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从问题开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主线。教师要考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触景生疑,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情感是前提和基础。策略上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敢想、敢问、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加强指导,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合理的思维模式,避免学生盲目的活动,使问题提出紧紧围绕探究的方向展开。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目前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少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权利,不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交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创新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要开发这种能力,关键在于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中学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的任务正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敢于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具体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即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去探究、发现,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立感悟,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等等论断都是在强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情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忽视了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发现、提出问题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重之后,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进行了尝试,但效果不佳,结果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其原因是培养效果不明显,这里的效果既包括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强弱,也包括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所以,要解决教师培养学生发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叶满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创造性的见解,而不困于成见。早在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趔,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发现的行为》一书中指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按照布鲁纳的教育思想设计的“发现法”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放手让他们独立学习,后导他们自行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使他们能适应今后的发现研究与创新。要培养发现能力,是震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8.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人类认识史的缩影,数学教学要反映数学的特性,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数学的科学品质、教育品格、文化晶位;激励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让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真理、增长力量、净化灵魂、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要放弃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数学教育观,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数学的长远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要教师成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快速实现“发现,分享,寻找创造,展示”的学习之旅。德育工作融入创新教育中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熏陶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在与学生的关系上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实现朋友似的交往,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光辉人物去感染、影响学生。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在于教师努力创造。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要教师成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快速实现“发现,分享,寻找创造,展示”的学习之旅。德育工作融入创新教育中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熏陶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在与学生的关系上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实现朋友似的交往,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光辉人物去感染、影响学生。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在于教师努力创造。  相似文献   

12.
想要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地理,就需要教师遵循教学规律,科学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重基础、重方法双管齐下。学好基础知识是必要前提。同时,要善于发现地理学习规律性、联系性的东西,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程华 《科技资讯》2006,(8):142-14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默青  朱高兴 《科技资讯》2010,(17):196-196
高职《AutoCAD》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做"和"学"特指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学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能在这种情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当问题提出来以后,教师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  相似文献   

15.
要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物理教学要求教师要大胆开放,随机应变,不断改革束缚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已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使物理具有更多的生活气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调查摸底是基础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种 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其目的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理论,同时还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的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20.
张桂香 《科技信息》2009,(23):I0241-I0241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赏识教育的时机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