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以间歇水相沉淀聚合方法对AN/VAc/SSS三元共聚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适的聚合工艺条件,可以得到粘均相对分子质量在5.0×10~4~7.5×10~4的聚合物.改变AN/VAc/SSS的比例可以制得不同染色饱和值的高聚物,当高聚物中VAc含量在9%左右,SSS含量在0.35%时,所得腈纶的染色饱和值达到了3.0%. 相似文献
2.
3.
以氯化镉为镉源,硫代氨基脲为硫源,在水相中通过沉淀法制备出硫化镉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征.以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作为探针反应,评价其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得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GPC法测定MBS/PVC共聚树脂中PVC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MBS/PVC共聚树脂中PVC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考察了样品质量浓度在0.05~0.4 mg/L之间时质量浓度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溶剂溶解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分布逐渐变宽;相同测定条件下,溶剂溶解时间越长,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布越窄. 相似文献
5.
以BPO为引发剂,以乙醇为溶剂,以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醋酸乙烯为单体合成了醇溶性聚丙烯酸酯共聚物。利用GPC对试验进行了跟踪,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溶剂及引发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对流延聚丙烯膜接枝丙烯腈单体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面密度、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反应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通过水接触角、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可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聚丙烯薄膜表面 ,并可改善膜的亲水性。当聚合反应温度为 85℃ ,反应时间120min ,单体质量分数为 10%,引发剂面密度为 2g/m2 时 ,获得最佳接枝效果。 相似文献
7.
报道不同胶束体系中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活力变化.实验表明,HRP在水相胶束体系中活力半衰期比在有机相中长;在聚合过程中可以保持较高活力,使酶用量减少.胶束体系不同,对酶分子构象影响也不同,其影响程度低于非水有机相. 相似文献
8.
9.
相间沉淀钢的合金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与开发了四种成分的新型相间沉淀钢,其σs>500MPa,室温CVN>170J,截面尺寸在150mm范围内可获得均匀的组织与性能,可直接在轧制或正火态下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沉淀的产生是绿茶饮料在加工及贮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绿茶饮料生产的发展。本文试对我国绿茶饮料沉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综述,并对绿茶饮料的防沉淀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的溶解方法对高分子量PAN聚合体进行了溶解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机进行溶解的方法能够显缩短溶解时间,搅拌的助溶作用也很明显.溶解温度、时间、浓度等工艺参数对溶液的性能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8(2):126-130
研究并建立了一种液液连续萃取无分散流动注射(FI)在线监测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在水相中的被分析物首先采用液液连续萃取的方法被分离并富集到一有机相中,然后用首次提出的无分散FI技术进行在线监测,使萃取分析的灵敏度得到提高。对Zn2+-双硫腙萃取体系的研究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萃取百分率可达到88.4%;无分散在线监测的结果表明,当用8.8×10-7mol/LZn2+的标准溶液监测时,相对标准偏差为1.3%,采样频率为60样·h-1。 相似文献
13.
苯乙烯与顺丁烯二酸酐非水分散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水分散共聚合法合成了重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46万,粒径分布范围窄的SMA共聚物,并研究了单体浓度、稳定剂用量、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与产物颗粒大小、相对分子质量及产率的关系。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效液相色谱、热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和元素分析对SMA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分散聚合中的低聚物机理以及自由基聚合相关理论为基础得到了偏氟乙烯分散聚合的动力学模型,进而在卧式反应釜中研究了反应温度50℃下偏氟乙烯分散聚合过程中引发剂质量浓度(P1)、单体质量浓度(pM)、乳化剂质量浓度(PS)对反应速率(RP)和单位体积乳胶粒数(NP)的影响,其中NP=1.01×1019PS1.92Ps1.00.10PM.03.11以及RP=1.76×10-8Φ1/3PS0.36PI0.60PM3.83。根据VDF分散聚合模型可进一步对RP关系式进行分解,并与模型式对比后可以发现RP与NP呈0.1 9级关系,接近于模型中的1/6级。此外,由模型式中的K。0定义以及相关参数值可以得到在该反应条件下单体在水相和反应区的分配系数(α)为1.50×10-1。 相似文献
15.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甲醇中制备了含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的PMMA微球,讨论了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稳定剂、溶剂体系和EGDM的浓度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变小,多分散指数先变小然后增大;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增大,但粒径分布变宽;增加稳定剂的质量分数会使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均变窄;溶剂体系对微球的影响相对复杂,并不呈现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分散介质及分散剂对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PAM)。讨论了醇的种类、醇水比及PVP的用量对丙烯酰胺(AM)分散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水比(体积比)为50:50时,制备的PAM较稳定,单体转化率高;PVP添加量为单体含量的15%时,能制得较高分子量的PAM。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基团转移聚合反应引发剂亚磷酸二乙三甲硅酯,用该引发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了聚合反应分子量研究,并用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分子量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分散聚合制备功能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散聚合是一种随涂料工业发展而来的新的聚合方法,它比传统方法有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人们不仅成功制备了粒径为(1-10)μm单分散聚合物微球,而且能得到引进各种特定功能团的功能聚合物微球,其制备应用前景诱人,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分散聚合的特点和机理,并概述功能聚合物微球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了自制的可熔融聚丙烯腈(MPAN)树脂的可熔融性及其熔体的流变性能。应用多种测试手段测定了MPAN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AN(丙烯腈单元)含量等。结果表明,MPAN树脂可以在190~220℃熔融挤出,其熔体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随温度增加,MPAN树脂熔体的流动性变好;树脂中的第二单体含量增加,MPAN树脂熔体粘度减小,其相对分子质量和AN含量应低于普通纤维级聚丙烯腈树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