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6年,河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发展战略。洛阳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在“中原崛起”的号召下,要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做“中原崛起”的领头羊,就必须依托其丰富的科技资源,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我们从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等几方面对洛阳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对洛阳区域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洛阳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升高校社会服务水平为中原崛起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河南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的历史任务。这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和科技创新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谋求自身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服务安徽经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瞄准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应用学科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坚定不移地以“突出应用性研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为主线,不断创新科技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科研规模,凝练科研特色。通过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培育大项目,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急需一大批创新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当前,河南省人力资源虽总量大,但质量不高,开发不足,利用率低,结构分布也不合理。对此,应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同时,提升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升级。应重点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还要以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河南发展。总之,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河南省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河南经济社会各领域中的关键作用,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部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5.
宛风 《创新科技》2011,(11):1-1
刚刚闭幕的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响亮提出:以科技创新支撑中原崛起,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务实发展、建设务实河南.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要从居民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入手,着力建设"安全、便利、舒适、优美、活力、集约"的高品质城市;激发洛阳工业基地活力,在中部崛起中构筑发展新优势;推动文化和生态融合发展,美丽与发展同行;围绕提高空间绩效、生存绩、社会公平等重点,加强精治共治法治,精心精细精准营造有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7.
汪莉 《创新科技》2013,(6):10-11,16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着力于推进中原经济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力的科技支撑。TRIZ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自主创新理论和方法,当前已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了TRIZ的发展背景和历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TRIZ创新方法在国内外的推广和应用状况,并着重介绍TRIZ在中原经济区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对河南来说,谋跨越求崛起,建小康富人民,兴河南强中原,是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目标,是一亿河南人民的中原梦。作为科技部门和科技工作者,我们应当带头深刻理解中原梦的内涵和外延,牢记职责使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责任,用科技创新引领助推“中原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民营科技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在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建设》2004,(6):41-42
加快“数字浙江”建设是我省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围绕发挥“八大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具体行动。在实施“数字浙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浙江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业务优势,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高度安全性,积极参与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助推了政府效能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经济重心转移、“居天下之中”和杨隋王朝大统一的需要,隋炀帝在河北、山东,特别是江南经济发展和储仓皆满的物质基础上,总结隋文帝建造世界第一大古城大兴城的经验,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宏丽超过大兴城的世界第五大古都洛阳的建设,从而,以中和理念在“天下之中”的洛阳建成了最关的繁华古都,把全国的中心移向中原,第一次形成长安、洛阳、扬州三都制,加强了统治阶级的高速运转,加强了各民族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大业之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 《广东科技》2012,21(20):14-14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会上“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的要求,以中央“千人计划”和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专项计划为引领,深圳市委、市政府制定推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  相似文献   

13.
当前,河南省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网络经济、以信息化培育发展新动能,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选择。河南省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条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行动,拓展电子商务领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等任务,大力推进网络经济强省的建设,为河南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出彩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崛起就成为中部六省乃至整个中国的重大战略。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必须依赖于产业集群的崛起和学科集群的崛起,中原经济区崛起必须学习与它在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相类似的中部六省的崛起经验。中部六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生产、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5.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发展新材料产业,对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河南拥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区位、机遇、资源、产业等独特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分析河南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结合当前河南发展新材料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给出了河南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我们不仅要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建设成世界城市、宜居城市,还应把北京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创新之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厦门市科协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科协的特殊作用和优势,积极推进对外科技考察以及学术交流工作。以“三求”为工作目标,即科技考察求实效,学术交流求深入、两岸交流求突破,讲究实效,拓宽渠道,进一步加强对外民间科技交流,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密切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科技工作者的聚集地,是培养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在推进国家科普事业中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南开大学为例,讲述其凭借高校自身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科协的重要作用,突破机构限制,将人才培养、招生宣传、学生社团、科技竞赛、科学研究、科研平台建设与科普工作相结合,将科普工作融入到不同领域和部门,不仅强化了学校师生的科普意识,提升了科普能力,加大了科普工作力度,而且在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瑛 《创新科技》2013,(5):23-24
2011年底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原崛起夯实了的根基。中原经济区建设其核心理念是以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优位的区域新型城镇化的有机发展。要从虚化的理念转为切实的行动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区域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演化的写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连,国内城镇化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群,这些早期区域的城镇化大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早期城镇化的理念中,只单纯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建设、没有有效地把城镇化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社会转型的有效保障.河南省城市化建设的特征是: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城市化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牵动辐射力弱,首位城市作用小.人口基数庞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是其基本制约因素.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背号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作用、实施分域引导等策略可有效提高河南省城市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