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用多原子π键的形成和σ键的消失来解释复合物中碘链的稳定性、反磁性、原子间等距排列和碘离子参与碘链等事实。 2.用量子力学的圆柱体自由电子模型计算了共轭碘链的能级,不仅得到第一吸收峰,而且还得到第二、三、四吸收峰。 3.研究了紫外和可见区的全部吸收光谱,得到淀粉团——碘复合物在570mμ,344mμ和224mμ的三个吸收峰(前人一般只研究第一、二吸收峰),在200mμ以下还可能有一吸收峰,但限于仪器的波长范围未能观察到。以上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颇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参附注射液的紫外—可见、红外、物理指纹图谱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全波长扫描,得到紫外—可见指纹图谱,运用物理方法构建参附注射液8个参数组成的对照物理指纹谱,以雷达图直观展现,并规定其参数范围,用3批效期外样品进行验证;红外指纹图谱分别以各参附注射液样品红外指纹图谱为标准,计算其他样品相对于该标准样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并按照共有峰率的大小建立不同的序列.实验结果显示,效期内8批参附注射液紫外—可见指纹图谱吸光度值应分别同时满足297nm(0.330~0.460)、269nm(0.587~0.734)、243nm(0.520~0.630);红外指纹图谱双指标序列中的共有峰率为54.83%~91.67%,变异峰率为0.00%~52.94%;8批效期内参附注射液的物理指纹图用雷达图规定其参数范围后,3批效期外样品8个参数基本不在其参数范围内.验证得出,3批效期外参附注射液紫外—可见、红外和物理指纹图谱都不符合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参附注射液指纹图谱方法可用于评价参附注射液药品的质量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铁氰化钴-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鸟嘌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制备铁氰化钴-多壁碳纳米管(CoHCF-MW CNT s)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方法,采用电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鸟嘌呤在该修饰电极上,于0.85 V(vs SCE)附近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相对于单纯的铁氰化钴修饰玻碳电极,鸟嘌呤在复合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响应电流提高4倍左右.在最优化条件下测定了鸟嘌呤,线性范围为0.25~30 m g.L-1(r=0.997),检测限为0.05 m g.L-1.  相似文献   

4.
碳化硅(SiC)尘粒是宇宙尘埃的重要成分之一,亚微米尺寸的SiC颗粒在11.3μm波长附近有非常显著的晶格振动带.早在20世纪60年代,Friedemann等人就预言了SiC尘粒可以冷凝在富碳恒星的质量流失喷出物中.随后,通过11.3μm的光谱特征,在碳星的星周包层检测到了SiC尘埃.另外,通过原始陨石中同位素异常发现前太阳(Presolar)SiC尘粒最终确立了SiC在星际介质中的存在.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在星际空间中并未观测到SiC的11.3μm吸收特征.本文主要介绍SiC的光学性质、SiC在天体环境中的观测特征,从而推断SiC在星际空间的丰度上限,并对其在星际空间中的演化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60-PMMA复合膜,研究了该膜的红外吸收谱,发现复合膜的红外吸收光谱在C60特征峰(1 182 cm-1和1 428 cm-1)附近,相对PMMA有明显的"红移"宽化.理论上,采用Gaussian98计算方法,得到了C60分子和带有电荷的C60的红外振动频率.研究表明:复合膜的红外谱 "红移"宽化是C60与PMMA之间的电荷转移导致C60红外特征峰红移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缓解二氧化硅(SiO_2)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开裂,改善其电化学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三维网状结构的SiO_2气凝胶纳米材料及其石墨烯改性材料(rGO/SiO_2)和碳纳米管改性材料(CNT/SiO_2),研究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改性对SiO_2气凝胶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光电子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改性提高了SiO_2气凝胶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充放电比容量和库伦效率,其中CNT/SiO_2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循环稳定性能最好.因此,在减轻材料体积膨胀和结构开裂、粉化,增加SiO_2气凝胶负极材料的导电性方面,碳纳米管改性优于石墨烯改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来实验上成功制备的石墨烯纳米带(GNR)/碳纳米管(CNT)异质结,构建了一种端连GNR/CNT/GNR异质结结构.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作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接触区微结构对GNR/CNT/GNR异质结电子输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接触微结构,在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中插入一段扶手椅型碳纳米管能有效打开石墨烯纳米带的带宽,将其金属性转变为半导体性,这一研究有助于设计和制作性能优良的半导体分子器件.  相似文献   

8.
用碳纳米管(CNT)、石墨烯(GR)、铋膜修饰碳糊电极构建碳纳米管石墨烯铋膜修饰碳糊电极(CNT/GR/Bi/CPE),并用差分脉冲伏安(DPV)法测定了铅和镉的含量。在最优条件:电解质缓冲底液p H为5.5,沉积时间50 s,沉积电位-1.3 V,用碳纳米管石墨烯铋膜修饰碳糊电极(CNT/GR/Bi/CPE)同时测定Pb2+和Cd2+得线性方程分别为:IPb2+(A)=-5.8202?10-6-1.0342c(mol/L)(R=0.9978);ICd2+(A)=-3.9781?10-6-1.3651c(mol/L)(R=0.9923),线性范围分别为1~15μmol/L和2~16μmol/L,Pb2+、Cd2+的检出限分别为:6.67?10-7 mol/L;3.33?10-7 mol/L。本方法操作简单且修饰电极稳定性、重现性好易于进行检测铅镉离子。  相似文献   

9.
研究水相中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在敞口容器和密闭容器中的水热还原过程,发现氧化石墨烯还原后更容易通过超声破碎成小片.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和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scattering,DLS)结果表明,密闭容器中产生的压力不仅能促进氧化石墨烯的还原,而且可使其在超声处理后破碎形成尺寸更小、分布更窄、适合生物医药应用的石墨烯纳米小片.红外(infrared,IR)光谱结果表明,加压和常压下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的C=O伸缩振动峰和O—H弯曲振动峰没有明显区别,但加压下环氧键C—O—C伸缩振动峰明显减弱.据此推测,氧化石墨烯水热还原的机理是压力促进环氧键转化为C—OH,这一开环反应为水分子参加加成反应,加压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开环反应产物进一步以CO_2形式脱除而形成缺陷,氧化石墨烯在超声处理后沿缺陷断裂,从而得到尺寸更小的石墨烯片.  相似文献   

10.
将来源于Spinacia oleracea的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SoFd)通过吸附的方法固定在碳纳米管(CNT)表面.红外光谱表明SoFd固定在CNT表面后没有变性.循环伏安结果表明,SoFd在CNT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伏安曲线上表现出一对良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E0′不随扫速(在20—120 mV/s的扫速范围内,其平均值为(-571.7±1.9)mV(vs.SCE,pH 7.0))变化而变化;SoFd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为(0.73±0.04)s-1.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两歧双歧杆菌 DNA G+ C 摩尔百分含量的方法. 采用 20 mmol·L-1KH2PO4(pH 5 6)缓冲液—甲醇(体积比90∶10)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260 nm, 流速1 mL·min-1, 在Kromasil C18柱(5μm, 250 mm×4.6 mm i d )上对各碱基进行分离, 以峰面积计算, 计算值和文献值相符.  相似文献   

12.
以3-硝基邻苯二腈为前体制备了四苯氧基取代的金属酞菁6~9,对合成化合物进行了质谱、氢核磁、元素分析、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表征,表征结果证明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这些酞菁在有机溶剂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由于酞菁外围的苯氧基取代基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酞菁的聚合效应,它们不易聚合.产物7和9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C6H6和CHCl3)中的紫外吸收光谱与其在极性较大的溶剂(如THF和DMF)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相比,在740 nm左右多了一个额外的吸收峰,这种现象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3.
碳是宇宙中仅次于氢、氦、氧的第4丰富的元素.在恒星演化晚期形成的碳元素,进入星际空间以后,以离子、原子、分子以及固体尘埃微粒的多种形式存在.含碳有机复杂分子是生命起源的基本物质.碳质尘埃是星际尘埃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红外光谱是探测各种天体环境物理和化学条件的重要指针.碳质尘埃如石墨、纳米金刚石、多环芳香烃、富勒烯、氢化非结晶碳等尘埃微粒是星际尘埃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星际空间广泛存在,它们是星际消光2175?驼峰、星际红外辐射谱带、星际弥散吸收带等光谱特征的最可能载体.本文主要介绍星际碳质尘埃的天文观测及其物理化学特性.近年来,石墨烯、碳纳米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亦将讨论与此相关的天文观测和理论模型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腈/碳纳米管(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CNT质量分数不同的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和配备有积分球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在可见光和红外光段的辐射特性进行了测试和考察。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CNT分布均匀的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相较于纯PAN纳米纤维膜,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吸收率显著增强,且随着CNT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吸收率呈增大趋势。研究结果为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在太阳能光热转化和中红外辐射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油中总类胡萝卜素方法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4种不同类型沙棘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改进经验方法,建立了准确、快速和简便的沙棘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压榨籽油、浸出籽油和果油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都显示类胡萝卜素特征吸收光谱峰形,特征吸收峰在445~471nm,主峰在445nm,确定的检测波长为445 nm.不同类型沙棘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范围在0.2070~21.07 mg,kg,平均值为6.350 mg,kg,其中果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1.07 mg/kg,其次是压榨籽油、浸出籽油,含量为2.050~2.068 mg/kg,类胡萝卜素含量极低的沙棘油为脱色籽油.  相似文献   

16.
针对麦草碱木质素水溶性差、分子质量低、难以工业利用的问题,采用Fenton试剂为氧化剂,以亚硫酸钠为磺化剂对麦草浆碱木质素进行氧化再进行磺甲基化反应,得到质量分数为33%(Wt)的氧化磺甲基化碱木质素的溶液. 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产物中具有磺酸基的特征吸收峰.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其重均分子质量达到6653 g·mol-1.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UV)测得其最大吸收波长在276 nm处.通过碱木质素磺化反应前后的核磁共振(13CNMR)测得磺甲基接入碱木质素中芳环的C5位  相似文献   

17.
利用蒽甲醇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化学修饰,并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对修饰后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对比吸附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吸附后的光谱强度下降大约57.1%,说明单壁碳纳米管吸附上了蒽甲醇.通过拉曼光谱分析发现,吸附后单壁碳纳米管的拉曼光谱中主要峰的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了6~7cm^-1,认为拉曼光谱发生移动的原因是单壁碳纳米管吸附蒽甲醇前后状态的改变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测量了TGS、DTGS 和ATGSP 等热释电晶体材料在10000—400cm~(-1)波数(1—25μm 波长)范围内完整的红外透射和反射光谱,从而得到在这一波段的光谱吸收率.一、实验方法将TGS、DTGS 和ATGSP 三种晶体沿解理面(垂直于极化轴b 轴)切片,通过研磨,抛光制成表面光洁,尺寸为8×8×0.1mm~3的单晶薄片。用Perkin-Elmer 983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岛津250型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了上述三种晶体样品在4000—400cm~(-1)叫波数(2.5—25μm 波长)范围和10000—4000cm~(-1)波数(1—2.5μm 波长)的红外反射与透射光谱.所有测量均在室温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以咔唑为原料,经甲酰化、碘代和Suzuki等反应合成了咔唑衍生物3-羟甲基-6-(5-甲酰基-2-噻吩)-N-正己基咔唑(M),其结构经核磁氢谱、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M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对M的紫外吸收性质进行理论计算结论.结果表明:噻吩的引入使M的紫外可见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且理论计算也证实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  相似文献   

20.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对大沽排污河及大沽沙航道水体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空间分布、组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吸收系数a_(355)变化范围为1.73~23.62,m~(-1),CDOM丰度空间分布为大沽排污河下游最高,上游次之,大沽沙航道最低,表明大沽排污河下游水体有机污染负荷最大.CDOM荧光物质包括类蛋白质(T1、T2)和类腐殖质(A、C、M)两类组分,以类蛋白质组分的百分比最高,但相关性分析表明类腐殖质组分与CDOM的吸收相关性更好.A峰和C峰对应的最大发射波长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E253/203结果显示,大沽排污河下游水体CDOM芳香性较高,且芳香环取代基中含有较多的羟基、羰基、羧基、酯基.荧光指数HIXb显示大沽排污河下游水体CDOM来源以陆源输入(工业废水)为主,而排污河上游及航道水体CDOM主要由生物活动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