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传统淀粉类浆料需高温调制才能应用于牛仔纱线上浆的不足,为提升淀粉类浆料成膜柔韧性与力学性能,先酸解预处理原淀粉得到酸解淀粉(HS),再利用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醚化改性,制备中低温水溶性淀粉并应用于牛仔纱线上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淀粉醚化前后基团变化,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浆料的结晶度,利用热重分析(TGA)表征改性前后淀粉的热稳定性,并通过扫描电镜(SEM)与偏光显微镜(PLM)观察上浆前后牛仔纱线的表面形貌。探究GTA与淀粉中葡萄糖单元(AGU)摩尔比对淀粉取代度、反应效率、溶解度以及Zeta电位的影响及中低温水溶性淀粉在浆纱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酸解醚化处理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构,结晶度降低了44.37%;淀粉与GTA发生了醚化反应,提升了淀粉的热稳定性;当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1 h、GTA和AGU的摩尔比为0.3时,制备的GTA淀粉(HS-g-GTA)的取代度为0.111,反应效率为55.70%,溶解度为93%;经HS-g-GTA上浆后的牛仔纱线与原纱相比,前者断裂强度...  相似文献   

2.
白竹炭粘胶纤维/棉混纺纱线的染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了白竹炭粘胶纤维/棉(70/30)混纺纱线的染色工艺,确定了不同染料染白竹炭粘胶纤维/棉混纺纱线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采用最佳工艺染色后的白竹炭粘胶纤维/棉混纺纱线色泽鲜艳,色牢度优良.  相似文献   

3.
采用SS活性染料对纯棉筒子纱进行染色,评价了染色纱线的内-中-外层色差、水洗牢度、摩擦牢度、单纱强力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匀染剂WXQ进行染色,染料的上染速率比传统工艺明显减缓,上染率、固色率、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及强力与传统工艺相当,并通过对小样和大样的匀染性测试,匀染剂WXQ可以显著改善纯棉筒子纱在染色特别是在敏感色光染色过程中产生的内-中-外层色差,并且匀染剂WXQ对纯棉纱染色与传统工艺色牢度相当.  相似文献   

4.
研究原淀粉与PR-Su在不同配比下混溶性、浆膜性能对纯棉粗纱及涤棉粗纱的黏附性,在ASS3000型全自动单纱浆纱机上对14.6tex纯棉、13tex涤棉纱进行浆纱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淀粉与PR-Su配比为6∶4时,浆纱的各项性能指标优异,可以发挥PR-Su和原淀粉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体联合狗毛蛋白改性的毛/粘混纺纱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以上染百分率为指标,优选出有利于改善毛/粘混纺纱线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最佳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即压力120Pa,功率120W,时间5min.并研究经此等离子体联合狗毛蛋白助剂改性的毛/粘混纺纱线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二者联合处理的混纺纱线的染色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浆纱耐磨性指标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Zweigle纱线耐磨仪对部分纯棉产品的原纱、浆纱、布纱的耐磨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在织造过程中与浆纱耐磨性损失有关的因素,提出了浆纱耐磨性指标应流考虑织物中纱线该保留的物理机械性能,再加织造中用以抵抗外力的部分这一构想,初步确立了纯棉织物浆纱耐磨性指标范围。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降低棉/Outlast空调纤维混纺纱线的毛羽,配制出2种浆料配方,并测试了浆液性能.分别采用配制出的2种浆料配方对棉/Outlast空调纤维混纺纱线进行浆纱实验,测试了不同配方浆纱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最优浆料配方为:磷酸酯淀粉40g,PVA30g,聚丙烯酸20g,油剂3g.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纱线在微波频段的介电性能及纱线介电常数的测定方法.实验表明不同品种绝对干燥纱线的介电常数趋向一个定值,与构成纱线的纤维的化学组成无关.无论未上浆或已上浆的纱线,其介电常数与回潮率之间都在浆纱工艺实际使用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迄今为止,一般认为微波衰减法是在线测定纺织品特高回潮率(甚至大于150%)最佳的方法,例如烘燥前的浆纱就有这样高的回潮率.因此本文所介绍的微波衰减法的物理学原理是在线测量和指示湿浆纱回潮率的科学基础,并且很容易从湿回潮率换算出上浆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田菁胶的上浆性能,测试了浆液、浆膜性能,并对添加田菁胶以降低混合浆中PVA的用量进行了浆液粘附力和浆纱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浆液粘度稳定、浆膜柔韧,对纤维素纤维粘着力较大,田菁胶在经纱上浆中取代部分PVA,浆纱效果良好.为纺织厂在浆纱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织造模拟后浆纱毛羽的变化可评价浆纱可织性。对单纱精确上浆装置上浆后的浆纱经过织造模拟后毛羽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织造模拟后毛羽的多少取决于产生和消除的比率,同一时间内产生大于消除,毛羽增加;反之,毛羽减少。毛羽的多少与磨损频率、上浆率有关。磨损频率越高、上浆率越低,毛羽越多;反之,毛羽越少。考虑成本与质量,存在最佳上浆率。  相似文献   

11.
牛仔布靛蓝浸染工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牛仔布用靛蓝染料浸染染色的一般工艺,从温度、浓度、染色时间、氧化时间、染色和氧化次数等方面对靛蓝染料的浸染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靛蓝染料染色后棉纱线的K/S值大小,确定较佳的牛仔布靛蓝染浸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简化的棉纱染色物理模型β=k/Ntex,β~(1/2),经验数据和实验验证也证明了棉纱的相对染色深度β与棉纱细度的平方根(Ntex,β~(1/2))成反比,且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为0.27%~3.45%.该染色物理模型对棉纱靛蓝染色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利用防缩整理剂BasolanDC和阳离子聚合物PolymerG对纯毛手编绒线进行防缩整理的主要工艺条件.此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德国祖克S432型浆纱机的性能,并通过特细号高密织物经纱上浆,分析了该浆纱机的上浆质量.结果表明,S432型浆纱机的结构合理,性能稳定,设计制造先进,适应特细号高密织物品种开发,浆纱质量完全满足现代无梭织机高效率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使用锦纶66纤维开发高性能、高品质的牛仔面料,以粘胶为外包纤维,锦纶66或氨纶为芯丝制成36.4和28.0 tex的包芯纱为纬纱,使用剑杆织机使其与36.4和28.0 tex的纯棉纱线进行交织,制成牛仔面料。对锦纶66包芯纱和氨纶包芯纱所织制的6种牛仔面料进行色牢度、耐磨性、强力、弹性回复性、折皱回复性和弯曲性能等性能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锦纶66包芯纱牛仔面料的弹性达到氨纶包芯纱牛仔面料的弹性水平,且其强力和柔软度更佳。以粘胶/锦纶66(3.33 tex/10 F)包芯纱织制面料比粘胶/锦纶66(3.33 tex/34 F)强力更大、弹性回复性更好,且更柔软。同时,采用36.4 tex纱线所织制的面料的强力、弹性和折皱回复性更好,但28.0 tex纱线所织制的面料更柔软。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壳聚糖纱纯淀粉上浆的可行性,在淀粉浆液中加入复合增塑剂(甘油和尿素),研究增塑剂对浆纱性能的影响,并与含PVA的传统配方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含PVA的配方中,随着含固率的增加,浆纱强力变大而断裂伸长率变小;含复合增塑剂浆料配方中,随着甘油比例增加,耐磨次数和强力提高、纱线弹性损失减少,而甘油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浆纱性能反而降低。最佳纯淀粉浆料配方为含固率8%、复合增塑剂占氧化淀粉质量百分比6%、甘油/尿素5/5,此时浆纱强力和耐磨性改善明显,减伸率为5.7%,纱线弹性保持好,可以满足后道加工的要求,即壳聚糖纱纯淀粉上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A new theory and method that differs from the tradition-al single plated weft - knitting theory and method hasbeen expounded after theoretical analyzing and experi-mental proving. If the new method is used when platingstitch is knitted on large diameter weft knitting machine,the thorny problem of long standing that ground yarn iseasy to appear on the face side of fabric is solved. Thenew method, i.e, the production of physical ability oftraining uniform for serviceman has been used.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细号羊绒纱针织产品,选用不同线密度的羊绒纱、棉纱、T/C混纺纱、涤纶低弹丝和丙纶长丝在单面圆形纬编机上进行了编织试验。作了上机对比及交织试验,测出了各纱线的强度、最大伸长率、对成圈机件的摩擦系数、最大喂纱张力、最小最大线圈长度。最大允许喂纱张力及最大最小线圈长度之差可综合评价线线的可编织性。羊绒纱的摩擦系数普遍较大,而其强度还不及棉纱的一半,最大允许喂纱张力仅为涤纶纱的1/5。羊绒纱的最小线圈长度为2.8~3.5mm,最大线圈长度能够测出,说明羊绒纱的可编织性较差。试验表明,用单面纬编机生产以羊绒为正面添纱、交织纱在织物反面的添纱组织,具有羊绒效果且服用性能良好。为了顺利地进行生产,对编织工艺、成圈过程中各阶段纱线的受力情况、上机工艺参数、机器选择和染色工艺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红外测温的技术。运用这项技术,可以测得用常规方法难以得到的浆纱机上主要部件(例如:烘筒、纱片、烘房及压浆辊等等)的动态表面温度。快速、及时地测得这些温度数据,有助于改进设计,使工艺流程控制恰到好处。它关系着上浆质量、汽耗、电耗以及生产效率。这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是件很有经济效益的事。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physical behaviour of three types of denim cloths produced from rotor yarn, ring yarn and modified rotor yarn (prepared by adding conventional twist to rotor yarn) respectively. Experimental work showed that denim cloth produced from the modified rotor yarn has superior properties over conventional rotor yarn in terms of surface texture and appearance,tearing strength and resistance to abra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