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粉状EM固体发酵过程中的淀粉酶进行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在发酵的第一天酶活性就达到最高;并且,随接种浓度的增在有增高的趋势,接种浓度为3%的发酵料中淀粉酶的活性略高;发酵料含水量对淀粉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粉状 EM 固体(25℃)发酵过程中的乙醇酶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乙醇酶在发酵后的第五天活性达到最高.并且,随接种浓度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酶活性明显降低,发酵料含水量对酶活(?)有一定的影响;EM 固体发酵(25℃)时间约在七天左右。  相似文献   

3.
食盐在发酵中能防止杂菌的繁殖,所以传统酿制酱油要以18%的食盐水发酵,但食盐对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地延长了发酵周期。固态低盐发酵,发酵周期也较长,固态无盐发酵周期短,但制品香气不足,对控温要求严。笔者经多年实践摸索出一种前段无盐,中段低盐陈酿的两段发酵法。这一技术明显增加了原料蛋白的转化率,使着油的质量、香气独具特色。现将生产工艺简介如下:(1)两段发酵法酿制原酱油的原料—豆饼、小麦、麸皮经粉碎后润水、蒸料、接种等同常规酱油生产工艺,主要是增加了堆温制曲,无盐和低盐发酵,使…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对干红葡萄酒的苹果酸-乳酸发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不同接种浓度都能明显降低葡萄酒的总酸含量,同时PH值也有升高;接种量越大,发酵速度越快,但挥发酸含量也会上升,因此进行MLF的适宜接种量为4%。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生长曲线法衡量不同浓度红花对产纤溶酶菌株C2-13的生长影响;纤维蛋白平板法测量纤溶酶活性;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测量羟自由基清除率;乙酸酐直接测定法测量总胆固醇;HPLC法分析发酵产物.结果表明:产纤溶酶菌株C2-13能显著提高红花降血清总胆固醇的功效以及抗羟自由基氧化的能力;一定浓度红花的加入对C2-13的生长和纤溶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HPLC分析还观察到红花经发酵炮制后,其成分发生了改变.说明中药红花与产纤溶酶菌株C2-13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摇瓶培养对突变芳香基硫酸酯酶H260L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包括接种量、诱导时期、诱导剂浓度、发酵时间、诱导剂加入方式、发酵温度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工程菌发酵的乳糖诱导表达优化条件为:以5%接种量培养3 h后,加入乳糖诱导剂至5 g/L,诱导表达7 h;当发酵温度为25℃、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5时,重组芳香基硫酸酯酶活性最高。在优化条件下,工程菌芳香基硫酸酯酶活性达到2.63 U/m L,是未优化酶活性的46.9倍。突变酶H260L对龙须菜粗多糖硫酸基团的脱硫率为82.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固态法发酵生产α-淀粉酶的工艺,用麸皮作原料,其优化条件是:在接种量0.08%,拌水比1:0.6,pH6.0,培养温度37℃,葡萄糖浓度15%,发酵72小时,其酶活力可达1742u/g。与液态发酵相比,固态发酵能有效地克服分解代谢产物的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枣汁经果胶酶降解后,经过酵母发酵和醋酸发酵两个阶段制成红枣果醋工艺,以及通过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红枣汁中主要物质的浓度变化,摸索红枣汁自然发酵制作果醋的最优工艺条件.从腐烂的苹果中划线分离出3株酵母茵和3株醋酸菌,并在摄像显微镜下做初步的形态鉴定后,并以此作为发酵菌种,研究不同温度、接种量、不同发酵时间对酒精度、还原糖、总糖、酸度影响.结果表明酒精发酵最适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5天,接种量为3%;醋酸发酵最适温度34℃,发酵时间为5天,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阿维菌素发酵废弃物中添加一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Z11并进行堆料发酵,对其中的阿维菌素进行降解,并达到腐熟的目的。堆料含水率设定在70%,按5‰的接种量接种AZ11,每隔12 h通风5 min,24 d完成堆料腐熟过程,其中废弃物中残留的阿维菌素降解率达到98.7%。结果表明,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能加快废弃物中阿维菌素的降解,并促进堆料的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健康鱼和患肠炎病草鱼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其淀粉酶最适pH值均为7.2,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7.0和6.0;其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蛋白酶最适温度均为40℃,且患肠炎病草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健康鱼低,但pH值在5.7以下时,患病鱼的蛋白酶活性较健康鱼高;温度在28℃以下时,患病鱼的淀粉酶活性比健康鱼高。  相似文献   

11.
A strong fibrinolytic activity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Semen Sojae Praeparatum(SSP), which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study the activities and dynamic changes of fibrinolytic enzyme, standard fibrin plat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For the first time fibrinolytic enzyme was foun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SSP and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ies of samples were show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In the "yellow cladding" stage,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was 619.75 IU/g. On day 6, 12 and 15 of the "secondary fermentation" stage,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was 711.49 IU/g, 866.67 IU/g, 1 022.31 IU/g,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brinolytic enzyme was generate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SSP and it displayed increasing activity which peaked at the "secondary fermentation" stage. The fibrinolytic enzyme was found to not only degrades fibrin directly, but also activate plasminogen to do so.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固态发酵微生物蛋白质的提取、纯化条件以及压力脉动对固态发酵微生物蛋白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压力脉动固态发酵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发酵后的酶曲中,加入Tris-HCl提取液,可得胞内蛋白质,FPA酶活与CMCase酶活回收率分别为83.6%与67%,纯化效果较好。从压力脉动外界周期刺激固态发酵干酶曲中提取的胞内蛋白质与从未加周期刺激的微生物中提取的相比,胞外蛋白质的质量、FPA酶活和CMCase酶活分别提高了17.75%、60.08%和21.17%。压力脉动固态发酵5d的微生物胞外蛋白质的酶活,与静态固态发酵6d的相当,发酵周期缩短。压力脉动外界周期刺激使蛋白质组分有所变化,减少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400的组分,但增加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520的组分。  相似文献   

13.
Amyla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ial enzymes.In this study,we obtained the crude amylase from Serinicoccus profundi sp.nov.strain MCCC 1A05965T.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the amylase was 40℃.The optimal pH of the enzyme was around 8.0.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crude enzyme were unstable of heat and pH.Mn2+ increases about 35% of original activity.Mg2+,Ca2+ and some surfactants slightly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enzyme.  相似文献   

14.
侧耳菌产生木质纤维素酶及其降解植物生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在液体培养基中产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能力强且产酶速度较快的侧耳 sp 2 (Pleurotussp 2 )进行了最佳产酶液体培养基组分的研究 ,并对其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产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能力和行为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菌株在低氮高碳高无机盐培养基中的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和半纤维素酶等 4种酶的活性最高 .其中 ,锰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仅为 6 d,比其他 3种酶活性峰值期早 6 d. Pleurotus sp 2是目前已知的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锰过氧化物酶较高的菌株之一 .当该菌株培养在含有低氮无碳高无机盐液体培养基的麦草粉中时 ,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的活性峰值均出现在第 10天 ,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在 4 0 d时达到峰值 .此外 ,该菌株使麦草生物质失重可达 17.6 % ,可望能成为生物制浆中原料预处理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野生型甘蔗糖蜜发酵高产乙醇菌株MF1002及其糖分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的呼吸突变菌株MF15c在高糖胁迫下的生理特性变化。【方法】测定在高糖胁迫下菌株的生长速率、出芽率、乙醇产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活力。【结果】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5%、30%和40%的高糖培养基中,MF15c菌株生长和乙醇发酵受抑制的程度均明显低于MF1002。当葡萄糖浓度为30%和40%时,MF15c的最大菌体数目、最高出芽率和乙醇发酵浓度等均显著高于MF1002。当葡萄糖浓度为30%时,两菌株胞内的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活力均显著上升。其中,MF15c的胞内SOD活力、胞内过氧化物酶活力、细胞质ATP酶活力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在高糖胁迫下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MF1002。【结论】MF15c较MF1002具有更强的高糖耐受能力。SOD活力、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细胞质和线粒体的ATP酶均参与了两菌株的高糖胁迫反应,胞内SOD活力、胞内过氧化物酶活力、细胞质ATP酶活力和线粒体ATP酶活力可能与MF15c菌株的高糖耐受能力有关,可作为进一步改造该菌株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黑曲霉降解秸秆的效果,黑曲霉和酵母共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在最优条件下产乙醇的效果.从秸秆腐殖质土中筛选出9株黑曲霉,并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筛选出水解圈比较大的两株菌,从pH、温度、发酵时间对两株菌进行产纤维素酶的优化,并将黑曲霉和酵母在最适条件下共发酵生产乙醇.最后得出pH=5,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72h时酶活最高,液体发酵在上述适宜条件下降解秸秆72h后接种酵母进行共发酵24h,生产出乙醇,质量比是3%.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影响植酸酶酵母工程菌的产酶因素,利用摇瓶发酵对毕赤酵母工程菌产植酸酶的最佳甲醇诱导量、诱导时间等因素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残留甘油、甲醇浓度、诱导培养时间对植酸酶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甘油残留会使植酸酶分泌时间延迟,1.5% 甲醇具有最佳诱导效果,在第2天酶活可以达到约1 100 U/mL,低浓度甲醇诱导产酶缓慢积累,而高浓度甲醇对菌体产生毒害。该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植酸酶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白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的工艺优化,探究白果发酵酒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淀粉酶解配合传统果酒发酵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中酶制剂添加量、发酵时间、料液比、加糖量等工艺条件,以葡萄糖当量(DE值)、葡萄糖含量、酒精度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得分作为评价指标,筛选白果酶解、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α-淀粉酶和料液比对白果酶解和发酵两个阶段影响最大;白果酒酶解阶段最佳条件为α-淀粉酶19.1 U/mL、普鲁兰酶2.7 U/mL、糖化酶101.4 U/mL;发酵阶段料液比(g/mL)为1∶6.4、加糖比例为1∶2.6、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白果酒总糖16.21 g/L、总酸3.24 g/L、酒精度12.7%、干浸出物12.92 g/L、游离氨基酸含量2.18 g/L,感官综合得分为87.35分(满分100分)。【结论】白果发酵后所得白果酒成分指标满足绿色果酒标准,实验结果可为制备白果发酵酒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上海市颗粒物的污染和防治问题,利用2014年4月14日—2015年3月24日10个国控监测点的PM2.5和PM10小时数据及对应的气象因素资料,以PM2.5质量浓度占PM10质量浓度的比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PM2.5/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P2.5和PM10的季节高低为冬>春>秋>夏,PM2.5/PM10的季节分布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PM2.5/PM10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趋势,峰值出现在05:00和14:00左右,上午PM2.5/PM10高于下午. 颗粒物质量浓度及PM2.5/PM10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这与车辆通行政策与人类作息时间变动相关. 在空间分布上,颗粒物质量浓度及PM2.5/PM10均表现为背景站>浦西站>浦东站.  相似文献   

20.
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出酶的方法,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批补料过程中最佳的补料速度为5.5 g/(L·d),在此条件下产酶第8天滤纸酶活力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到14.40 U/mL和1.59 U/mL。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进行间歇出酶,与对照相比,第4、6、8天出酶模式(模式1)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8.14%; 第4、7天出酶模式(模式2)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7.75%; 第5、8天出酶模式(模式3)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27.35%。研究表明,通过间歇出酶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总滤纸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