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了与风格创新设计系统实现相关的用户需求识别、风格数据库构造与检索以及特征组件置换与重构技术.以形式文法的方式描述了用户风格创新需求的精确结构,定义了需求识别向量并给出了用户需求识别算法.描述了风格数据库的结构并给出了风格数据库的实体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基于组件继承与置换的特征重构技术,提出了最大化特征重...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20,(5):28-37
颠覆性创新是我国后发企业实现跨越式追赶的重要路径,既有文献对于其驱动因素讨论的不充分限制了其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从颠覆性创新的驱动力视角出发,探究设计与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认为:基于"意义"维度,颠覆性创新可以划分为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和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不同类型的设计对颠覆性创新驱动机理不同,具体而言,产品功能设计通过功能—成本联动创新满足了低端和边缘市场消费者被过度服务和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原有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而产品语义设计则通过技术—社会文化要素联动创新为消费者提供象征性和情感性价值,满足他们情感和社会文化需求,从而实现新意义系统颠覆性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为例,模拟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创新演化动态过程,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为客观评价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纳入协同创新因素;二是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系统,制定出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视角下,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强省外政治需求协同、资源配置协同、国际竞争协同和持续发展协同;增强省内政治需求协同、社会需求系统、共性需求协同和个性需求协同;加强沟通交流互帮、政策空间互惠、举措立体互动和绩效多元互检。  相似文献   

4.
以河北省为例,模拟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创新演化动态过程,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为客观评价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纳入协同创新因素;二是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系统,制定出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视角下,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强省外政治需求协同、资源配置协同、国际竞争协同和持续发展协同;增强省内政治需求协同、社会需求系统、共性需求协同和个性需求协同;加强沟通交流互帮、政策空间互惠、举措立体互动和绩效多元互检。  相似文献   

5.
创新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过程。我们把创新思维纳入耗散结构理论之中考虑,创新思维与耗散结构属性有紧密联系:开放性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非线性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和实现动力;远离平衡态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涨落导致有序是实现创新思维的杠杆。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属性识别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统计理论建立了新的分类器,它先单独计算每个属性对分类的贡献,然后通过一种加权机制计算所有属性对样本的分类情况.同时,为了克服单分类器使用范围有限和分类准确度相对不高等特点,把新的分类系统与传统的K-NN分类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此分类系统的分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这个分类系统具有较好地分类效果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QFD中用户需求到技术特性的映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质量屋存在内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引入了粗糙集理论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粗糙数的概念,用于得到客观的用户需求重要度排序.将用户需求与技术特性的关联性测度和技术特性自相关性确定问题转化为决策系统中条件属性重要度的确定问题,并结合条件熵与互信息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可提高计算精度的属性重要度算法.为了实现技术特性的最优配置,建立并求解以可用资源决策值与目标值的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从而实现由用户需求到技术特性的映射.最后,通过推力轴承设计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的协同作用使创新在既有需求水平的引导下,形成创新供给与需求适配,创新供给创造更高水平创新需求的区域创新体系.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11年—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创新需求和创新供给水平,采用哈肯模型,揭示区域创新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的协同演化趋势,并用泰尔系数分析了区域创新供需系统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 区域创新供给随着时间迁移不断增长,创新需求波动增加,创新供需的空间异质性明显;2) 创新供给系统作为主要的参量对于系统整体的演化发挥关键的作用,创新需求增长对于创新供给系统优化具有正向作用;3) 省级区域创新供需系统的协同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仅有中部地区创新供需系统的协同水平有所提升.从个体来看,东部的江苏、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创新供需系统有序水平较高,中部湖北省和安徽省供需子系统的协同向有序状态演化,而西部地区除四川省以外整体协同水平较低;4) 创新供给的差异随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大,创新需求的差异在逐渐减少,东西部的创新供需差异较为明显.创新供需协同的差异逐年增加,主要是由各省创新要素供需差异引起的,创新要素的供需配置依然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提出以来,在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应用于区域创新的实践中.借助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HistCite和CiteSpace软件,基于1998年—2020年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研究发现:1) 国内外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欧美地区是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主阵地,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研究文献增长迅速.2) 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均呈现出从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向多样化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但各阶段研究侧重点不同.3) 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主题不断拓宽,从基础概念的探索,到跨学科理论的研究,再到新兴主题的出现;研究区域不再局限于“单一特定区域”,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地区的案例研究增多,对发达地区的关注度下降;研究的学科领域方面,国外的经济、商业和管理类学科,国内的经济和管理类学科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主要学科;研究方法从定性分析转向定性定量相结合,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合的趋势较为明显.4) 未来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将趋向于多视角、多尺度、多学科,注重创新主体及创新行为、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耦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网格自学习和预测系统体系架构,采用变精度粗糙集和不协调目标信息系统理论揭示有关网格应用属性、网格资源动态状况和网格应用性能之间关系的知识,并采用增量式知识约减算法确定重要属性.利用所发现的知识,可以预测应用的资源需求及其性能.数据实验证明对作业资源需求和运行时间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与技术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原则,在有限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立足山西,瞄准山西中长期农业发展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基础,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探讨了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扩散体系建设。提出了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突出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及其传播与扩散;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展,显著提高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扩散发展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中成败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型界竞争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进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本文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以来.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政策响应、实施进展以及领域专家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面对新的国际竞争环境 ,我国必须加快创新体系的建设 ,实现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是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线索与我国对外开放条件下技术进步进程高度相关。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转型,产业创新体系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变革,同时创新主体构成与模式也日趋多元化。目前,跨国企业在中国产业创新体系中占据着创新要素的高地,但本地企业已逐步从早先的单纯技术引进向多层次的创新路径跨越,其创新竞争力也趋于提高,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政策助推开放式创新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利制度是激励和保护技术创新的一种制度。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管理水平的提升;没有管理创新这一基础,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制度创新乃是管理创新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专利制度是制度创新的重中之重,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具有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露 《太原科技》2003,(2):26-27
探讨了互联网对当代企业营销管理的深刻影响,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管理在营销对象、管销基础、管销方式、营销组织、营销沟通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及其特点,提出企业管销管理变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系统分析创新行为的激励模式及其制度参数的影响,通过文献调查梳理了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现状和关键制度参数,从制度工程学视角分析以知识产权制度为例的创新行为治理制度和制度关键参数,建立模型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行为激励模式是由多个制度部件和参数构建的相互关联的系统。需要统筹分析行为效用之间的关系,整体调节多个关键制度参数,包括创新成本、补偿参数、保护参数、惩罚力度等,达到激励积极创新行为、抑制知识产权侵权和消极创新、弥补过度保护和无效保护的副作用的目的,为创新行为激励制度提供工程化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培养高校工科专业自主创新人才是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与"卓越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其发展特色分析七个关键问题,从"四大方面、五种层次、六类实践"深度剖析创新教育的开展,建立自主创新工程实践教育的平台,构建创新实践教育的体系,提出创新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以解决符合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的两难悖论与网络化集群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创新的两难悖论从技术和组织两种角度描述了技术领先与产品开发之间、重大创新与渐进创新之间的不协调。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创新两难悖论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网络化集群式创新可有效解决技术创新的两难悖论,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网络化集群式创新的组织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创新极化趋势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30个省(市、区)1997—2003年国家级开发型科技计划项目的相关数据,测度了我国区域创新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本文认为,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特征建立有效的区域创新资源的聚集模式与资源转化模式,并通过中心带动和邻域渗透效应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