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弄清古地貌对伊通盆地新安堡凹陷古近系万昌组一段层序地层发育时沉积控制规律,首先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把万昌组一段划分为完整的三分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然后对不同体系域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分析,预测其物源方向及沉积物搬运路径,最后结合波形聚类明确了不同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认为: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最为充足,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方向增加,砂体在全区都较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减少,沉积物体积向盆地边缘方向增加,砂体在凹陷的东南缘较为发育;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增加,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及西北缘方向开始增加,砂体在凹陷的西北缘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2.
在对地震、岩心、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西斜坡侏罗系的层序地层特征。结果表明 ,工区内侏罗系本身构成了一个由低水位、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二级层序 (超层序 ) ,超层序的顶、底界面分别是侏罗系与三叠系、侏罗系与白垩系的区域性不整合面。根据层序内局部不整合面的分布范围、地层叠置样式 ,识别出 4个三级层序。由于侏罗系沉积时期受振荡性构造运动的影响 ,三级层序的发展不完整。除了层序 1发育低水位和湖侵体系域外 ,其他 3个层序均由湖侵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超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 (相当于八道湾组下段 )发育湿地扇扇前河流平原沉积体系。湿地扇辫状沟道中的粗粒碎屑岩是该区的有利储层 ,与上覆煤层或炭质泥岩配置可形成优质储盖组合。湖侵体系域发育三角洲或滨浅湖沉积 ,高水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沉积。  相似文献   

3.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分析地震和钻井资料,对乍得Doseo盆地白垩系地层层序界面特征、沉积类型、沉积体系分布及生储盖组合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内依准层序组叠置样式,可细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沉积类型主要有5种类型,即滨浅湖、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冲积河流及半深湖—深湖。沉积演化形成4种沉积体系,即分布广泛的湖泊沉积体系、盆地南缘三角洲沉积体系、盆地北缘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早期SQ1层序和晚期SQ5层序中发育的冲积河流沉积体系,前三者主要分布在SQ2,SQ3和SQ4层序中,构造活动及古地貌控制沉积体系的分布。生储盖组合可分为顶生式、正常式和自生自储式,SQ2,SQ3和SQ4层序能形成有利生储盖组合,预测有利生油区和储集区,湖侵期的暗色泥岩是最有利生油区,低位期和高位期的砂体是有利储集区。  相似文献   

4.
北山盆地群侏罗、白垩系沉积体系及其分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质调查并结合前人资料,研究了北山盆地群侏罗系与下白垩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演化。结果表明:北山盆地群侏罗系及下白垩统为典型的内陆湖盆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以辫状河为主)、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主要受构造及古气候条件的影响,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属两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萎缩期3个沉积阶段;由于阿尔金断裂在侏罗纪时对北山地区南部影响较大,导致侏罗纪沉积呈现出一定的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部盆地断陷更为强烈.出现了较深湖相沉积,北部盆地断陷强度相对较弱,只出现滨浅湖沉积;早白垩世阿尔金断裂对本区影响不大,其沉积特征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与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详细研究了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沉积相、沉积体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上石炭统主要发育障壁-泻湖沉积体系,这与鲁西地区有较大的差异。陆表海充填沉积的三级层序为二元结构,即下部为海侵体系域,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缺少低少位体系域。体系域的分界面为最大海泛面。这一特征与鲁西地区乃至整个华北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三级层序的结构特征相一致。二叠系的三级层序为三元结构,即下部为低水位体系域、中部为水进体系域、上部为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6.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震、测(录)井、岩芯、露头、古气候及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在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明水组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古暴露界面、河道侵蚀冲刷面、地层叠加型式转换而4类层序界面,并识别划分出1个新的超层序界面SB4,最终将四方台组一明水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组,2个超层序(SSQ1和SSQ2),6个三级层序(SQ1-SQ6),17个体系域,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盆地北部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为:层序SQ1~SQ3(SSQ1)沉积时期,盆地主要发育南北向长轴物源的河流及滨浅湖沉积;层序SQ4-SQ6(SSQ2)沉积时期,盆地主要发育东西向短轴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从四方台组时期开始,盆地沉积中心向西北方向不断迁移.根据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分布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可知:纵向上四方台组时期层序SQ1发育本区最有利的储盖组合,而大安-新站地区SQI低能体系域厚层河床砂岩为本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最有可能形成构造一岩性次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济阳坳陷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基本为深层勘探程度较低的层系。应用测井、地震资料对孔店组进行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 ,孔店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地层单元 ,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在孔店组沉积时期 ,东营惠民地区主要发育有五大沉积体系。首次确定了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 ,查明了烃源岩的时空分布规律 ,为今后东营惠民的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安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钻井资料、岩心资料、测井曲线、薄片鉴定等分析手段,认为鄂尔多斯西南缘延安组经历了下切河谷充填-三角洲平原-河流沉积的演化,为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旋回.低位体系域主要由下切河谷充填砂岩构成,砂岩的分布受前侏罗纪古地貌的控制;水进体系域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最大湖泛面位于湖侵的黑色泥岩与煤线的互层中;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平原及河流组成.低位体系域的下切河谷充填砂岩具有砂体厚、储集物性好、离烃源岩近、圈闭类型丰富等成藏条件,利于油气的捕集,其斜坡古地貌是今后勘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阳坳陷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基本为深层勘探程度较低的层系。应用测井、地震资料对孔店组进行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孔店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在孔店组沉积时期,东营-惠民地区主要发育有五大沉积体系。首次确定了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查明了烃源岩的时空分布规律,为今后东营-惠民的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新近系是重要含油气层位之一,但由于研究区内油气分布极不均衡,使得区内不同部位研究程度差异较大,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全区进行了层序地层构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构型包括4部分,即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扩张体系域发育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泛滥平原亚相广泛分布;收缩体系域发育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沉积.在不同沉积背景下,同一时期的相同类型体系域中发育的沉积类型及沉积体系不同,陡坡带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体系,缓坡带发育小型扇及扇前洪泛平原间歇河道体系.准层序组类型与经典层序地层学中的类型相似,但是其内部各准层序以正韵律为主.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地层构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济阳坳陷新近系是重要含油气层位之一,但由于研究区内油气分布极不均衡,使得区内不同部位研究程度差异较大,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根据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全区进行了层序地层构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冲积河流相地层的体系域构型包括4部分,即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扩张体系域发育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沉积;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泛滥平原亚相广泛分布;收缩体系域发育曲流河向辫状河过渡沉积.在不同沉积背景下,同一时期的相同类型体系域中发育的沉积类型及沉积体系不同,陡坡带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体系,缓坡带发育小型扇及扇前洪泛平原间歇河道体系.准层序组类型与经典层序地层学中的类型相似,但是其内部各准层序以正韵律为主.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资料,将塔里木盆地塔中和满西地区石炭系划分为3个地震地层层序与6个沉积层序,其中CⅠ与CⅡ层序为Ⅰ型层序,CⅢ~CⅥ层序为Ⅱ型层序.与标准的Ⅰ型层序比较,区内Ⅰ型层序低位体系域以河流沉积体系为特征,缺失盆底扇、斜坡进积复合体等深水沉积体系;Ⅱ型层序中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主要的沉积体系以浅水碳酸岩台地和海岸平原为特征.石炭系早期层序形成在起伏不平的剥蚀面之上,以填平补齐的充填沉积为主,中后期层序则发育在宽阔平坦的盆地内.这种层序格架明显不同于被动大陆边缘经典型的层序格架,反映了稳定地块内坳陷性盆地的层序特点.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分析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特征。方法通过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可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除第一层序分布较局限外,其他层序在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每个层序均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古近系沉积体系类型包括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和冲积扇相。古近系宽浅型湖泊层序低位体系域最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厚度小,且沉积物粒度细;高位体系域常发育不全,多被侵蚀。结论古地貌对塔里木盆地古近系层序特征具有明显的控制,塔里木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层序内部以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为主。在盆地边缘的拗陷区,各层序体系域发育齐全,沉积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川西前陆盆地休罗系为陆相碎屑岩地层。其中可以识别的层序界面有不整合面、最大湖泛面。最大进积面即为不整合面,而最大退积面则对应于最大湖泛面。根据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沉积作用特点,选择进积体系域底界为层序界面,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8个沉积层序,可以在全盆地进行时比。  相似文献   

15.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大量测井、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红车地区三叠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将整个三叠系划分为5 个三级层序(TSQ1-TSQ5),其中TSQ2 相当于克拉玛依下亚组,TSQ3 相当于克拉玛依上亚组。研究发现,三叠纪进入板内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构造活动较缓,无明显的构造坡折,难以识别出初次湖泛面,易识别出最大湖泛面,其下为湖侵体系域,之上为高位体系域。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发育背景和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并结合沉积相旋回的演化特征,建立了区内三叠系层序地层发育模式,盆地构造活动等因素对层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指出TSQ2 沉积时期,泛滥平原发育使得其泥质含量较高,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尤其在红9 井-红61 井一带,砂地比普遍在25%~40%,同时该区域储层物性较好,为TSQ2 时期岩性圈闭最为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6.
沙雅隆起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层序地层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白垩系卡普沙良群进行了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沙雅隆起处于库车前陆盆地的前隆带和隆后坳陷,卡普沙良群对应于一幕逆冲构造活动,其内细分的3个层序(SQ1-SQ3)对应前陆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SQ1处于逆冲构造活动的初始期,低位体系域占主导,前隆带中部剥蚀,其两侧斜坡发育来自该剥蚀区的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隆后坳陷则发育来自前隆带及盆地腹部的三角洲沉积;SQ2处于逆冲构造活动增强期,湖侵体系域相对发育,前隆带整体沉降至水下,以滨浅湖沉积为主,隆后坳陷则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沉积;SQ3处于逆冲构造活动减弱期和停滞期,以高位体系域的相对发育为特征,前隆带和隆后坳陷成为一体,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7.
塔河南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岩芯、露头、测井和地震资料,将塔河南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划分为SQ1、SQ2两个三级层序,主要为障壁滨海—浅海沉积体系。层序SQ1低位体系域(SQ1–LST)发育于柯坪塔格组下段,主要为中潮坪(混合坪)沉积,海侵体系域(SQ1–TST)发育于柯坪塔格组中段,主要为浅海陆棚沉积,高位体系域不发育;层序SQ2仅保留低位体系域(SQ2–LST),发育于柯坪塔格组上段,主要为低潮坪(砂坪)沉积。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塔河地区南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分布图,为该区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下降体系域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沉积层序中的体系域四分性明显 ,其下降体系域发育 ,这是由断陷湖盆频繁的构造运动、丰富的物源因素决定的。研究认为 ,湖盆沉积地层中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也是形成于湖平面快速下降期 ,但该时期在湖盆边缘地区仍接受沉积 ,因此 ,作为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应位于下降体系域与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之间。在一个完整的沉积层序中 ,下降体系域是每一个层序的最后一个体系域。同时 ,下降体系域沉积期在湖盆边缘地区砂体发育 ,易形成地层圈闭 ,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9.
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内构造层序类型及主控因素,阐明不同构造层序内部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前陆盆地期(须二段—须五段)可以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为强烈造山期体系域,须三段和须五段为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是控制研究区构造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强烈造山期体系域以粗粒沉积为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构造宁静期体系域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三套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形成于北方大型聚煤盆地,三叠纪含煤地层形成于大型内陆坳陷盆地,侏罗纪含煤地层则形成于鄂尔多斯大型坳陷聚煤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主要由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和三角洲沉积等4种沉积体系所组成,在盆地充填整个序列中,上述沉积体系呈旋回式叠覆,同一时期不同沉积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域。不同沉积环境下发育的不同沉积体系及其空间上的配置情况为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形成,特别是多层系成煤、多层系生油气、多旋回成煤和油气奠定了可靠的地质基础。煤的聚积成为鄂尔多斯盆地主体能源矿产,与之相伴生的矿产如煤成气、煤层气等,煤与石油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因此,盆地的聚煤作用对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具有关键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