫、武汉后睾吸虫、高麻吸虫的体表形态.较详细地论及它们的体棘及体棘变化、口吸盘、腹吸盘、排泄孔、交接囊及感觉乳突的亚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5.
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染色体和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来自国内数省份的片形吸虫的染色体和同工酶,发现肝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三倍体型,巨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二倍体型。根据二者核型相近、酯酶同工酶一致以及生活史各期虫体形态相似,作者认为肝片吸虫是巨片吸虫的同源三倍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厦门集美附近海域棱Lizacarinatus(CuvieretValenciennes)复殖类吸虫时,从其消化道检获2种复殖吸虫,即:易脆贫黄吸虫(PaucivitellosusfragilisCoil,ReidetKuntz,1965)和分节萨特吸虫(SaturniussegmentatusManter,1969).其中棱为易脆贫黄吸虫的宿主新记录;棱和台湾海峡为分节萨特吸虫的宿主和地理分布新记录.对分节萨特吸虫的观察结果表明:排泄囊为"Y"型,其主干延伸至第4个假分节的中部.有子宫受精部.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家鸭光口科吸虫及其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寄生于我省家鸭的光口科Psilostomidae吸虫4属11种,其中2种为国内新记录;发现淡水虾类充当福建光孔吸虫新的第二中间宿主,首次报道杯叶科Cyatho-cotylidae的囊蚴寄生于福建光孔吸虫裂蚴体内;种不同科的吸虫蚴虫寄生于蚴虫属罕见寄生现象;对单睾球孔吸虫和福建光孔吸虫的流行病学、病害和防治作了叙述;试验表明硫双二氯酚是治疗本病的高效、低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肝片形吸虫种类鉴定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肝片吸虫种类的特异PCR方法,以肝片形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前后盘吸虫,胰阔盘吸虫,日本分体吸虫,牛弓首蛔虫、大片吸虫gDNA为对照,用肝片形吸虫特异性引物ITS-1、ITS-2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透射仪观察;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肝片形吸虫gDNA的浓度,然后将gDNA原液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筛选最佳条件,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只有肝片吸虫样品有特异性条带,对照样品均呈阴性;可以检测到的最低DNA浓度分别为1.17 ng/μL、0.59 ng/μL.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在中国湖南采集的泥鳅、黄鳝、乌鳢和胡子鲶的肠道中发现了隶属于异肉科、异肉属、拟异肉亚属的四个吸虫新种。它们是:泥鳅异肉吸虫,微小异肉吸虫,中华异肉吸虫,湖南异肉吸虫。  相似文献   

10.
无尾两栖类宿主与多盘科吸虫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调查研究了云南14种无尾两栖类体内寄生多盘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滇中、滇东地区滇蛙和昭觉林蛙、滇南杜氏泛树蛙为多盘吸虫宿主。分析影响多盘吸虫宿主分布的原因可能有:地质构造、无尾两栖类宿主对多盘吸虫的免疫力和多盘吸虫侵入宿主产生的致病力对抗的不同。两栖类宿主和多盘吸虫的协同进化,导致同一种无尾两栖类宿主体内寄生的多盘吸虫有交叉感染情况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发现于广东阳江黄斑蓝子鱼肠道的广东寡腺吸虫,新种Oligolecithoides guangdongensis s.nov.及日本金线鱼肠道的中长单肠吸虫Monascus medisolongiusculus Ding,1993。新种前列腺膨大呈囊状,肠前部不膨大成结,食道短,体形梭形等特征与已知知种明显不同,日本金线鱼为中长单肠吸虫Monascus mediongiusculus Din  相似文献   

12.
这套《吸虫纲概要》丛书共有3卷,主要对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吸虫纲(Class Trematoda)的系统分类和鉴定进行了介绍。本书为该丛书的第2卷,描述了棘口吸虫目(Order Eehinostomida)和斜睾吸虫目(Order Plagiorchiida)的部分成员在总科、科和亚科和属上的分类。本卷内容包括七个棘口吸虫总科和两个斜睾吸虫总科。该丛书第1卷涵盖了盾腹亚纲(Subclass Aspidogastrea)和Stngeida目,第3卷将包括其余的斜睾吸虫目成员。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虾蟹类的复殖吸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了天津渤海湾几种虾蟹寄生复殖吸虫的状况。其中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体内已发现有2种吸虫囊呦,经体外培养,获得一种策茎科成虫-后睾异类茎吸虫(Allomicrophalloides opisthorrchis)和另一种隐孔科侧孔吸虫(Paragono sp.)的童虫。此项研究发现了后睾异类茎吸虫的中间宿主,囊蚴的形态和新的囊蚴分布区,进一步描述了侧孔吸虫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7例肝片形吸虫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使用三氯苯达唑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对比。结果:7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表现,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治疗无效,三氯达苯唑有效。结论:通过这次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治疗和临床分析,三氯苯达唑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肝片形吸虫药效的药物,对今后治疗肝片形虫病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西动物体内吸虫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各地人体与动物吸虫经30余年采集标本和鉴定,初步确定有426种,隶于47科84亚科163属。本文报道了未曾发表的7科13个新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种类,过去研究报道很多,有杨复曦(1959,1962,1965)在广东进行鸟类寄生吸虫的调查;李敏敏等(1978)、汪溥钦(1980)、林金兰(1981)发表两栖爬行类寄生吸虫的研究报告;唐仲璋等(1941,1962,1964,1979)则较全面研究福建各种脊椎动物寄生吸虫。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及其他一些地区作动物资源调查时,亦检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有14种,分隶于10科、10亚科、14属,其中有1新属、8新种,3种为我国新纪录,兹报告如后。标本保藏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7.
福建几种鸟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鸟类的寄生吸虫,唐仲璋(1941、1979),陈心陶(1954、1956、1965),顾昌栋等(1958、1965、1973、1979),汪溥钦(1959),杨复曦(1959、1962、1965),金大雄(1963、1976),王耕南(1963),沈守训等(1964),李敏敏等(1973),柯小麟(1976),Faust(1966)等人先后进行了研究,并有书面报告。近年来,我们在福建各县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得一批鸟类寄生吸虫标本,经初步鉴定有30种,隶于16科,18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及相位差显微镜对下列三种吸虫毛蚴进行了比较观察。一、肝片形吸虫毛蚴:顶突呈厚壁圆环状,中央为顶腺开口,壁上有4个腺体的开口及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1个,排列顺序为6.9(6.3)、4.2;第2列由2个完整的亚列组成。在第1、2列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嵴上,有2个侧乳突和4个细胞间嵴小突。二、布氏姜片吸虫毛蚴:顶突由2个唇瓣样物构成,中央为顶腮开口,未见其它小孔及纤毛。纤毛上皮细胞数及排列顺序与肝片形吸虫的相似,但第2列只有一个半亚列组成。三、日本血吸虫毛蚴:顶突呈网格状,上有2个穿刺腺开口及4—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2个,排列顺序为6、9、4、3,第2列呈单行排列。在第1、2列细胞间,有2个侧小突和多个细胞间嵴小突。本文还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方法扩增龙岩地区羊片形吸虫分离株ITS序列,经克隆、测序后获得ITS全长序列944bp,其中ITS-1为421bp,ITS-2为361bp;通过在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ITS种间鉴别位点上的序列分析表明,从龙岩地区羊体内分离的片形吸虫虫种属大片吸虫(命名为FgLY)。与国内外大片吸虫的进化分析表明,FgLY与中国云南的2个分离株处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为羊大片吸虫的进一步生物学研究和片形吸虫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生活史培养收集的各期虫体,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描述了巨片吸虫的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后蚴及成虫的体表细微结构。发现了虫卵卵壳的双层结构,成熟囊蚴腹面的盘状物和成虫阴茎的构造。并且对各期虫体的神经末梢进行较系统的描述总结。同时与肝片吸虫的虫体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吸虫体表细微结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