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型应力强度因子K_Ⅰ和K_Ⅱ的光弹性测定值是K_Ⅰ和K_Ⅱ的近似值.本文提出了影响K_Ⅰ和K_Ⅱ精确值的误差有模型误差、观察误差、截断误差、及舍入误差,并对前二项误差做了详细分析,指出了确定误差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减小误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各向异性纤维复合材料板的Ⅰ型、Ⅱ型和混合型裂纹尖端应力场进行了有关的力学分析。通过求解一类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推出了Ⅰ型、Ⅱ型和混合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设计高吨位预应力岩锚,必须清楚岩锚的应力场情况。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了胶结式预应力岩锚胶结体和基岩的应力及其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锚根表面剪应力上大下小;对于岩石较硬的情况,同一断面上以钢丝束表面剪应力最大;最后破坏于胶结体内部。  相似文献   

4.
对于Ⅰ型和Ⅱ型这样简单的裂纹问题,用Westergaard应力函数可以简单地求解出应力场及位移场;对于Ⅰ-Ⅱ复合型这样复杂的裂纹类型,很难甚至不可能寻求其Muskhelishvili应力函数.通过具体实例试图给出一种探求Ⅰ-Ⅱ复合型裂纹的Westergaard应力函数方法,经验证找到了两种应力函数之间必然的数理逻辑联系,并将两者统一起来,说明了两种方法对于求应力场及位移场的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用复变函数保角变换法对Ⅰ-Ⅱ型复合裂纹的应力场进行了分析。并和用westergaard应力函数的解进行了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6.
采用剪切盒实验获得了岩石的Ⅱ型断裂并测定了岩石的Ⅱ型断裂韧度KⅡC ,通过有限单元法中的位移法推导出剪切盒加载下双切口试样的Ⅱ型应力强度因子KⅡ 的一般计算公式 ,并探讨了KⅡC的尺寸效应和Ⅱ型断裂机理 .实验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在剪切盒加载下 ,裂纹尖端最大拉应力始终低于岩石的拉伸强度 ,最大剪应力大于其对应压应力下的剪切强度 ,且Ⅱ型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Ⅱmax为Ⅰ型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Ⅰmax的 2~ 4倍 ,从而导致产生Ⅱ型断裂 ;测得的KⅡC值随无量纲切口长度 (2a W)的增加而降低 ,当 2a W≥ 0 .7,且B≥W ,α为 6 5°~ 75°时 ,KⅡC趋近于一个常数 ,该常数为Ⅰ型断裂韧度KⅠC的 2~ 3倍 ,可认为是较合理的岩石Ⅱ型断裂韧度值 ;剪切盒实验是一种测定岩石KⅡC 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对裂纹尖端每一级等差线条纹环取3种读数,采用射线法(级数展开)进行具体计算,在适当选择范围内,能更精确测定KⅠ、KⅡ值图2,表2,参2  相似文献   

8.
对川东北黄金口构造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早晚两期应力场作了讨论,用赤平投影方法和计算机解析计算了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和主偏应力方向和大小。对岩石有限应变作了Fry法测量和分析,并用弹性力学有关曲薄板在轴向压缩下屈曲原理对黄金口构造形成力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断裂临界值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种常规混凝土,用相同的单边裂缝方形试件和统一的加载装置,进行了Ⅰ型、Ⅱ型、Ⅲ型3种单一型和Ⅰ-Ⅱ、Ⅰ-Ⅲ、Ⅱ-Ⅲ、Ⅰ-Ⅱ-Ⅲ4种复合型裂缝失稳扩展时的应力强度因子临界值的测试,得出KⅠc、KⅡc、KⅢc和Ⅰ-Ⅱ、Ⅰ-Ⅲ、Ⅱ-Ⅲ复合型临界断裂曲线和Ⅰ-Ⅱ一Ⅲ复合型临界断裂曲面,从而获得了完整的K判据临界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断层级别划分的基础上分析断层的走向变化、组合规律及活动特征,建立地质模型,并确定SE152°~NW 332°为区域应力的加载方向,结合岩石力学试验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及加载应力值,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工区阜宁沉积期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分析构造应力对断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南断阶东部阜宁沉积期最小主应力均表现为张应力,沿真①断层在许庄地区和竹墩地区的向北凸出位置出现两个最小主应力高值区,断层发育密集;剪应力呈条带状右旋、左旋区域相间展布,右旋最大剪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控制产生北北东向正断层,左旋最大剪应力和最小主应力控制产生近东西向正断层。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判断在各种加载下的断裂模式:Ⅰ型还是Ⅱ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传统的断裂力学最为突出的误解是将剪切下的断裂误认为是Ⅱ型断裂.通过对Ⅱ型加载裂纹尖端的应力研究表明,在裂纹尖端周围同时有周边(拉或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存在.对于脆性材料,当裂纹尖端的最大周边拉应力大于最大剪应力时,只有Ⅰ型断裂可能发生.Ⅱ型断裂试验及研究表明,Ⅰ、Ⅱ型断裂发生是有前提条件的.Ⅰ型断裂发生的前提条件是:1),fromax/fomax<1,或2),fromax/fomax>1,但fromax/fomax<KIIC/KIC;Ⅱ型断裂发生的前提条件是:fromax/fomax>1和fromax/fomax>KIIC/KIC·fro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剪应力强度因子,fo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拉应力强度因子.KⅠC和KIJC分别是材料的拉伸断裂韧度和剪切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正交异性双材料中心穿透界面裂纹问题。在特征方程组的判别式都小于零的情形下,求解一类广义重调和方程组边值问题,通过构造新的应力函数,推出了Ⅰ型、Ⅱ型、混合型界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其结果没有振荡奇异性及裂纹面没有相互嵌入现象,当上下半平面材料参数相同时,可获得正交异性单材料的应力场、位移场。  相似文献   

13.
胶莱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数学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胶莱盆地露头区及覆盖区断层性质和褶皱形态进行了分析,对露头区各地层的发育节理进行了统计解析。胶莱盆地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第一工矿企业有早白垩世早期莱阳组(K1l)沉积期间,为北北西向挤压就力场;第二期为青山组(K1q)沉积期间,为近东西向拉伸;第三期即王氏组(K2w)沉积期间,为北西-南东向挤压;第四期即在王氏组沉积以后,胶莱盆地受北东向挤压。与上述四期应力场变化相对  相似文献   

14.
正交异性复合材料Ⅰ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正交异性复合材料板的Ⅰ型裂纹尖端应力场进行了有关的力学分析,通过求解一类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引入新的应力函数,采用复变函数方法推出了正交异性复合材料板Ⅰ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以荆江河段高滩岸坡为背景,考虑长江荆江河段的水位变化特点,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应用Geo-Studio软件对岸坡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得到了应力场及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坡顶的水平位移随着水位上升而增大,坡脚处则随着水位上升,水平位移减小;随着水位下降,坡脚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岸坡最大位移发生在水位下降末期,其位置位于高程约25 m处。2岸坡内剪应力的大小随着坡前水位上升而减小,随着坡前水位降落而增大,水位下降末期,坡内剪应力最大,此时最易发生边坡失稳。研究成果可为长江荆江河段岸坡稳定性治理及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正交异性复合材料板的Ⅱ型裂纹尖端应力场进行了有关的力学分析,通过求解一类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引入新的应力函数、采用复变函数方法推出了正交异性复合材料板Ⅱ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喷丸残余应力场特征值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喷丸制度对经不同热处理的40C_r钢试样表面层残余应力场的影响。给出了残余应力场特征值(表面残余应力值、、最大残余压应力值、对应于残余应力及点到试样表面的距离Z_1和Z_2)与靶材力学性能参量、弹丸直径、喷丸压强及覆盖率之间的关系式。最后讨论了靶材力学参量和喷丸参数对残余应力场影响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引入小范围非局部假设,将求解刚性线型夹杂顶端渐近应力变形场的问题化成了一个位移边值问题,从而直接利用经典的位移场得到了非局部的位移场.通过非局部本构关系获得了刚性线型夹杂顶端的有界的渐近应力场.利用最大剪应力准则给出了夹杂面上材料发生脱离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材料的破坏仍由经典的应力强度因子及 J 积分控制.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判断在各种加载下的断裂模式:I型还是Ⅱ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传统的断裂力学最为突出的误解是将剪切下的断裂误认为是Ⅱ型断裂.通过对Ⅱ型加载裂纹尖端的应力研究表明,在裂纹尖端周围同时有周边(拉或压)应力和剪切应力存在.对于脆性材料,当裂纹尖端的最大周边拉应力大于最大剪应力时,只有Ⅰ型断裂可能发生.Ⅱ型断裂试验及研究表明,Ⅰ、Ⅱ型断裂发生是有前提条件的.Ⅰ型断裂发生的前提条件是:1),fθmax/fθmax<1,或2),fθmax/fθmax>1,但fθmax/fθmax1和fθmax/fθmax>KIIC/KIC·fθ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剪应力强度因子,fθmax是裂纹尖端最大无因次拉应力强度因子.KIC和KIIC分别是材料的拉伸断裂韧度和剪切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叠加原理,将Ⅰ型和Ⅱ型裂纹尖端附近区域的应力场进行叠加,从而得到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附近区域的应力场。在此基础上,依据Mises屈服准则,导出Ⅰ,Ⅱ复合型裂纹尖端的塑性区边界曲线方程。通过一个实例对塑性区的尺寸与形状进行了具体地分析和有意义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