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制造与辅助工艺规划在假肢接受腔制作中的应用.假肢接受腔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实现了信息集成、工艺规划和自动编程等关键技术,使假肢的制作过程由手工制作向现代化生产转变.  相似文献   

2.
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中,在多径传播和其他同频干扰存在时,接收机会收到多个恒模信号,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约束恒模算法(LCCMA)的多用户检测算法,结合通常的旁瓣消除器和恒模算法,用于消除多址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对不同用户数目的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后,能有效地抑制多址干扰,很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小假肢执行器延迟以及判断程序延迟对动力型假肢协调控制带来的影响,采用步行模式预识别的方法,提前控制动力型下肢假肢的运动,以达到最佳的协调控制效果.利用假肢接受腔装配的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安装在假肢足底的压力传感器来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分析传感器采集数据与模版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信息来实现步行模式的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分析多传感器数据的相关性预识别步行模式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使假肢及时调节、及时动作,增强了假肢的智能性,该技术对智能假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用场匹配方法计算了X波段(f=9.37 GHz)介质填充的盘荷波导加速结构的基模(TM01模)和高次模(HEM11模)的色散曲线,结果与Mafia程序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并且直观地反映了工作模式和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还表明HEM11模的截止频率和传播常数都比TM01模的低.依据Mafia仿真和实验结果,微调模型腔的内半径,反复加工模型腔进行实验研究,并对测试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光纤Fabry-Perot(F-P)传感器的解调,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与余弦相似度(FFT-COSS)的腔长解调算法.首先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确定腔长的粗测值,然后结合余弦相似度算法求取精确腔长值,作为F-P腔的最终解调结果.仿真结果表明,FFT-COSS算法将解调误差控制在±0.2nm,单次解调的平均时间控制在1s.将该算法应用于石墨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混合膜制作的薄膜式F-P传感器微压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FFT-COSS算法的拟合度达到0.9908,腔长分辨率优于0.6218nm,单次解调的平均时间控制在1s,与仿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浴霸面罩注射模具的结构进行设计,再利用Pro/ENGINEER系统绘制出浴霸面罩的三维图进行模具组件的设计,可以很方便的生成零件的凹模及凸模,接着转换凹、凸模文件格式,转入Mastercam系统进行模腔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生物体形状CAD/CAM系统的基础上,以假手模型为例,研究了其中的形状测量和形状处理两大部分,阐明了微平面近似法,自适寻的法和微观插值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生物体形状的特性,提出用点位测量方式测量生物体形状的方法,以及用累加弦长三次参数样条对测量点进行插值的算法.并在 TEK4109图形终端上重建了假手模型的形状.本研究对整形外科、康复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生物体模态测量与仿真,几何造型的三维重建,假肢接受腔与辅助器的设计制造及评价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复杂型腔CNC直接加工运动指令生成中加工行距确定、速度控制及刀具轨迹生成等关键技术及相应算法,并在80386工业控制计算机开发的CNC系统中成功地实现,最后给出了所获得的有关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套胶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4月27日在我校通过省级鉴定.这一系统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胶鞋模具生产的落后面貌,为胶鞋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目前,黄石橡胶厂已使用这套系统生产鞋模.我国长期以来大多采用手工制造鞋模,雕刻一副鞋模一般需要三至六个月时间,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都不高.由于鞋模制造工期过长,严重地影响着我国胶鞋出口.为了改变我国鞋模生产的落后状态,我校机械工程一系和黄石橡胶厂合作,进行鞋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的研究.1986年湖北省科委将这一项目列为省级重点攻关课题.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他们研制出胶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系统,于1988年10月在黄石橡胶厂投入运行.这套系统能根据设计要求,自动绘制复杂的鞋模花纹图形,并自动进行机械加工,对特别规则的花纹加工,能弥补手工加工的不足和达到手工加工所达不到的形状精度要求,有效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5倍以上.经湖北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总站检测证明,利用本系统加工出的鞋模,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功能性假肢的功能传递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分时间歇承载的形状可变式假肢接受腔设计方案,以避免残肢软组织长时间承受过高载荷,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设计了一种负刚度挤压腔体单元,通过抽真空方式驱动腔体单元收缩,实现了对软组织的松紧夹持,且负刚度腔体单元具有松紧切换所需驱动力小和对软组织过载保护的功能.实验验证了该设计原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低层应用程序开发接口-packet套接字,探讨基于数据链路层的分组多播通信(multicast)方式的实现技术,分析了packet套接字的类型和特征,阐述利用该开发接口实现分组从播通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给出了相应的系统调用和程序段分析,实验表明,利用packet套接字可以有效地在数据的链路层实现分组多播,这一结论对实施网络监控以及一些特殊应用领域有着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构造支持IPv6的BBS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IPv6套接口结构及其与IPv4套接口的主要区别 ,并结合IPv6socket编程 ,根据实际需求 ,将原有的火鸟BBS系统进行改造 ,构造了一个基于IPv6 ,同时兼容IPv4的BBS服务器应用程序 .测试结果表明 ,整个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3.
Internet基于Socket的编程原理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该文描述了umx socket接口和winsock编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着重讨论了TCP/IP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的编程实现及windows实现网络应用的异步调用。并指出winsock与umx socket实现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对承插型盘扣式模板支撑体系的承载力进行准确预测,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但目前普遍采用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中存在诸多缺陷。根据规范建议方法设计搭建某实际工程承重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通过现场检测以及有限元模拟分析,探讨承插型盘扣式模板支撑体系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在有限元分析中,采用水平力法考虑初始缺陷对承载力的影响,在接头处设置转动刚度值以分析钢管接头处刚度的削弱;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仅仅采用规范建议的方法进行计算,其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大;考虑初始缺陷和节点半刚性后,结果获得改善;进一步考虑接头转动刚度后,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说明在承插型盘扣式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计算中应充分考虑钢管接头处刚度的削弱,以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针对Windows系统注册表的一些缺点,提出一种新的注册表机制,它以Socket通信和公开密钥加密技术为基础,从而实现一个通用软件保护系统.操作系统的一个守护进程开启监听端口,应用程序通过Socket和该守护进程进行通信,从而获取和存储这个应用程序相关的信息.该机制类似于Windows系统注册表,但是它与注册表机制有本质不同,从本质上来看,它更类似于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兼顾模板支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基于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和模糊集理论的插口 式钢管模板支架方案的模糊风险分析模型。 首先分析模板支架体系的失效模式,运用MonteCarlo 数值模拟方法及插值法,给出模板支架体系的可靠度,进而将失效概率和失效损失系数进行模糊 化,使其成为非对称三角模糊数,建立了插口式钢管模板支架模糊风险决策模型。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流套接字的RPC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过程调用RPC是构成分布式系统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分布式系统中一种流行的进程迁移通信机制,它试图在进行会话的应用程序间建立一条逻辑信道,实现信息交换。分析远程过程调用的关键点,对基于TCP/IP协议的流套接字编程进行了分析,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流套接字来实现远程过程调用,最后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承插式预制拼装桥墩的最小合理承插深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制桥墩和承台采用承插式连接即直接将预制桥墩插入承台预留槽中,并用灌浆料填缝形成整体的桥墩-承台连接构造,这种连接的特点在于施工精度要求相对低,施工工序简单,现场作业量少.其力学性能取决于桥墩的插入深度和接缝灌浆料的粘结性能.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对采用不同承插深度的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以及基于OpenSEES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和比较,研究承插深度对整个桥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公式推导提出最小合理承插深度建议值,为实际工程提供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MFC技术设计了一个分布式多功能系统。该系统具有多功能服务器、数据库访问服务器以及 MFC客户四层架构,各模块间的通信通过MFC套口类完成。  相似文献   

20.
对PF_KEY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为了对其应用领域进行扩充,设计了一个通用的框架结构用于组包和拆包,并对RFC2367中规定的PF_KEY套接字的交互过程进行了改进,使其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实践证明,该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