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莱坞科幻片<地心浩劫>(The Core)中有这样的情景:地球物理学家凯斯博士无意中发现了一场可能会导致全球人类灭亡的大灾难:地心温度因某种不明原因发生了改变,这种未知的力量正在阻碍地球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
从实际效果来看,位于我们脚下6 380 km的地心,要比太阳系边缘更加"遥远".一种高密度新矿物的发现,让科学家意识到地幔比原先想象的更加活跃,并为人类解释地球的历史提供了一条新线索.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在任何一张海图上都能看到蜿蜒横穿世界各大洋的巨大海底山脉--洋中脊,以及沿这些山脉横向分布的许多宽广深邃的裂缝--海底峡谷(也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而这些海底山脉和峡谷的发现与一位女性工作者有很大关系,她就是玛丽·萨普.  相似文献   

4.
钻入地心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地球内部充满巨大的洞穴和通道.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人类已知的物质能够经受住地心的恶劣环境而为我们提供通往地心的通道.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到达地心呢?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钻入地心的大胆设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造卫星对地球体(海洋表面)更加准确的测定,增加了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英国汉普夏皇家航空机构的狄·吉·舍赫里与吉·依·科克和伯明翰阿斯顿大学的西·捷·布鲁克斯已从绕地球沿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上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它的关键数值是地心和卫星之间的最近距离:由于地球南北极的不对称性(约有40米),导致了运行中的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会产生好几公里的来回摆动。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是一切生命的泉源,我们的科学常识课本就是这么说的。可是最近的发现——地壳内部深处有着靠化学能源维持生命的生物体——不但改变了这一基本信条,而且还动摇了关于其他行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的理论。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并地球物理学家托马斯·戈尔德说,地球内部是一个“深而热的生物圈”,在那儿,细菌靠从地球内部裂缝渗出的氢气和甲烷繁衍生殖。戈尔德在指导瑞典的一项深岩钻探计划时发现了5公里深度以下的基岩中存在微生物的证据。他还指出了石油和煤炭里存在细菌的证据,以  相似文献   

7.
在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中,地质学家为探索地心的秘密,从斯奈菲尔火山口进入地球内部,最后又意外地被从意大利南部的斯特龙博利火山口甩了出来.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人不可能通过火山口进入地心.不过,的确有科学家通过研究火山,藉以探究地球内部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1992年12月4日,当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类或在欢乐、或在忧患、或在平静、或在战火中度过这一天时,一些天体物理学家却被一场可能发生的导致地球毁灭的巨大灾难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这天,一颗名为斯威夫特一塔特尔的巨大彗星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闪电般地扫过地球轨道,当时幸好地球在一百多万公里以外。虽然一百多万公里在天体物理学中是个很近的距离,但总算是在该彗星的危险带之外。然而,133年之后,即2126年,当这颗  相似文献   

9.
液晶研究的历史悠久。远在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茨尔(F.Reinitzer)在合成胆甾醇脂的时候,发现此类有机化合物在固态向液态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混浊状的中间态。翌年,德国物理学家莱曼(O.Lehmann)发现,这个中间态液体具有和晶体相似的性质,故称为液态晶体,简称液晶。  相似文献   

10.
许梅 《自然杂志》2003,25(2):123-123
科学家们在南极发现了一个被冰完全封闭近3000年之久的冰湖.这是地理上地球环境非常极端的湖泊之一,但湖内可能存在着生命. 至今,维达(Vida)湖仍被认为是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德赖(McMurdo Dry)峡谷内众多完全封冻的湖泊之一.但当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多兰(Peter Doran)及其同事们用雷达探测该湖时,却发现湖中心仍是液态:当湖面自上而下,其边沿自外向内逐渐结冰时,被包裹在内的湖水的含盐临也逐渐增多,现在湖水的含盐度为海洋含盐度的7倍,因此在冰层下19 m、温度为—10℃的水仍保持着液态.  相似文献   

11.
"铁心"地球     
曾经有人说过,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球欠下了一笔科学债.人类受本能的驱使,总是对距离自己遥远的事物充满兴趣,所以对太空探索着了迷.人类对这些遥远星球结构的认识,要比对地球的地心清楚得多.甚至在150年前,人们还不知道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有一颗跳动的心脏. 从1890年起,人们终于要来偿还这笔欠债了.当时人类开始观察地球上的岩石,并探索太阳及月亮间引力的关系,根据这种引力可以确定,我们脚下的地心应该有一个复杂的结构,它是由不同物质构成的岩层组成的.  相似文献   

12.
儒勒·凡尔纳在其科幻小说中把哈迪威克教授及其侄子哈里送往地球中心时,他俩感到,那条裂着大口、深不可测的通道简直像一条巨大的蟒,将他们的竹筏吞入腹中.然而,这一科学幻想又一次出人意料地显示了其先见之明.去年12月中旬,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协会聚会上,地球物理学家们向标准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指出,地球事实上并非像鳄梨那样具有光滑、滚圆的梨核;相反,在熔融状的地球中心,存在比珠峰更深的幽谷.  相似文献   

13.
在地下1000多米深处,物理学家设置了液态氙陷阱来捕捉他们的猎物:即假设中的暗物质粒子,它们在穿越地球时很少同普通物质发生作用。虽然每个实验室建设成本高达1000万美元,但比起它们的目标——查清宇宙中占85%的物质的构成,还算是相对便宜。不  相似文献   

14.
<正>自人类诞生之日起,我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和认知。从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到航海家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从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测量了地球周长,到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了地幔和地壳的分界层,再到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了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这一次次的进步都让我们对脚下的  相似文献   

15.
纪宏 《大自然探索》2012,(10):34-41
据国外媒体2012年7月报道,一项钻穿地壳、深入到地球内部的大胆计划一旦实施,不仅有可能破解有关地球的诸多奥秘,而且有望发现"地心生命"。凡尔纳笔下的"地心之旅"1863年5月24日,一个星期日,居住在德国汉堡的林登布洛克教授匆匆忙忙地往家赶,他急于阅读他新买的一部手稿。这是一部用古代北欧文字写成的文稿,其作者可不是一般人,而是专门为统治冰岛的挪威国王撰写编年史的斯诺里·斯特卢森。林登布洛克在书中发现了一个用古代北欧文字写的密码。他试着进行破译,却发现由一串拉丁字母组成的句子让他不知所云。沮丧之下,林登布洛克竟然做出了一个荒诞的决定:住在他家里的所有人都不准外出,而且在密码破译之前不准吃饭。幸而林登布洛克的侄子阿克塞尔很快就发现,林登布洛克译  相似文献   

16.
布里斯班的地球物理学家们研制出一种精密的地震监测仪器,这套仪器有可能成为世上首家精确的地震预报系统。昆士兰大学的迈克·格莱德温(Mike Gladwia)博士设计的这套价值50000美元的应变仪安置在距旧金山40公里处的地震监测中心,从最近获得的地震数据来看,该装置有相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在幽静深邃的夜空,一道亮光划过,流星体以每秒40~50公里的速度在宇宙空间"飞行",它们进入地球大气层以后,由于磨擦使它们自身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上升到几千摄氏度甚至上万摄氏度而燃烧起来,拖着一条火龙冲向地球,火流星将烧剩的残体坠落到了地面.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确定的海沟共有31条,其中有22条在太平洋.它们或者与大洋边缘的群岛配对,或者与大陆边缘的海岸山脉相伴.洋底通过海沟向下倾斜,进入地球内部.这一条条的海沟张着"血盆大口",慢慢地吞吃着洋底.  相似文献   

19.
一位卓越地球物理学家与其睿智的学生在地球深部行为这样一个地球物理学中心问题上存在长这几十年的纠缠争论。根据简历,现年57岁的唐·安德森(Don L.An-derson)和41岁的托马斯·乔丹(Thomas H.Jordan)这样两位地球物理学家简直就像同一个人。他们都在卡尔特克(Calteoh)取得高级学位,18年前的乔丹还是安德森的学生,且在同行中具有不相上下的威望。  相似文献   

20.
五台-太行辉绿岩岩墙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孝德 《科学通报》1983,28(16):1002-1002
五台-太行辉绿岩岩墙群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一种令人醒目的构造岩浆类型。本文通过野外和室内的一系列工作,首次对其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年代和构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一、分布位置岩墙群位于山西省北部和河北西部的五台山、恒山、太行山等地区(图1)。岩墙的分布区长250公里,宽130公里,出露面积达三万平方公里,整体呈北西-北北西向。岩墙群由几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