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的活体材料采自湖南省桃江县。用虫草的虫体、菌柄、子座、及子囊孢子进行了纯培养分离,结果获得了分生孢子阶段的真菌的纯培养物。经鉴定分离到的菌体为亚香棒虫草的无性阶段。亚香棒虫草的寄主昆虫为蝙蝠蛾科的湖南棒蝠蛾(Napialus hunanensis)。  相似文献   

2.
3.
亚香棒虫草药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产于山西省的亚香棒虫草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原寄生昆虫种类的鉴定和亚香棒虫草体内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主要微量元素及含量测定与冬虫夏草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三种亚香棒虫草的18种氨基酸的总含量均高于冬虫夏草,其平均值分别高于冬虫夏草0.113mg/g、0.198mg/g、0.118mg/g。微量元素的数值相近似,因此其药用价值是可以肯定的,这表明亚香棒虫草作为冬虫夏草的代用品是有着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接种方式对亚香棒虫草菌丝体侵染家蚕的影响,亚香棒虫草菌丝体侵染不同寄主及龄期的选择和侵染虫体后菌丝体总蛋白的差异。结果表明,液体种菌球塞入法为最佳接种方式,湖南棒蝠蛾幼虫和3-4龄家蚕为亚香棒虫草菌丝体最佳侵染寄主幼虫,10℃为最适培养温度;同时,菌丝体侵染虫体后总蛋白质有明显的量或种类的不同。研究结果可为亚香棒虫草人工栽培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虫草菌多糖的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固体发酵虫草菌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分离提纯得糖含量为56%的虫草菌多糖,经薄层层析、气相色谱分析组成单糖分别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物质的量的比为1∶2∶1∶3∶3,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均有不同.经SephadexG-75凝胶柱分离纯化得糖含量为72%的主峰和一小峰2组分;用Sepharose4B凝胶柱测定分子量分别为57000和40000.  相似文献   

6.
以蛹虫草菌丝体粗多糖为材料进行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提取液浓缩用3倍体积乙醇沉淀,等电点Sevag法除蛋白,10%H2O2脱色,得到的粗多糖经DEAE-DE52纤维素柱层析,用0~0.2mol/L的NaCl洗脱,可以得到未完全分离的多糖.将此多糖经Sephadex-G200柱层析,用蒸馏水洗脱.将多糖用Sepharose CL-6B柱层析进行纯度鉴定,经验证是单一多糖.对多糖进行纸层析,证明组分是D-葡萄糖和D-半乳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分子质量为3.76×104ku.以昆明种小鼠对多糖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抑制率达到71.92%.  相似文献   

7.
从南沙参中提取水溶性多糖。酶法脱淀粉和果胶,Sevag法脱蛋白。经琼脂糖4B柱层折,酚硫酸法收集单一峰部分,经鉴定为单一物质。它的比旋度为[α]_D=-58.8。平均分子量20,000。其组成分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结构分析表明多糖链结构中主要连接键为α(1→3),但也具有α(1→6)和α(1→4)等连接键。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子实体的水溶性多糖经提取、脱蛋白、分离和纯化,得单一均匀组分 WEAⅡ。实验证实 WEAⅡ对供试微生物菌株无毒性,对由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炎、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9.
10.
粉被虫草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被虫草菌丝体经沸水浸提,醇析,透析,Sevage法脱蛋白,再经DEAE-纤维素和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得菌丝体纯多糖ps1和ps2.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ps1和ps2的为单一物质,凝胶过滤法测得ps1和ps2的分子量分别为24000和13000Dal,气相色谱分析表明ps1的单糖组分有D-甘露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ps2的单糖组分有D-甘露糖和D-葡萄糖,IR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南京椴边材变色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从玉竹中分离得水溶性玉竹多糖PW—Ⅰ和PW—Ⅱ,初步结构测定表明多糖链的连接方式主要为β-(1→2)。  相似文献   

13.
牛舌菌(Fistulinahepatica)子实体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蛋白酶法和Sevag法去蛋白后得粗多糖FHP.FHP经DEAE-纤维素和SephadexG-200柱进一步纯化得到牛舌菌多糖纯品FHP-2P.经测定该多糖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7.6×104.红外扫描呈现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并含有β-型糖苷连接键;紫外扫描无核酸和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FHP-2P的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和D-木糖,其摩尔比为13.9∶2.85∶3.25∶0.48.  相似文献   

14.
采用摇瓶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初步拟定蛹虫草的发酵罐培养条件.基本上罐条件为初始pH6.5,温度21℃,转速150rpm,培养时间5d.在此基础上分别以菌量、多糖和虫草素为指标,调整通气量和装液量.当以获得菌量和多糖为目的时,通气量为0.9m3/h、装液量70%.若以得到虫草素为目的,通气量调整为0.7m3/h、装液量70%.  相似文献   

15.
天门冬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药天门冬冷水提取物,通过脱蛋白、丙酮分级及柱层析纯化,得到三种级份多糖:PA-W、PA-I和PA-Ⅱ,凝胶柱层析测定,它们的分子量分别是158万、219万和219万。三种多糖中均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但各自的摩尔比相差很大。此外,PA-Ⅱ中还含有一种未知的糖醛酸。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谱表明,PA-Ⅱ含α和β两种构型,具有1→4和1→6两种糖苷键,二者比例为5~6:1,是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结构的半乳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16.
杉木炭疽病的研究——Ⅰ.症状和病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杉木炭疽病在我国南方各省丘陵地区普遍发生。病害主要在春季为害幼树的先年秋梢,使梢头针叶枯死或梢头枯死。感病较轻的或在较老枝条上,只引起针叶先端枯死。从感病针叶和嫩茎上经常分离到一种毛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炭疽菌,经室内和林间接种试验和再分离,证明它是杉木炭疽病的病原物。在因炭疽病而枯死的针叶上,常常出现一种多毛孢菌(Pestalotia)的子实体,试验证明它们多半是次生的或腐生的真菌。因不正常的生理原因引起的黄化针叶更容易感病。 关于杉木的病害,以前很少报道。近十多年来,我国南方各省大力营造杉木用材林,在低山丘陵地区也建立了许多以杉木林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在这些杉木幼林中,普遍出现针叶及梢头黄化、枯死的现象,对幼树的生长造成极大影响。从1974年起,我们在江西对这个问题开始进行研究。当时因为对这种病害缺乏认识,总的称它为杉木叶枯病。经过两年的探索以后,弄清了杉木叶枯病实际上包括3种主要的病害,即杉木生理性黄化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和杉木炭疽病。前两种病害的情况已有报道。本文将叙述我们对杉木炭疽病的研究结果。试验工作主要是在江西省进贤县北岭林场进行的,同时也到江西北部地区10余个县市的近20个场圃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