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阳之府。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上注聚会于首。“脑逆故令头痛”(素问)。可见头痛的关键问题是“气上不下”而脑逆。举凡外邪侵袭,上犯巅顶,蒙遇清阳,气血凝滞,络道不畅,清空受扰,或内伤诸疾,气血逆乱,浊气上千,瘀阻清窍,脑络失养,清空失清,皆可导致头痛。故临床上多将头痛分为外感或内伤。外感多实,内伤有虚有实,外感多用疏散,内伤有补,有温,有化,有潜阳,有清降等多种治法。综合文献和个人临床心得,将头痛治疗归纳为十法:  相似文献   

2.
陈芳茹 《甘肃科技》2004,20(10):173-173,171
低血压属中医“虚损”“眩晕”的范畴 ,主要是气血本虚和病后失调 ,脏腑亏损 ,久病不复而致 ,本病治疗则以调补脾胃和气血为主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中的温法是指祛除寒邪、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主要作用在于回阳救逆,温中散寒。通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包括攻下法、消导法、行气法、祛瘀法、化痰法、逐水法、利湿法等等。通法主要作用是使脏腑气血畅通,恢复正常功能活动。温通法适用于寒邪凝聚、阳气虚寒而引起...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脾虚证与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是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脾胃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但“胃主受纳,脾司运化”是脾胃生理功能的核心。中医学还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枢,疾病发生之由”,这些理论揭示了脾主运化与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有着密切联系,现代医学认为,中医学的脾胃是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多系统多功能的综合单位。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证实,在胃肠道内存在大量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调节着消化系统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活动。但脾虚症与胃肠内分泌细胞之间的关系了解甚少,我们以实验性脾虚大鼠为研究对象,从形态学方面研究胃肠内分泌与脾虚证的关系。本文着重阐述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知识和实验性脾虚证中几种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9,(1)
三、补心气心主血脉而藏神,《灵枢·本神篇》日:"心藏脉,脉含神",可见心之血脉充盛悬神明安守的物质基础。又曰:"心藏血脉之气",心气的盛衰与阴血的盈亏息息相关。血脉运行不息依靠阳气的推动,同时心之阴血又是阳气生长的本原和依附条件,气血相生,阴阳互长,心脏气血阴阳常宜平秘。心气的生长与盛衰不但以自身的阴血为依托,还需要宗气的贯充,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说:"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指明了水谷精气、自然之气与心中阳气的密切相关。生理特点:1、心脏以血为本,血为气母,血脉充盛是心气旺盛的物质基础,血少则气衰,血脱则气亡。2、心位胸中,心中阳气依赖宗气的充养,因而与脾胃健运及肺肾吐纳有直接关联。病理特征:1、心气不足(见脾肺气虚共征)。2、血为气母,每兼血虚证——面白无华,唇甲色淡,眩晕等。3、气血两虚,心神失养而不安守舍——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相似文献   

6.
阴阳睡梦论     
中医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运用阴阳的理论探索睡眠与梦的奥秘,并紧密地联系临床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梦理论。中医阴阳睡梦论认为睡眠和觉醒的规律性交替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昼夜阴阳消长规律的结果。人们白天卫阳之气出于阳,阳盛阴衰,于是觉醒而兴作;夜晚卫阳之气入于阴,阴盛阳衰,因之入睡而休息。睡眠又受心神的控制“神动则寤、神安则寐”。临床中凡影响阴阳盛衰、心神动静、营卫出入的因素都可以导致睡眠的失常。梦是发生在睡眠中的特殊心理活动,它是浅睡眠的特点,梦的产生受卫气运行和肝魂动静的影响,临床中凡是导致脏腑气血逆乱的淫邪可以发梦,常常出现恶梦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临证时我们可以通于辩证测察某些病证做为诊断疾病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祖国医学认为“脾胄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极为要要。脾胃虚弱,不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调理脾胃是一种积极的培本疗法。通过调理脾胃,不仅可以治疗脾胄本身之病变,而且还可以治疗其他系统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哮喘病是小儿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常反复发作,时好时发,气候突变为发病主要诱因,以呼吸困难吸气时喉中有鸡鸣音,甚者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证,《医学正传》云:“喘促喉中有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二者往往并见,故临床常统称为哮喘。哮喘病的病因,元《丹溪心法》中说:“肺以清阳上升之气,居五脏之上,通荣卫,合阴阳,升降往来,无过不及,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胃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又或调摄失宜为风寒暑湿邪气相干,则肺气胀满发而为喘,又因痰气皆能令人发喘。”  相似文献   

9.
<正> 中医学中之病因学说,追溯往古,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所云的:“阴阳风雨晦明”,古人认为对人体有极大的影响。如《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天温地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腾;卒风暴雨,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素问·八正神明论》亦云:“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相似文献   

10.
从"养"与"悟"看谢榛诗学的内在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榛认为诗所必具者为体、志、气、韵,四者之根本在养与悟.由养以发其真,由悟以入其妙,其中蕴涵着性灵的倾向,更多的蕴涵着格调.由兴以入自然之妙的诗作易于达至真境;气贵雄浑意味着以高格衡诗,由改以入合于诗法的精工之妙往往会破坏原有的兴致而无缘真境.这些都体现出谢氏诗学内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温热病是一种由温热病邪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其发病主要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防御机能减弱或外邪侵袭人体的力量超越了人体正气抗御能力而引起.本文所介绍的病例都是以辨证施治的理论为依据,以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和审因论治为治则,临床施治只要辨证准确,往往可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CFS主要病机为五脏气化功能的失调,而针灸治疗疾病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腧穴、经络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气血的运行,因此,针灸疗法是治疗CFS较为理想的选择.CFS的针灸治疗关键在于调理五脏气机,同样兼以补益气血.具体方法可用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拔罐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神窍失灵;其标为风火相煽,气血逆乱,脑窍闭塞;病位在脑、筋脉,与心、肝、肾、脾胃、肺密切相关。其治疗主要在于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祛风,舒筋活络,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14.
根据脾、肾、天癸相互关系的理论,就绝经前后诸症一病提出了以下认识:(1)绝经前后诸症应按照机体胃、脾、肾功能循序渐进地衰退,分为过渡绝经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个阶段,分别从胃、脾、肾论治,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2)脾胃肾功能失调,而致气血阴阳失调,引起天癸由匮乏而渐竭,是绝经前后诸症发病的中心环节,尤其应重视脾胃虚弱在该病发病中的地位,强调从脾胃论治的重要性;(3)脾胃虚弱而致气血营卫失调,引起天癸匮乏,与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的改变存在着内在联系,开拓绝经前后诸症防治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研究分析,探讨晕车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治疗方法。以李东垣《脾胃论》为基础结合众多学者对脾胃学说的解析,与《内经》等医学巨著中有关脾胃的理论相互印证,对脾胃学说进行深度剖析。晕车症的发生不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导致的,它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气血虚弱—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血虚弱这一恶性循环过程则是导致晕车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依据李东垣脾胃学说中对脾胃病的治疗原则,在临床治疗中阻断导致晕车症发生的恶性循环过程的同时,加强其他环节的抵抗能力是治疗晕车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荣莱 《科技潮》1999,(8):94-95
中医胃肠病学是从中医传统理论与临床角度研究胃肠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一门学科。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基本内容。当食物被摄人后,必须通过消化、分解、吸收、化生精微、转变成气血津液,供全身脏腑组织利用。剩余的糟粕、废液则向下排泄。这一系列"化糟粕、转味而入出"的消化过程是在胃肠内完成的。而消化生理又离不开脾的运化和输布散精功能.即"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可以认为脾、胃、肠与消化生理密切相关,但脾胃学说并不等同于胃肠病学。中医传统理论中所阐述的"脾"的生理功能除有主运化、主升清、主藏营统血、主益宗气、主大腹、司二便等与消化直接相关的生理外,还有脾藏意、主思、主肌肉四肢及脾坚则脏安难伤、脾"旺于四  相似文献   

17.
<正>《傅青主女科》一书,为明末清初医家傅山的代表著作。其书理法严谨,方药简效,制方用药独创而见新义,对女科发展影响颇深。本文仅就其对血崩证用药特点作初步探讨,冀其对指导妇科临床用药有所裨益。 1 气血机理 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脉的动力,气之与血,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不可分离。血崩虽属血病,与气有密切关系,诊察本病。应注意辨别是血病及气,或为气病及血。 1.1 血病及气 血病及气者,当辨虚实。虚证者阴血流失,  相似文献   

18.
壮医塞病论     
论述了壮医三气同步整体观,介绍了脏腑官窍结构理论、三道两路联系通道、气血津液等物质、能量、信息媒介物,阐述了以塞为病、以通为用的病理观,分析了塞病的基本类型及其临床症状,总结了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常用药物.认为塞病理论是壮医独特的医学理论,值得总结与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18El中国商务在线旅行网报道:中医学认为,经常打瞌睡表示脾胃功能不好.中医古书早有记载,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为暑热耗伤元气,有损精神;冬天经常嗜睡,表示身体阳气不足或脾虚湿热.经常思虑多,好动脑或饮食控制失当的人,往往伤脾,影响脾运动能力.当脾胃功能欠佳时,容易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的结果造成脑部供氧不足,易昏沉嗜睡.脾和胃像孪生兄弟,功能相辅相成.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负责运送营养,至于胃,负责吸收食物.  相似文献   

20.
金水六君煎治疗老年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金水六君煎出自明·张景岳所编著《景岳全书》。该方在老年病的临床治疗意义,是对老年体弱,脏气虚损导致的水湿痰饮停聚体内的病证,确有一定疗效。同时,老年病的实质,是本虚标实;老年病有关脏腑气血中,着重在肾、脾、肺三脏;老年病的特点,是由于气虚阻滞,功能失调而出现痰湿泛滥。故临床上应以金水六君煎加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