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宝珠 《科技馆》2003,(4):19-21
走入科技馆,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是展品。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有了展品,科技馆才有生命力:有了展品,才会有人量的观众涌入参观。试想一下,当观众不辞辛劳甚至长途跋涉,满怀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求走进科技馆,看到的是大片损坏的展品,观众将会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2.
廖红 《科技馆》2003,(4):22-25
在影响观众满意度的主客观因素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内容就是对展品运行状况的评价。它属于展览价值方面的因素,因此是满意因素。这说明展品运行状况对观众满意度的影响很重要,如果展品运行状况良好,观众满意,则具有激励观众再次参观的作用;如果展品运行状况不好,观众不能感到满意,则有消极的负面作用,甚至会影响到观众的再次参观以及科技馆在公众中的声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科技馆,只要具有科普展教功能,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展品问题,科技馆的展品从过去“请勿动手”到“欢迎动手”,使人们在动手动脑的参与过程中 了地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展品是展厅的灵魂与核心,每个馆在确定展厅展品时都会考虑展品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安全性,考虑展品是否有新意,是否有特点,还会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展品的功能,实现设计展品时预期要达到的目的等等,展示一定的时间后,还会寻求展品的更新,改进和创新,使不具魅力,吸引观众,展品创新因此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科技馆工作研究的课题,通过送州科技馆在展品筹备(购置成品,仿制展品和研制开发新展品),展示品和展品更新中的实践,笔认为品设计制作可分为独立创新,借鉴创新和改进创新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以静电发生器为例,分析了科技馆展品的设计理念:展品的表现内容应具有清晰的知识线条;展品的表现形式让所有的观众都能有所体验;展品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任超 《科技馆》2007,(4):23-26
现代科技馆在展览形式上越来越倾向于鼓励观众亲身体验参与,倡导体验科学。满怀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观众到科技馆就是想通过动手操作,与展品互动来体验科学,进而在互动中学习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即使科技馆的每件展品外观设计得都很美很有艺术性,如果展品存在故障、不能实现互动,就会让观众对科技馆产生不好的印象。观众在科技馆参观中造成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馆展品的完好率不高。  相似文献   

6.
东莞科技馆主要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相结合的展览教育形式,反映展品的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向观众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参观,在软件上,应让每一位观众在游玩过程中获得满意的展教服务;在硬件上,应让观众参与体验到科技馆内的每一件展品,在互动参与中学习到每一件展品的科学原理。  相似文献   

7.
盲人博物馆     
去年11月,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州的塔夸拉市建成了一个奇特的博物馆。它没有一般博物馆的清规戒律,观众不仅可以抚摸展品,而且可以把展品从展台上取下来,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原来这是一个盲人博物馆,它向所有的观众开放,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盲人。为了方便这些特别的观众参观,馆内设备是特殊设计的:馆内没有阶梯,椅子都带有滑轮,可自由转动。观众进门后,工作人员就把一个托盘放到盲人手中,托盘上放有各种用盲文打好的标签以及展品说明书,盲人只要用手摸,就可了解展品的情况。塔夸拉博物馆面积达10万平方米,它是目前巴西收集古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这些展品大部分是由巴西著名考古学家埃乌里科·米莱尔经过多年辛劳、费尽心血收集的。这个博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算机屏幕的互动展品是耐用的和非常有效的展品。因此它们非常受到观众特别是儿童的欢迎,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摒弃其他的展示形式。  相似文献   

9.
王贵正 《科技馆》2005,(4):14-15
由于计算机具有数据计算、逻辑判断、综合处理文字、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人机交互等多种功能,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计算机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普展品。在数学展品中,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使枯燥的数学概念的展示变得生动活泼,把格奥精深的数学理论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调动观众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了观众的兴趣。天津科技馆数学展厅建设中的经验表明,多媒体在数学展品中的应用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一些尚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0.
科技馆展品更新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卫国  曾勇 《科技馆》2009,(3):15-19
科技馆肩负着对居民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居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居民休闲娱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多项重任。展品是科技馆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如果一个科技馆长期没有新展品呈现给观众,则吸引力会不断下降,发展下去的必然结果就会是科技馆门前冷落车马稀,其生存环境将会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1.
崔希栋 《科技馆》2005,(2):12-15
随着以展示教育为中心、以观众与展品互动为手段的现代科学博物馆(科技馆或科学中心)的蓬勃兴起,专门为揭示科学现象、概念、原理以及展示当代科技成就而设计制造的实体展品迅速成为特点鲜明、广受欢迎的科普载体,而以往受到忽视实际上也确实难以表达的前沿科技内容也就走出了专家和学的寂寞高阁,有了向社会公众展示自身魅力的崭新窗口。  相似文献   

12.
展品是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的主要载体。科技馆展品的常展常新,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山东省科技馆自2004年开馆以来,通过对展厅的积极改造,不断深化展教主题,增加展示内容,提升展览形式,激发观众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三年来的展区改造,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李剑 《科技信息》2012,(14):71+73-71,73
科技馆建设观念从最早的以展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用了大约200多年时间。随着科技馆建设理念的变化,展教观念也从"教育"观众向重视观众体验转变,展示的内容与形式也从按基础学科分区向主题展开转变,其形式表现为实体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未来科技馆建设理念做了一些思考,较倾向于更加注重实体科技馆的建设(含有着"流动科技馆"之称的科普大篷车的建设)。并首次在业内提出尝试建立半流动科技馆的意义,做法。不失为为未来科技馆建设理念的丰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袁莹 《科技信息》2010,(5):291-291,242
当前会展场所内的广告发布泛滥成灾,严重破坏了会展气氛和企业形象,并遭到人们的厌恶,故无广告展位的创意设计应与高度的重视。应该让优质、先进的产品自身说话,让产品的文化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产品上。展位的设计和搭建要突出沟通能力,宣传上要突出重点展品,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力。要将展位空间的宣传让位重点展品,回归到企业的为人服务的文化理念。产品综合说明书的制作是无广告参展的关键。展示方式应该为解剖展示、比较展示、示范、操作展示;要加大产品的科普宣传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 为庆祝我校建校五周年,校党委决定举办《江汉大学在前进》展览。党委宣传部、艺术系、武昌分部、行政处等部门的三十多名师生员工参加了展览设计、展品绘制和布置工作。他们不避酷暑,整整忙碌了一个假期。现展览已筹备就绪,将在十月八日校庆日开放,迎接观众。展览共分四个部分:①重大决策;②勤俭建校;③锐意改革;④乘胜前进。展览运用实物、模型、照片、图表配以文字说明,具体生动地反映了我校建校五年来在省市党政部门、  相似文献   

16.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主要侧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基础学科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固有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所以,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学,需要授课教师一方面加强对他们基础学科知识的传授讲解,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对他们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科技馆的发展方向、科技馆建设中展示设计的各阶段工作内容。文章指出,科技馆的展示设计主要包括展示主题与内容、展项与展品、展示空间等方面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设计,整体设计分为方案设计、概念设计、深化设计和施工设计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郑巍 《华东科技》2006,(10):62-63
本文阐述了科技馆科普教育的特点,提出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建立教育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对其进行方法研究和经验积累,以上海科技馆“探索之光”展区实地教育评估为例,通过评估设计、分析质化和量化信息等研究调查工作,寻求观众获得信息与展品预设信息之间的距离,使得主题获得与知识达成一致,为实现“一流科普服务”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工程案例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立体视觉类科普展品的设计开发过程,针对科普场馆展品的特殊性,阐述了在展品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通过对展品的科学原理理解而进行的设计工作所应考虑的细节.结合工程案例"三色鸟",并且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各种要素.  相似文献   

20.
王利军 《科技馆》2007,(3):42-43
展品采购的招标是筹办科技馆的重中之重,展品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力。合理地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构建符合科技馆自身特点的采购平台,是科技馆展教工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有效实施科技馆展品采购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讨论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