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也是现代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到灯塔去》伍尔夫意识流作品的代表作。通过分析作家在《到灯塔去》中意识流创作手法的运用,着重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于海  谢永贞 《科技信息》2009,(22):I0121-I0121
短篇小说《伊芙琳》和《墙上的斑点》分别是意识流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它们展现了两住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勇敢的探索精神,为他们以后的意识流文学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作品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主人公的丰富多彩的心路历程,通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闻建兰 《科技信息》2012,(31):226-226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她在妇女解放和妇女权利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的作品《自己的一间屋》关注女性的困窘与命运,通过分析房间的意象,深刻探讨女性在历史与社会中的角色,对20世纪女性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中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通过对人物意识流动的描述,展现了人物找寻自我的历程。本文分析了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讨论了她对个体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达洛维夫人》是英国杰出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重要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学界从多个角度解读。本文认为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不同地域之间的位移对于当时人们医治一战所带来的巨大创伤、追寻人性的美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兰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71-1376
《墙上的斑点》作为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而倍受关注。作为女性主义思想家的伍尔夫,致力于用写作来争取女性话语权。《墙上的斑点》通过对叙述视角、关键词及幻象进行精心修辞设计,成功传达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威夫人》一书中阐述了其观点。女主角克拉丽莎·达洛威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不是一个完全的女权主义者。通过对女主角的描述体现了女性想要获得解放必须通过彻底的革命,既包括精神上的解放也包含经济上的独立。  相似文献   

8.
王慧 《科技信息》2009,(13):89-89
本文主要讨论了小说《达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构建艺术:文中频频出现的大本钟的报时声是小说的外在线索,而两个主角人物的灵魂融合作为内在串联。  相似文献   

9.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4,(9):78-79
周深献唱联合国第十五届中文日庆祝活动4月18日,联合国第十五届中文日系列庆祝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当日,联合国中国书会牵头举办主题为“载言载乐,和合共生”的交流讨论会,中国歌手周深受邀出席并献唱最新作品《和平颂》。据了解,《和平颂》是专为2024年联合国中文日创作的交响诗作品,由罗威作曲、许诺作词。献唱前,周深与作曲家罗威、联合国同声传译季晨探讨了语言在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音乐和语言相辅相成的关系。此外,周深还发表了演讲《以音乐之名》,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和逐梦经历,折射出中国的发展跟文明进程,呼吁人们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对中文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0.
张承志的《黑骏马》是东西方意识流手法融合的杰作。作品中不仅有西方意识流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主义和音乐化手法的典型体现,更有意识流东方化特有的心灵之感与自然之象交融、情节淡化与情结探寻结合、当代意识与民族传统互渗等手法的独特体现。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达罗卫夫人》为例,从伍尔夫的“主观真实论”出发,对作品进行由浅入深的读解首先梳理作品中人物的意识流程,从人物意识流程透视人物痛苦、绝望的生活态度;其次分析作品中人物对生活绝望的深层原因,揭示二十世纪初西方人的异化感和末日感;第三阐述作家如何利用意识流技巧展示人物灵魂的挣扎和心灵的呐喊.同时,本文也阐明了意识流小说并不仅仅只有技巧,它还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2.
彭卉 《当代地方科技》2010,(23):149-150
弗吉尼亚.伍尔芙以其独特的意识流创造风格著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传统写法及创作手段无法表现出伍尔芙作品紧追意识、心灵以及美的影像叙述。故分析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一文作为一个展现伍尔芙意识流语言构架艺术的举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的作者创作风格和作品情节介绍,着重对比分析了作者如何运用意识流的技巧动静结合地塑造出其经典的人物形象——饱经风霜仍倔强不屈的南方劳动妇女Weatherall和高贵迷人而乖张孤僻的南方贵族小姐Emily。  相似文献   

14.
左璐 《科技信息》2010,(26):I0152-I015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小说创新的代表。死亡是伍尔夫作品中主题之一。然而伍尔夫作品的价值还在于她并未局限于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人物用自己的人生选择超越了死亡意识。本文通过小说《海浪》人物分析,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矛盾。伍尔夫在创作中努力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作品中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进行了完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王邺 《科技信息》2008,(13):323-323
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是两位20世纪著名的文学大师,《尤利西斯》和《达洛卫夫人》分别是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品。细读于其中,两部作品在结构,语言,写作技巧方面都有很多的异同点,笔者将针对这些略做比较。得出两部作品在意识流写作手法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如萨特在其著名的探讨时间的论文中所指出的“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时间哲学可以看作是20世纪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威廉·福克纳构思《喧哗与骚动》的哲学基础,而与时间哲学相对应的时间意识则是贯穿这部作品的主题与结构基础。无论是小说的结构和意识流写作技法,还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赋予了作者独特的时间意识。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时间意识,使这部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痴人说梦式的喧哗与骚动,从而折射出美国南方没落世家人性价值的失落及其深刻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7.
本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对比研究《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金瓶梅》,认为两部作品都以写性爱为题材,不同的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写“性”更多地是主观表现,充满激情与理想,具体表现为对爱情的讴歌,对生命的礼赞与对人性的呼唤;而《金瓶梅》写“性”则是客观模仿,其客观性表现为摄入生活的不加粉饰、灵与肉的分离、叙事的零度情感处理。  相似文献   

18.
作为英国伟大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形式上进行了不倦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她对生活和真实的独特见解使她摒弃了传统文学的主题和形式,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表达现代人的混乱无序的内心世界的精神活动和意识活动。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为文本,从表达手法等方面探讨伍尔夫如何探索人物在生活中极普通的"瞬间"心理变化,并借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真实的人生,揭示永恒的真理。  相似文献   

19.
试论意识流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华娴 《科技信息》2008,(32):199-199
阿瑟·米勒的作品《推销员之死》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意识流作品的写作特点。作者通过舞台布置的蒙太奇手法、过去生活场景的闪回以及主人公在精神恍惚时出现的幻觉和现实生活的相互交织,展现了主人公威利·洛曼悲剧的一生。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作品,其中文全译本主要有金隄译本和萧乾译本两种。金译本《尤利西斯》被评论家称为"忠实原文而不够灵活"。其实,创造性翻译的运用,是金译本翻译的真正方法,其翻译并不拘泥或是"直译",而是在等效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非常灵活地传达文学作品的艺术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