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褚良才 《科技潮》2000,(1):60-62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黄河流域之北方,文宗孔子独领风骚;长江流域之南方,武圣孙子超群绝伦。一部《论语》,一册《兵法》,可谓上古文明之“双子星座”。鲁国之孔子墓、孔庙、孔府和孔林至今完好存世;而吴国之孙子冢、孙宅、孙子教战场和孙子著书地则早已  相似文献   

2.
孙奇逢“独宗《十翼》”、特重“变通趋时”的 《易》 学思想, 不仅是唯物的、辩证的, 而且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其谓 “后天之 《易》 专为先天吉凶未露”的命题,就已准确地指明了这点; 尤其谓 “吉凶者以正而胜不论吉凶”的命题, 则给人生随时, 不惧刀山火海而堂堂正正做人, 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人生随时, 要前进, 就得“神理主中”,“因时而惕”, “悔吝在心”, 不仅要知“一念之善”而行之, 而且要知“一念之不善”而不复行之, 不断地“要尽人事以回造化”, 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是一部杰出的军事著作。在这部杰出的军事著作中,孙子提出关于战争决胜的“厚爱其民”的战略思想。在日本,有的企业将它作为企业经营管埋的基本指导思想,使自己在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夺得胜利。这是很有意义的。孙子“厚爱其民”战略思想的核心是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战争指导的最高准则。首先,孙子从战争同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上来慎重考虑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计篇》一开头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认为战争是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的大事,不可以草率从事,必须认真研究,慎重考虑。如果“主怒而兴师”、“将愠而致战”,这就是置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于不顾的轻举妄动。孙子对这种轻率出兵打仗持批评与否定态度,他认为这必然要造成“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  相似文献   

4.
《仪礼·燕礼》:“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周代诗乐相宣,这三篇诗是一组。郑玄注:“《鹿鸣》君与臣下及四方之宾,宴请道(?)政之乐歌。”“《四牡》君劳使臣之来乐歌”,“采其勤苦王事,念将父母怀归”。“《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乐歌”,“采其更是劳苦,自以为不及,欲谘谋于贤知,而以自光明也”。这三篇诗,《史记·孔子世家》述孔子之言:“《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外交是一种公开的、不流血的“战争”,那么间谍战便是一种秘密的、不见血的“战争”。这两种“战争”都是为一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有时间谍战甚至可以取得流血的战争难以获致的效果。《孙子》有《用间》专篇,在孙武看来,“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孙子》将间谍活动分为五类。本文所谓反间外交指军事与外交手段并用,不必拘泥于《孙子》对“反间”的定义。春秋战国是战争频繁、外交活跃的时期,间谍活动甚为可观。由于间谍活动大多是秘密进行的,鲜为人知,所以史书记述有限。比较起来,秦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和成就,显得更加突出。秦国的反间外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秦王赢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时期,这种手段应用得更加  相似文献   

6.
自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刊行后,备受学界推崇。较之以传世明代道藏本与清代孙星衍校订本,更见胜善,且与银雀山汉墓《孙子》简本及日本樱田《孙子》古本颇多楔合。由曹操为其首注之十一家注文,使其成为《孙子》注释之集大成者。诚若宋人郑友贤所云:“学兵之徒,非十家之说,亦不能窥武之藩篱,寻流而之源,由径而入户,于武之法,不可谓无功矣”然至今于《十一家注孙子》校注正文者多,而考论其注文者鲜,几无系统著述。现拟于版本、注家、体例、注释四者详考论之,冀有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智”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德目,这一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具体体现。从《论语》一书中可以看出,“智”包涵“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两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追求两种理想人格:“知者”与“仁者”,因此“智德”与“仁德”并列成为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两种德行,两者相关但是不等同。仁智兼备就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圣人。儒家在道德修养上追求仁智双修的路线。  相似文献   

8.
郭象“物之自造”、“自尔”、“独化”论释义束际成,金荣昌郭象字子玄,是两晋元康永嘉年间最著名的玄学家之一。《庄子注》是他的代表作。在《庄子注》的序中,他对《庄子》之旨作了概括:“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这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智、信、仁、勇、严”为将之道,长期以来是军事理论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当今的军事理论工作者多半是从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孙子》的,这种解释很可能偏离孙子的原意。笔者尝试用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孔子以及儒家学说的一些观点做新的阐释,以期接近其原始之意并对今天的孙子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罗钦顺在理和气、本性和物质之性、心和性、天理和人欲、德性之知和见闻之知等问题上与佛学和程朱、阳明学派展开的论战中,成功地运用理一分殊的原理,提出了气一元论,心性分开,人欲实为天性且要约束,“见闻”为了解世界基本方式,强调“格物”等观点.而这些主要反映在《困知记》中。  相似文献   

11.
概括《孙子兵法》中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具体内容,深刻分析孙子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实现完美结合的途径:在历史的境界中实现;在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境界中实现;在哲学的境界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挖掘了《孙子兵法》中兵家思想在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结合当下竞争情报活动的情况,从《孙子兵法》的"十三篇"中提取一些竞争情报方法,以探讨如何应用兵家思想来进行竞争情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子的“五事七计”、“用兵诡道”、“胜败预测”对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借鉴价值。加强对《孙子兵法·计篇》的研究,对于提高企业领导者的战略决策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企业环境,以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做到开阔视野、掌握全局,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把握时机、出奇制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蕴含的“和谐”艺术深刻、睿智地阐发了许多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文章以《孙子兵法》中的“经之五事”:“道、天、地、将、法”为切入点,结合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的团队精神培养、校园环境建设、用人选拔、制度建设五方面展开阐述,力求将《孙子兵法》中最具普遍理论意义的“和谐”艺术应用到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中去。以“古为今用”为原则为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研究提供新的阐释视角,进而探索富有时代特色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究《孙子兵法》“奇正”思想与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指导思想的内在联系,旨在促进广大篮球工作者对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的理念进行思维创新.这对发展我国的篮球事业,提高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鈇钺”、“鈇锧”二星官,在部分典籍中亦作“铁钺”、“铁锧”。文章对此二星官名称的源流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铁钺”、“铁锧”是明清以后才出现的笔误和以讹传讹,并非名称通用。  相似文献   

17.
李加武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608-1611
"势"是从物物关系的角度出发,强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物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及其所呈现的态势。《孙子兵法》中的"势"具有多面性和多层次性、变动性、属人性三个特点。《孙子兵法》论"势"的依据在于,作为客观情态之呈现的"势"相对于人来说,具有价值意涵。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目标和需要以"假势"、"造势"、用势,使自己的潜力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得以最大化呈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兄终弟继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世界许多民族一样,历史上壮族姓氏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壮族社会中长期流行“兄终弟继”或称为“夫兄弟婚”的传统婚俗。侬全福与侬夏卿是侬氏家族中的远房兄弟,侬全福被交趾王杀害后,其妻阿侬投奔于侬夏卿处,并与侬夏卿结为夫妻,其后,共同支持侬智高反抗交趾和北宋王朝。这应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唐振  张福珍 《科技信息》2011,(1):I0131-I0131,I0183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博大精深,其包含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制约战争、令文齐武的治军思想、注重军队士气对现代我军的政治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同时对其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阶级局限性要进行甄别,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给予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褒扬,是因诗人中后期的创作。如今看来.诗人早期创作的四首叙事诗的成就也不容小觑,它们包蕴的诗人生命意识的清醒姿态,诗人的“家园”意识,以及诗人在生命荒原中“无家可归”的惶惑和“寻家无着”的焦灼,无不使之带上了一种超越时代思想情绪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