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工挖孔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炳进 《科技资讯》2010,(13):22-22
介绍了人工挖孔桩的概念及适用范围。本文以人工挖孔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为研究目的,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对人工挖孔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小闯 《科技信息》2009,(30):290-291
近年来,人工挖孔桩以其特有的大承载力优势和突出优点得到了许多设计、施工单位的青睐,但有关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概况,对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人工挖孔桩的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某些工程项目采用人工挖孔桩加天然地基的复合地基形式,通过对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探讨,阐明了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安全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4.
浅谈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良 《科技资讯》2010,(23):122-122
人工挖孔桩在建筑桩基础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应用人工挖孔桩的工程;然后,阐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最后,介绍了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厦门地区一些持力层为强风化层的人工挖孔桩在荷载作用下摩阻力及端阻力进行了测试,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测试与分析表明:人工挖孔桩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桩侧摩阻力起的作用不能忽略,即使是持力层为强风化层的人工挖孔桩,其桩顶荷载主要是桩侧摩擦阻力在承担,端阻力发挥的作用较小.建议在设计人工挖孔桩桩基时,如桩端持力层置于强风化层,可考虑把人工挖孔桩作为端承摩擦桩进行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6.
为了说明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在人工挖孔桩中的应用可以达到缩短工期、节省造价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后压浆技术在湘南某工程人工挖孔桩基础中的应用,采取试桩、观测、检测等手段来收集数据,并加以分析,并与同地区人工挖孔桩进行比较,表明后压浆技术在人工挖孔桩中的应用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说明了后压浆技术在人工挖孔桩中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挖孔桩成本低,施工方便,该文介绍了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8.
魏军海 《甘肃科技》2009,25(10):128-131
人工挖孔桩造价低,施工方便。介绍了人工挖孔桩井桩护壁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挖孔桩施工前的准备、人工挖孔、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桩基砼的灌注及成桩等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了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韩纪然 《科技信息》2012,(7):548-549
结合实际施工阐述了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及质量、安全注意事项。挖孔过程中,根据严格的检查,保证挖孔桩孔径、孔深、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及混凝土护壁的质量,同时注意爆破后的空气流通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实际操作掌握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1.
人工挖孔桩是应用较为普遍的基础结构。将地基处理技术压浆工艺引入到人工挖孔技术中,可避免人工开挖过程中的涌水、冒砂现象,并减小开挖深度。浆体与软弱地基土结合形成复合地基,可提高桩端承载力。结合工程实际,对桩底压浆后的人工挖孔桩进行了检测,表明该技术在本工程中应用是成功的,可供类似基础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3维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3D)建立了考虑基坑分步开挖对桩基础影响的动态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桩土之间的相对滑移作用,土体采用摩尔-库伦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桩身轴力、桩身最大拉力值及其位置随开挖步的变化,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而对比分析了开挖前后桩基础承载性能的变化,并探讨了开挖后桩基承载力的损失机理.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使桩身轴力发生明显的变化,开挖后使桩基处于受拉状态,桩身最大拉力值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其位置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下移;开挖使得桩基的承载性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土体卸荷回弹,桩身上部土体对桩周的约束作用明显减小,使得桩顶的荷载向下传递量明显增加;开挖降低了桩基承载力,其损失主要来自桩侧摩阻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挖孔桩施工简易、场地要求低、施工速度快、扰动小、设备投入小,挖孔成了山区及市区桥梁桩基的首选施工方法。以青岛市东西快速路(三期)跨铁路段工程桩基挖孔桩施工为例,简述了大直径混凝土护壁挖孔桩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桩底盾构施工引起的桩基承载能力损失计算方法.先实现考虑卸载过程的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编译,然后利用该桩土接触模型得到隧道开挖前和开挖后的Q~s曲线;取s=50mm时对应的荷载为桩基极限承载能力,采用桩基极限承载力损失百分比作为隧道开挖对桩基承载性能影响的评价指标.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某工点实例,分析了桩基承载曲线变化特征、桩体内力变化规律和承载力损失影响因素.案例中,盾构施工体积损失率控制在0.5%时,桩基承载力损失值为22%.隧道开挖后,桩体中存在一点侧摩阻力不变,在该点上部桩体侧摩阻力增大,在该点下部桩体侧摩阻力有所减小.承载力损失值随着体积损失率的增大而增大;桩基的初始荷载水平越大,承载力损失值越大;桩底与隧道顶部的距离越大,桩基承载力损失值越小.  相似文献   

15.
在施工场地狭小,进行基坑开挖,用预压砼方桩、水泥搅拌机、钢管桩、桩顶砼压梁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坑坑壁支撑体系,从而保证基坑开挖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坑开挖卸荷导致工程桩桩侧极限阻力降低.建立单桩模型,用Mindlin应力解考虑开挖引起的竖向有效应力变化,分别计算开挖前后的桩侧极限阻力.通过某工程案例,将理论结果与其他结果相对比.最后分析了桩侧阻力降低系数随基坑开挖深度、边长、长宽比及桩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侧阻力降低系数随开挖深度增加先减小而后缓慢增大,存在谷值临界深度,随开挖边长、长宽比增加先减小而后趋于稳定;增加桩长导致桩侧阻力降低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深大基坑人工监测中监测不及时、监测数据精度低、监测数据少等问题,以武汉某基坑工程为依托,利用自动化监测与采集设备获得了基坑变形、受力等监测数据,利用前端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和后端开发工具IntelliJ构建了深基坑自动化监测与智能预警云平台。研究结果表明,支护桩最大水平位移在0.4倍支护桩长位置处,地表沉降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支撑轴力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线性增大且轴力增长速率随后续支撑施加而降低。深大基坑自动化监测及智能预警平台实现了基坑施工全过程中自动化监测、智能动态预测与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8.
城市桥梁工程常用的桩基础为沉入桩基础和灌注桩基础,按成桩施工方法又可分为:沉入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现就最常用的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陈先军  刘全林  韩文元 《科技信息》2010,(33):I0321-I0322
旋喷搅拌加劲桩是一种新型主动加固土体的支护技术,目前在上海、江苏及一些沿江地区应用较为广泛。结合上海市西渡站综舍配套工程淤泥质深基坑旋喷搅拌加劲桩支护为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证实该支护结构安全可靠、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桥梁桩基施工引起地层蠕变行为对邻近地铁隧道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实体工程,采用卸荷条件下黏土蠕变特性试验确定了隧道周围土体的蠕变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FLAC3D软件)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桩基开挖期间地铁隧道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应力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广义Kelvin本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黏土体开挖卸荷时的蠕变效应;桩基开挖后,邻近地铁隧道衬砌位移不断增大,随后进入稳定状态;随着桩基开挖数量的增加,地铁隧道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总体表现为下沉和向外收敛趋势;桩-隧最小净距越小,桩基施工对隧道影响越大,采用隧道双侧布桩的施工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桩基开挖时隧道拱腰的累计水平位移,有利于地铁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