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84—1985年5—7月我们对甘肃冷龙岭地区夏季5个鸟类群结构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收集鸟类43种,隶于4目、15科,其中雀形目鸟类占86%.混交林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2.49.草甸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0.52;亚高山灌丛鸟类群落均匀性最高,0.883,草甸鸟类群落最低,0.474;现存生物量阔叶林鸟类群落最高,725.8克/公顷,混交林最低,142.9克/公顷.繁殖鸟群落多样性指数除与群落中种的多少,相依植物群落层次相关外,与环境所能提供的可利用的生态位的多样性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2.
2011年9月~2012年8月,同时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和网捕法对贵州省云台山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目33科9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鸫科和画眉科鸟类种类最多,画眉科和鹎科鸟类数量最多,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栗耳凤鹛(Yuhinacastaniceps).比较季节之间鸟类群落的种类、数量、Shannon-Wei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 Index指数(J),结果表明:春季鸟类种类最多,D值和J值最低;夏季鸟类数量最少,H值、D值、J值均最高;冬季鸟类数量最多,种类和H值最低.Sorenson相似性系数最高为春季—秋季鸟类群落,最低为夏季—冬季鸟类群落;Bray-Curtis指数最高为夏季—冬季鸟类群落,最低为秋季—冬季鸟类群落.云台山鸟类受人为干扰不大,但很可能受到我国气候带北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厦门夏季滨海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季(1999年6月~1999年8月)对厦门滨海湿地11个样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的调查中,显示出厦门滨海湿地鸟类共有11科27种.其中,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为数量优势种.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香山和筼筜湖两个样区为最高,分别为3.18和2.33,刘山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  相似文献   

4.
2012、2013和2015年夏季,对湖北三潭风景区鸟类群落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景区夏季分布鸟类66种,隶属11目31科.鸟类多样性指数为1.464,均匀度指数为0.884.鸟类种类年间变化不明显,但鸟类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尽管总的鸟类种类与景区改造前变化不大,但每年到景区繁殖的鸟类种数有明显减少,说明景区大型的改造工程对鸟类群落组成和多样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京天坛公园鸟类多样性季节变化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的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到现在已有5年之久,为弄清楚该园内的鸟类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于2010年4月-2011年1月,每月3~4次在天坛公园进行鸟类调查,记录鸟类物种数和总数量,结合天坛公园的自然环境,对公园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进行分析.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9种,其中迁徙鸟类62种,占69.66%,留鸟27种,占30.34%;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北京市1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2级重点保护鸟类43种.从整体上看,天坛公园鸟类的物种数和总数量在春秋两季呈现高峰,夏季最低;鸟类群落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秋两季有大量旅鸟迁徙经过,种类和数量变化大,夏季以留鸟和夏候鸟居多,冬季以留鸟和冬候鸟为主,所以夏冬两季鸟类群落相对稳定;对4种生境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的分析结果显示,苗圃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867 7;景点区最低,为0.621 3.鸟类均匀度指数景点区最高,为0.823 3;苗圃最低,为0.729 1.较之前的研究,麻雀(Passer montanus)、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的种群数量仍占绝对优势,是公园中的优势种,该次调查首次记录到绿头鸭在园内落地停留.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丹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现状,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对该公园鸟类的种类、数量、栖息地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共记录鸟类18目50科99属160种,其中留鸟72种,冬候鸟42种,夏候鸟27种,旅鸟19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27种,中国特有种3种,优势鸟种21种.冬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春季与秋季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夏季与冬季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最低.在4种生境中,湿地水域鸟类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湿地水域与沟谷灌丛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村庄农田与水库鸟类群落相似性最低.生境选择相似或同科鸟类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上海郊区夏季鸟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1年和2002年夏季对上海郊区不同生境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8种,隶属11目25科。上海郊区夏季鸟类平均密度为2.7237只/hm2,现存生物量为276.0663g/hm2。鸟类多样性指数为2.2815,均匀度指数为0.5407,优势指数为0.2254.农田居民区、滩涂湿地和丘陵林地三种典型生境中,湿地鸟类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但密度最低;农田生境多样性最低,但密度最高,林地生境种类最少。研究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夏季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特征差异显著,但群落结构稳定,改善环境的自然性、增加空间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等可使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老河口机场夏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2003年对老河口机场地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夏季鸟类76种.将机场地区划分为5个鸟类群落,对这5个鸟类群落的组成、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做了分析和讨论,并对机场防止鸟撞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贵州凯里学院生态校园建设规划提供依据,为本校生态馆的建立提供鸟类信息的基底数据,并为本校生物系学生快速识别校园鸟类提供方便,2011年2月-2012年1月对凯里学院校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记录到鸟类4目21科40种,其中:雀形目鸟类37种,占总种数的90.25%;鸫科和画眉科为最大的科,各6种和5种鸟类;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和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分别占总数量的51.86%和22.45%.Repeated-ANOVA分析表明:不同季节之间的鸟类群落物种数、数量、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222~0.566).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春季-夏季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698;夏季-秋季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50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麻雀数量与天然草地面积极显著正相关(R=0.700,P=0.000).凯里学院校园植被建设中应该多种植乔木,对于没有必要开垦的边角地带在绿化过程中提倡保留生境原貌.  相似文献   

10.
洞巢鸟是鸟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于2006和2007年夏季对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的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调查中共记录到15种洞巢鸟,其中留鸟9种,夏候鸟6种.研究结果表明,黄腹山雀(Parus venustulus)和褐头山雀(Parus songarus)有明显的种群数量优势,其次为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普通?(Sitta europaea)和大山雀(Parus major).北京地区洞巢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03,均匀性指数为0.81.对小龙门林区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进行分析,发现公路两侧生境洞巢鸟多样性指数最大,落叶阔叶林次之,针阔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丘陵地区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省丘陵地区的鸟类资源进行初步调查,报道的110种鸟类中,以阔叶林最多,占67种,针叶林最少,占17种。分析其生境状况,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以阔叶林最大,农田灌丛荒地最小。同时,分析了各群落的相似性,讨论了影响鸟类群落结构的各种因素和鸟类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丘陵地区鸟类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丘陵地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报道鸟类共有110种,分属13目32科,其中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5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有6种,分析其生境状况,阔叶林是鸟类的最适生境。  相似文献   

14.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测定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比较分析分别以D和D2 H作为变量的两个黑石顶阔叶树生物量回归方程应用于黑石顶不同植被类型样地所得结果 ,认为在使用通用的生物量回归方程计算不同群落的生物量时 ,特别是当不同群落树种组的H D关系变化较大时 ,以D2 H为变量的回归方程由于包含了树高因子 ,因此能更精确的估算生物量。比较了 4个邻近地区 (玉林、岑溪、宜山和桃源 )的杉木生物量回归方程应用于本地杉木林的情况 ,结果表明不同的回归方程计算所得的总生物量接近 ,说明可以把邻近地区杉木的生物量回归方程用于黑石顶地区杉木林生物量计算  相似文献   

15.
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40年来鸟类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至2006年全区共见鸟类190种,隶属于17日、49科、103属,其中繁殖鸟(夏候鸟和留鸟)113种,占全区鸟类种数的59.5%.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种类30种;吉林省二级保护种类12种、三级保护种类21种.按照鸟类栖息的生境及植被特点,将自然保护区分为4个不同类型的群落,并对每个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及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其中次生林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2.980),均匀性指数也最高(0.611);次生群落与灌丛群落的相似性指数相对高一些,为0.339.  相似文献   

16.
2007年5月,作者对阜阳市文峰公园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4种,隶属于4目12科,其中以留鸟为主.P1值计算表明.[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白头鹅(Pycnonotus sinensis)和家燕(Hirundo rustica)是优势种.同时,比较了文峰公园与颍州西湖、阜阳师范学院清河校区夏季鸟类多样性的组成,结果表明:文峰公园鸟类物种数目、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低,而密度与优势度指数C值最高.作者认为,在城市人工景观建设过程中,增加栖息地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能够提高鸟类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在北回归线上保存下来的南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通过对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调查研究发现有高等植物1836种,野生哺乳动物有49种,鸟类超过65种,两栖爬行类有13种,淡水鱼类有11种,以及种类繁多的昆虫。分析了植物资源及群落的多样性,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的分布及现存状况。  相似文献   

18.
激光雷达GLAS与ETM联合反演森林地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现大脚印激光雷达GLAS森林冠顶高度反演算法基础上, 建立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森林地上生物量神经网络反演模型, 制作了研究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分布图。总体上, 激光雷达GLAS森林冠顶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估算精度较高。森林冠顶高度针叶林精度最好(R2=0.692); 阔叶林次之(R2=0.5062); 地上生物量反演结 果与实测结果十分接近, 在空间分布上与土地覆盖分布特征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甘肃兴隆山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组成特征及月动态,了解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养分循环状况。【方法】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阶段的3种典型森林群落针阔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杄(Picea wilosonii)林)和暗针叶林(青杄-灌木林和青杄-箭竹(Fargesia nitida)-苔藓林)的凋落物量、组分、月动态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3种典型森林群落年凋落物量5 534.48~7 951.25 kg/hm2,大小排序为:山杨-白桦-青杄林>青杄-灌木林>青杄-箭竹-苔藓林,针阔混交林高于暗针叶林; 凋落量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减少。山杨-白桦-青杄林中以叶(44.91%)、杂物(20.53%)、枝(15.86%)、果(14.74%)为主,青杄-灌木林中以叶(41.22%)、杂物(23.58%)、枝(18.53%)、果(13.32%)为主,青杄-箭竹-苔藓林中以叶(37.48%)、杂物(27.51%)、枝(22.35%)为主; 在叶凋落物中,针阔混交林以阔叶为主,暗针叶林则以针叶为主。3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量动态模式均为双峰型,但最高峰和最低峰出现时期有所不同,针阔混交林最高峰在10月,最低峰在7月; 暗针叶林最高峰在4—5月,最低峰在8—9月。针叶凋落量动态模式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4月和10月; 阔叶、杂物、枝、果和花凋落动态模式呈单峰型,阔叶最高峰在10月,杂物、枝和果在4—5月,花在5—6月; 树皮凋落动态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森林演替对凋落量及其凋落物组成影响明显; 随森林由阳性落叶阔叶林向阴性针叶林方向演替,森林年凋落量逐渐变小; 阔叶凋落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针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It is clear that discards from commercial fisheries are a key food resource for many seabird species around the world. But predicting the response of seabird communities to changes in discard rates is problematic and requires historical data to elucidate the confounding effects of other, more 'natural'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North Sea, declining stocks, changes in technical measures, changes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covery programme for cod (Gadus morhua) will alter the amount of fish discarded. This region also supports 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populations of seabirds, some of which feed extensively, but facultatively, on discards, in particular on undersized haddock (Melanogrammus aeglefinus) and whiting (Merlangius merlangus). Here we use long-term data sets from the northern North Sea to show that there is a direct link between discard availability and discard use by a generalist predator and scavenger--the great skua (Stercorarius skua). Reduced rates of discarding, particularly when coupled with reduced availability of small shoaling pelagic fish such as sandeel (Ammodytes marinus),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predation by great skuas on other birds. This switching of prey by a facultative scavenger presents a potentially serious threat to some seabird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