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探讨了Cu—Zn—Sn合金在淬火马氏体态经形变后,在逆相变过程中的贝氏体转变机机制。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铜合金的贝氏体相变机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三种Cu-Zn-Al合金贝氏体的精细结构,在贝氏体片条的宽面及生长前端均观察到三维形态的台阶,表明台价是客观存在的实验事实。台阶的高度范围很大,既有近百nm的巨型台阶,也有nm级生长台阶。在贝氏体生长前端的巨型台阶阶面上首次发现nm级扭折和小台阶。实验结果表明,Cu-Zn-Al合金的贝氏体相交属扩散控制的台阶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4.
5.
Fe—CΣX多元合金贝氏体相变热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Cu—Zn—Al合金中贝氏体相变对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一种精确测量形状记忆效应(SME)和观察不同时期显微组织的方法,研究了Cu-26(wt)%Zn-4(wt)%Al合金,在800℃淬火后重返母相区130℃、150℃和170℃时效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淬火马氏体进入母相区时效初期形状记忆回复率迅速升高,达到一个最大值后随时效时间而下降,显示出时效过程中马氏体稳定化效应的消除和贝氏体相变的发展这两种不同机制对SME所引起打反效果,即马氏体稳  相似文献   

7.
朱广山 《甘肃科技》2012,28(5):63-64
在铁路向高速、重载、无缝发展的过程中,提高铁路钢轨的综合力学性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道岔用辙叉采用高锰钢,为进一步提高耐磨性,人们开始研究贝氏体钢,从而使合金贝氏体钢应用而生.贝氏体钢以其性能价格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钢铁表面Cu—Sn—P/Ni—Sn—P合金复合镀层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铁表面浸镀Cu-Sn-P合金,得到金黄色仿金镀层.在金黄色镀层上化学镀法Ni—Sn—P合金,形成Cu-Sn-P/Ni-Sn-P合金复合镀层,确定了镀液的最佳组成和工艺,用盐水浸泡测定复合镀层的防腐蚀性,用SEM,XPS和AES谱分析镀层的表面形貌、组成、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复合镀层使钢铁耐腐蚀性得以改善,Cu—Sn—P镀层可表示为Cu—Sn—P/CuxOy/SnxOy;Ni—Sn—P镀层可表示为Ni—Sn—P/NixOy/SnxOy,各元素的相对原子百分浓度分别为Ni52.2%,O6.9%,Sn18.7%,P12.9%,Fe9.3%.  相似文献   

9.
杜建平 《甘肃科技》2010,26(23):13-15,17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在列车较大范围的提速后,提速道岔辙叉在使用中的磨耗问题,针对辙叉的使用和受力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合金钢辙叉结构形式,代替目前使用的已不能满足铁路提速发展需要的高锰钢整铸辙叉。参考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轨道工程事业部和浙江通信贝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的合金贝氏体钢辙叉,自行研制开发合金钢辙叉,从钻孔用工装设计与制作、心轨与辙跟轨的密贴制造工装、翼轨和叉跟轨1∶40轨底坡扭转模具,均进行设计制造,并给出了设计方案的全部图纸及说明。  相似文献   

10.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和电阻测量研究高温时效对Cu-Zn-Al-Mn合金相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刚制备的试样在第一次升温的DSC测量发一在130℃附近有一个放热峰,该峰可能与正交晶系的9R贝氏体形成之前溶质原子产生析出有关。  相似文献   

11.
液态Bi—Te和Bi—Se系合金的电阻率与金属—非金属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量了含Te40%-70%(at.)的液态Bi-Te合金在700-850℃和含Se40%-65%(at.)的液态Bi-Se合金在700-900℃的电阻率,得到在所述成分范围内,液态Bi-Te合金保持金属导电性;而对于液态Bi-Se合金,当成分接近B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2.
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Co-Cu-Sn三元系合金相图的室温截面进行了测定,得出了31个相区,它们分别是9个单相区,15个两相区,7个三相区。  相似文献   

13.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Fe-C-Si合金在480℃等温形成的上贝氏体。电子衍射和晶体学分析证实:合金名碳化物的析出源是初始碳含量低于平均碳含量的过饱和贝氏体铁素体(BF),提出钢中贝氏体转变是奥氏体中碳扩散控制相变位错运动的切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3种热处理工艺研究了Au-Cu-Al合金母相的有序化程度,分析了其A2→B2→L21的有序化转变对马氏体转变的影响,即其相变点、马氏体和母相的结构,以及400℃时效炉冷处理后没有生成马氏体的原因.结果表明,采用100℃时效1.5 h后淬火到冰水中(热处理工艺II)的热处理工艺,可以得到表面浮突的马氏体;采用从650℃直接淬火到液氮中(热处理工艺I)的热处理工艺,也会发生马氏体转变,且其均为bct结构,时效处理可使母相得到充分有序化,从而提高其马氏体转变点温度,并使马氏体转变更加充分;此外,采用400℃时效、炉冷处理并淬火(热处理工艺III)的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更高的母相有序度,且不会导致马氏体相变,其所产生的bct结构的新相可能是通过形核长大转变而来.  相似文献   

15.
合金贝氏体球铁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是制造焊管机轧辊的理想材质.试验和生产证明,合金球铁轧辊较GCr15钢轧辊使用寿命提高一倍,而成本则下降20~30%.  相似文献   

16.
一般调幅结构铜合金的σb均在1000MPa左右,属于中等强度.采用形变加深冷的新工艺,可获得1400MPa以上高强度钢合金.还讨论了深冷后的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比研究了一步、二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及贝氏体转变+碳分配热处理工艺对超级贝氏体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工艺处理后的试验钢组织主要为纳米级贝氏体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且与一步法相比,二步等温贝氏体转变及贝氏体转变+碳分配处理后的超级贝氏体钢组织更为细小,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下降,力学性能显著提升,而贝氏体转变+碳分配处理工艺的热处理时间则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8.
19.
用微机控制的倒扭摆内耗仪,对分级淬火后的Cn-22.5at%Zn-9.3at%Al—1at%Mn合金进行了内耗测量。结果表明:在160℃附近停止升温,并进行恒温内耗测量,发现内耗(Q~(-1))随保温时间而上升,模量变硬。结合电镜观察证实这一过程与溶质偏聚和沉淀有关。随着恒温时间的延长,出现Q~(-1)峰和模量极小。并伴有零点漂移。这是β母相→正交9R的切变型贝氏体转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