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春胜  张薪 《科技信息》2007,(24):33-33,82
0.引言随着人们对纯自然、无污染、无农药和化肥的绿色食品的渴望和需求,现在山野菜已成为城市人喜食的美味佳肴。它为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强身健体,防病治病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重要的食品、医药工业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率下绵羊的采食量与食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地,通过控制放牧实验对放牧绵羊的采食量和食性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绵羊的时限采食量(4h)平均为0.27kg干物质,且随放牧率的减小而增大;绵羊对各种植物的选择性采食顺序可分为嗜食、喜食、可食和少食4个等级;随着放牧率不断增大,原为少食的雨草苔、长叶碱茅莨和箭头唐松草成为可食植物,原为可食的羊草、星星草和牛鞭草成为喜食植物,原为喜食的鸡儿肠和罗布麻成为嗜食植物,蔓委陵菜、五脉山黎豆、拂子茅和芦苇的选择性指数也有所提高;放牧绵羊的食物组成与各种植物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和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密度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素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邓云章,广忠勇(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730020)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过去在食品加工中,一般使用各种防腐剂。但人们总希望不食或尽量少食含有化学合成防腐剂的食物,以保持食品的天然性,防止化学防腐剂对人体造成...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08,(17):100-100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数以亿计的食源性疾病患者中,70%是由于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引起的。微生物污染也是危害我国食品安全的头号杀手。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民众健康,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李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9,(19):156-15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食品的安全性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们曾经用来点缀、欣赏的鲜花,因为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索,并且纯天然、无污染.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内涵,眼下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各种鲜花正悄悄地盛开在餐桌上,成为餐饮消费的时尚。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成为新时期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而蔬菜作为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一,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蔬菜还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相似文献   

8.
《广西科学》2006,13(4):299-299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中具有的危害通常称为“食源性”危害。食源性危害包括了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害以及转基因食品风险。全世界每年数以亿计的食源性疾病患者中,70%是由各种致病性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所引发;死于食物中毒的儿童中有70%是由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所致。今年9月,波及美国23个州、146人感染、3人死亡的“菠菜恐慌”事件元凶正是受到大肠杆菌感染的菠菜,菠菜阴影给美国造成了至少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中国来说,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发生改变、食品流通日益广泛、百姓对内禽需求量不断增加、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由此造成了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污染日益严重。例如,11月,从河北到整个华北,“苏丹红四号”已成为中国百姓街知巷闻的“新词儿”;9月,上海连续发生食用猪肉中毒事件,300余人前往医院就诊,一时间“瘦肉精”以这样一种方式抢占了人们的视听。近年来,“致癌农药、氟化物、亚硝酸盐”等化学名词频现报端——化学污染正在成为危及我国食品安全的另一“杀手”。化学农药、兽药、激素残留污染,除了可造成人体的急性中毒外,还会通过污染食品、食物链富集对人体产生慢性损害。在今天的中国,生物污染已上升为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民以食品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群众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阶层前所未有的关注重视。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在畜禽养殖业(包括渔业生产)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因兽药残留而引起食物中毒和影响畜禽产品出口的事件众多。兽药残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  相似文献   

10.
动物性食品(包括肉、奶、蛋等)是人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性食品消费比例的高低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动物性食品——肉、奶、蛋的消费比例也逐渐增长,然而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安全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的要求,县级畜牧部门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负有重要的职责。为此就目前神木县在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如何更好地覆行监管职责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     
提起大熊猫,憨态可鞠的模样可谓人见人爱。大熊猫黑白相间,毛色特异,性情温顺,喜食竹子,一直是人们历来喜欢的动物,成为和平、友谊、善良、和谐的“使者”。多少年来,作为濒临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的大熊猫所到之处,均受到了万般垂青和极其崇高的礼遇。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暴露了食品企业无视其社会责任的严峻现实。确保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应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责任的治理存在很多漏洞,制度设计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本文通过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08,(15):120-120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数以亿计的食源性疾病患者中,70%是由于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引起的。微生物污染也是危害我国食品安全的头号杀手。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民众健康,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严重危害了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同时扰乱了市场贸易正常秩序,因此,食品安全历来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新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于食品检测技术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基于此,该文对食品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及应用进行探究,以期提高食品检测效率,完善食品监督体制,促进食品检测技术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游牧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其中传统的食品主要以白食即奶食制品;红食即肉制食品为主。而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非常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每种食品在品尝时,再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使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可食性包装主要用于食品内包装和新鲜食品表面,以阻止食品吸水或失水,防止食品氧化,抗揭变,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按制作原料,可分为蛋白质、脂类、多糖类等3种。按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特点和作用可分为4种:可食涂层材料是从大江中提取对防以上的蛋白质,混合各种成分守好添加剂,制造出类似塑料的物质;可食薄膜材料是将不同配比的蛋白质、脂肪酸和淀粉结合在一起制成的薄膜包装纸;可食用包教尔采用淀粉或壳聚糖,添加其他一些可食物质,加工成彩色或白色的包装纸;可自包装容器,较好地解决了包装材料和环保之间的矛盾,其使用范…  相似文献   

17.
白色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十多种营养元素,消化吸收后可维持生命和运动,但往往缺少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黄色食品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中佳品,最宜为高血脂的中、老年人食用。红色食品常常是优质蛋白质和许多无机盐、微量元素的来源,但缺乏各种维生素。绿色食品能提供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  相似文献   

18.
李丹 《宜宾科技》2001,(2):15-15
近年来,人们因食皮蛋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致使一些人不得不忍痛割爱,不再吃皮蛋,而另一些人虽然吃了,但也吃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大大影响了皮蛋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9.
自古至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福寿螺、人造蜂蜜到地沟油、瘦肉精……近年来,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有调查显示。高达8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食品安全存在较大担忧。因此。如何利用物联网新技术,推进食品供应链管理和监控。正在成为一门重要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3):F0003-F0003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荣登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西兰卡普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如单八勾、双八勾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