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周月娟 《西藏大学学报》2001,16(3):51-53,56
藏族宗教雕塑的历史、品类和题材,并阐明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用审美的眼光观照藏族宗教雕塑文化,再现宗教雕塑的艺术魅力,挖掘其蕴含的丰富的人性色彩。  相似文献   

2.
服饰文化对宗教文化有折射功能,宗教中的祈求、希望、祝愿等情感通过服饰体现。宗教文化对服饰文化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宗教服饰因其特殊身份而与众不同。通过对唐代服饰文化的深入研究,透过服饰的色彩、图案、款式等,阐明宗教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多种影响,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厚凝重的文化韵味和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足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烙印上了强烈的政治宗教色彩,却在民主转型的过程中迎来了西班牙足球的辉煌期。纵观西班牙足球的发展,“卡斯蒂利亚精神”、“加泰罗尼亚之魂”、“大众镇静剂”、“传统保守”、“运动之王”、“体育新宗教”等因子,成为西班牙足球文化的精神财富,拯救了年轻人的灵魂,为西班牙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总体来看,西班牙足球形成了繁富的文化样态,以深沉的政治宗教底蕴、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和成熟的青训体系为主要特点,受政治宗教语境、民族主义语境、政策组织制度语境、人才培养语境的影响,生成了独特的足球文化机制,对中国足球文化振兴和足球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域外借鉴。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历史悠久、仪式复杂,较完整的保留了原始风貌,反映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文化色彩,同时也透射出凉山彝族的鬼神观、生活禁忌、性别意识,以及通过祭祀圈反映出社区内部的交往情况,是研究彝族民俗文化和宗教生活的活素材。  相似文献   

5.
宗教生活并不等于民族的全部生活,它只是民族生活的一个有限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不能涵盖民族的全部文化。它只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色彩是我们生活感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族文化的色彩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色彩”文化中,本文旨在通过色彩的文化内涵探讨翻译实践中有关文化信息传递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的漆器、服饰、雕刻及宗教艺术具有独特的传统化特征和浓郁的地方化色彩,它们具有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功能,反映着彝族人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8.
盘丽芳 《科技咨询导报》2013,(35):218-218,220
服装色彩来区分贵贱等级制度森严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礼乐制和五行文化、宗教文化、地里环境客观原因各个方面渗透到先秦楚地大众的对红黑色彩的喜好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人民的生活习俗甚至思想形态都受到地理及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有着及其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本文多方面分析了实用主义在日本,宗教、传统的起居形式人际交往、对外交往等生活方方面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日本精神文化的基本出发点来解释这些表现.试图帮助人们对日本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当今世界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发达国家,具有悠久的宗教传统和众多的宗教信徒,宗教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影响美国内政外交的不容忽视的力量。基督教新教依然是美国的主流宗教,美国人的宗教信仰与其社会政治立场密切相关。美国外交的两大指导思想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都有其宗教源头,分别对应基督教孤立主义和普世主义。宗教对美国外交实践的影响体现在战争、法律、组织建设等方面。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宗教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外交意图,把握美国外交走向,丰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1.
社会在生命教育的精神向度上存在一定偏差,没有体现出生命教育追求生命之真善美的精神诉求。生命教育应探究生命的真谛,确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与追求完满提高生命质量相统一的理性人生向度,彰显生命之真;应关注生命发展,凸现爱心与善行相统一的人文关怀精神向度,崇尚生命之善;应承担生命责任,构建自然美与社会美相统一的时代人生价值向度,弘扬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也不应当急于勉强改变。这是由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国情所决定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性决定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二元性的长期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十个方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应当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弘扬农村优秀的思想文化意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信用缺失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并给人们日常经济生活带来诸多痛苦。文章从信用缺失的种种现象及对经济生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出发,在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从信用意识、法制建设、深化改革、信用体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终身教育思想产生、发展、确立的历史背景 ,论述了终身教育的意义和基本任务 ,并专门论述了终身教育与真善美精神。  相似文献   

15.
谈舞台速写     
速写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画速写是美术的基本功,能锻炼对生活的洞察力,要用敏锐的眼光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而又感动自己的东西,用迅疾的笔记录下来,并加以夸张、取舍。  相似文献   

16.
况周颐身处末季,其词多感怀身世之作。栖迟零落,身世浮沉,激发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身世感喟,集中地表现为飘零之恨、垂暮之叹和落拓之悲。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生命意识,常与家国之思、沧桑之叹相通,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身世词多以比兴抒哀怨,凄丽缠绵,托寄深远。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一种天地境界,儒道释各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理想的人生模式,努力超拔世俗的生活,以达到"仁之境"或"禅之境"。沿着中国古典哲学对宇宙本体与生命本体的认识途径,梳理其中对于人类终极价值的追问与求索,有望找寻出医治当代人精神痼疾的良药。  相似文献   

18.
解读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老人与海》为中心,通过海明威的其它作品,探讨了该作品的主题,并解读了《老人与海》中女性缺席现象.指出海明威的“硬汉子”形象是其创作的外化表象,而其冰山之下是以平常心来看待人生:男女之爱固然重要,但生命的意义实质上存在于寻求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回到中国古代美学立场较易说清问题。我们民族从生命的角度把握美,认定美感是生命力的对接。最初“美与善同意”。后来两者都发展出新意义。在某些层次上可以不统一,但在深层意义上依旧统一。统一的根据是:形式只有能和人的生命活动相应时才是美的,而美的形式可以调校和提升生命,故也是善的。中国古代生命哲学更重族类生命,由此谈善,然而思想家各善其所善,且生命不断展开,因而会出现美与善不统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祁太秧歌是山西晋中一带民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小戏,其中许多关于描述婚姻家庭冲突的剧目,结合乡土社会民众生活史,可以发现其内容蕴含着底层社会女性对于男权的勇敢反抗以及对幸福婚姻的追求,传达着女性尊严的话语权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本主义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