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城东智造大走廊是杭州应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智能制造和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发展的战略高地,与城西科创大走廊遥相呼应,是支撑杭州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东翼"。意义和作用:"心脏"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工业变革,迎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全球智慧经济时代。以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NNMI)计划  相似文献   

2.
权威说法     
"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撰文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提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陆颖 《华东科技》2014,(2):28-31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兴起。为进一步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德国政府于2012年10月研究制订了《未来项目"工业4.0"落实建议》,重点支持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本文基于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前沿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对德国《未来项目"工业4.0"落实建议》进行了解读,以期对上海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方兴未艾。近日,全球智能经济峰会暨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行,全球专家学者齐聚,探路"智慧发展"的"中国解法",助推智能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同时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贯彻着《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其中,预测性维护作为中国制造升级中重要的一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科技智囊》2010,(10):30-41
<正>新一轮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围绕"新一轮技术变革与产业转型",我谈四个问题,第一是我们正在发生的新一轮技术变革,怎么把握、认识它。第二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重点是讨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是把握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问题。第四,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我们应该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应对。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球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被定义为中国版的工业4.0的核心目标。自2015年伊始,"智能制造"作为一种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制造行业的热搜词。制造业中产品的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和生产线信息的智能化处理,意味着作业的优化再造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制造系统将由原先的能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政府网公布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把"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放在了"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的首条位置,这一举动对外界来说是否意味着把主角之位还给企业?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这背后所隐藏着的信息即是以高新科技作为技术支撑手段来支持智能制造所主导的企业新一轮升级与转型,从而提高其工业的竞争力,巩固其作为欧洲"火车头"的地位。在这之  相似文献   

9.
工业4.0时代,橡胶加工行业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渐渐摆脱了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带来的效率低下、生产方式笨重等弊端.橡胶行业正在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全国掀起了推广智能制造的热潮.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淘汰了笨重的制造模式,将设计、产品工程、制造、供应链、分销和再制造以数字化的方式连接成一个一体化的智能系统.信息通信技术带动着橡胶工业的发展,中国要从橡胶大国转向橡胶强国,智能转型是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4.0背景下,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成为当代制造业和现代工业的核心。文章系统研究了无锡产业规划及工业4.0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制造业转型升级突破点,提出德国工业4.0对无锡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若干启示,包括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先进制造产业由制造为中心日渐变向以创新与服务为中心转变,产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MRO2业务已成为先进制造企业营运的主体。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等飞速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提到了智能化和互联网化,其核心是工业大数据,即对设备资产、生产服务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在此大背景下,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结合笔者产品研发经验,研究如何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对工业设备的生产信息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看待工业维修生态视图,引领企业实现工业互联、挖掘数据价值、创新工业维修生态。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4.0背景下,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成为当代制造业和现代工业的核心.文章系统研究了无锡产业规划及工业4.0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制造业转型升级突破点,提出德国工业4.0对无锡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若干启示,包括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等.  相似文献   

13.
上海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各国、各地区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及其细分领域的发展越发重视。本文基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有关成果,介绍了国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布局,研究分析了上海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一般认为,智能制造装备主要涵盖的细分领域为: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和以3D打印为  相似文献   

14.
《杭州科技》2020,(3):24-26
正人工智能是当下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技术和社会变革,正引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重大变革。经历迅猛的工业4.0和"互联网+"等划时代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它使整个产业以一种动态的手段,更高层次、更高效率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围绕人工智能推出的科技产品,不但凝结人类智慧,更有可能超过人类智能。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21,30(5)
正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柔性化发展,机器人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方面,产品生产方式呈现多样化、小批量和定制化特征,需要更短的制造系统迭代周期,迫使机器人具备快速编程与对不同场景的高效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机器人正逐渐从工业环境的独立操作转化为与人类进行人机协作,这就要求机器人具备类人的灵巧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联通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互联网、智能交通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发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汽车产业变革.车联网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突破口,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集成度高、上下游产业链长、经济产值高等突出特点,是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最前沿领域.从梳理车联网国内外发展现状着手,简要分析了车联网的建设内容及运营模式,提出了促进车联网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以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为特征的工业4.0,指出信息物理系统在引领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工业4.0必定改变现有的工业结构,智能制造业将又一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9月23~24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联合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KIT)科技未来研究所在同济大学举办主题为"社会科学视角下的数字化进程(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的国际学术会议。"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都是基于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但是,与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德国工业4.0"计划不同,"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涉及规模更为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整个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球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整体趋缓,各工业强国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推动下争夺国际竞争新优势.其中,美国“先进制造业”战略和德国“工业40”战略,引发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权威说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战略发展报告会时指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通信的作用正在释放,地位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网络强国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完成这些战略目标和任务,需要全系统不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