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正>今天,我坐在窗边,静静地打开书,再次品读《全神贯注》。它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做一件事一定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讲的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故事: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结果却因忘我地工作差点把客人锁在工作室里。茨威格没有生气,而是认为那天下午在罗丹工作室里  相似文献   

2.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反映了茨威格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对于女性这样一个独立个体的欣赏,其对于陌生女人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反映了他对于女性的同情和尊重。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1881—1942),是一位善于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心理描写艺术大师,他尤其擅长描绘处于无意识激情中的女性心理.本文试从其《保守不住的秘密》、《恐惧》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几篇优秀中篇小说入手,分析茨威格笔下的女性在婚姻、爱情等方面所面临着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李金发是一位雕塑家,他的诗歌创作与雕塑有着密切关系,并且直接受到罗丹雕塑的深刻影响.他的不少诗作是对罗丹雕塑的感悟和咏叹,他对罗丹爱情题材的雕塑作品尤其倾心,罗丹雕塑表现宇宙动象的艺术手法是李金发师承的重点.李金发的诗是象征的,亦是写实.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茨威格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受时代的战乱和现代主义、新兴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在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上 ,将艺术的笔触探入人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用心理描写、心理分析等手段 ,取得人物心理纵深的剖析和横向的展露 ,从而展示人物的个性和时代的面貌 ,并关注现实 ,将人物的心理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交织起来 ,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现实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6.
茨威格对自己的恋受、婚姻、家庭、情感很少谈及,几乎没有述诸笔端。但是,从茨威格的恋爱、婚姻、家庭、尤其是他和弗里德利克的相识、相知、相爱,以及后来的分离和书信往来等看出,对前妻弗里德利克及其情感是十分珍爱的,他对女性是充分尊重和理解爱惜的。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茨威格为何能为罕见的温存和同情来描写笔下众多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7.
赫尔茨尔、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维尔哈伦、罗曼·罗兰、高尔基、弗洛伊德等被茨威格视为精神偶像 ,有的人曾像不可企及的星汉照耀过茨威格的青年时代 ,有的人则影响了茨威格的一生。文章分析了茨威格与他们的精神交往和友谊 ,发现他们对茨威格的精神、心灵、艺术实践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艺术家留下伟大的榜样。他尊重自己的事业:他最珍贵的酬报是做好工作的喜悦。——奥古斯特·罗丹  相似文献   

9.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创作的小说多以犀利独特的视角、细腻深入的心理描写展现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境遇下形形种种的人生遭际和迥然不同的心理流变,以此影射人物的现实生存状态和社会背景,揭示现实世界与心灵世界的背离和冲突。他艺术化地吸纳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观点,形象再现生活状态下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矛盾共存。并以深切的关爱体恤、同情理解表达了对本然人性和心理行为的尊重。文章以其小说《热带癫狂病患者》为例,深入分析主人公性格及心理流变,以彰显茨威格高超的心理描摹功力和心理折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罗丹的纪念性雕塑代表作《加莱义民》、《雨果》、《巴尔扎克》为例,探讨其纪念性雕塑难为当时公众接受的原因———反纪念碑性,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论述了纪念性雕塑反纪念碑性的表现,并进一步论述了罗丹反纪念碑的原因。认为罗丹纪念性雕塑的反纪念碑性,主要在于他把纪念性雕塑当作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工具,艺术表现占居首位,一反传统的纪念碑外在的要求占居首位的创作模式;他的反纪念碑,根源于纪念性雕塑自身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进而认为它与传统雕塑特别是纪念性雕塑有着根本性的冲突,西方现代雕塑对传统的解构实是受到罗丹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陈进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193-194,209
现代雕塑的发展与罗丹、布朗库西、摩尔三人的贡献分不开的。罗丹继承了古典造型的手法,注重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在雕塑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布朗库西突破了罗丹,他在具象到抽象的探索中发展了雕塑造型艺术。摩尔更擅长于理性思维和抽象形式,开创了实体与虚体相结合的独特表现艺术,进一步把雕塑语言向前推进了一步。最后文章对三位具匠在雕塑史中的地位进行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2.
茨威格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历经十年之久于1920年完成的传记文学作品《三大师》,在其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茨威格的理想信念,理解其文学主张与艺术风格的变化。更是我们理解他的传记文学创作特色的必读之作。  相似文献   

13.
茨威格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并积极借鉴新的理论与方法去挖掘人的多重心理状态:(1)他从弗洛伊德那儿借用自由联想,表现人表层的明确意识;又以梦境描写揭示人的潜意识,泄露心灵受压抑的根源。(2)相对于自由联想、梦,心理时空表现了人多重的意识活动。心理时间是意识流动的轨迹,其量度为情绪兴奋的持续强度;心理空间由表层意识、深层意识与潜意识构成。茨威格将心理时间高度压缩,从而使心理空间得到相应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茨威格“偏执狂”形象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两大原因,也论及茨威格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5.
付馨慧 《科技信息》2008,(34):241-24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茨威格几部主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分析的写作方法的应用,探讨茨威格笔下的独特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庄威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6):151-152
现代雕刘史中,罗丹可以说是开山之人,他在米开朗基罗之后将雕塑推向顶峰,并从传统的现实主义中解放出来,大胆地变革,转向刻画人物的内心和个人化,为现代雕塑开辟了道路。从罗丹到贾科梅蒂,雕刻从现实主义走向立体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以罗丹的《行走的人》和波菊尼的《在空间里连续的独特形式》以及贾科梅蒂《冒雨快行》等为例进行分析,人体也变异成诸多的样式,每种样式背后都有着雕塑家不同理念的支持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雕塑的发展如此,现代艺术的世世代代的追寻也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茨威格和张爱玲塑造形象艺术手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威格和张爱玲都以善于刻画人心而著称,但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却十分不同。这可归结为他们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不同,更由于中西思维模式和民族文学传统不同。对他们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法的比较,不仅能加深对两位作家的认识,对文学创作本质的了解,更能从中领悟中西思维模式、文学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茨威格和张爱玲都以善于刻画人心而著称,但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却十分不同.这可归结为他们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不同,更由于中西思维模式和民族文学传统不同.对他们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法的比较,不仅能加深对两位作家的认识,对文学创作本质的了解,更能从中领悟中西思维模式、文学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东方术士的“点金术”,只不过是一场诱人的梦幻,但艺术创作中的“点金术”确实是存在的。法国的大艺术家罗丹就曾说过:“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接触一下,‘丑’就变成美了。” (《罗丹艺术论》)真正的艺术家可以把现实中的丑变为艺术中的美,而在拙劣作者的手下,美甚至可以变为丑。那么,这个能化丑为美的“魔杖”是什么呢?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绝对的美与丑,它们是与人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一只老虎,孤立地看很难说出它的美或丑;当人们在深山中与猛虎猝然相遇时,它是凶的、恶的、丑  相似文献   

20.
茨威格是世界三大传记作家之一。《命丧断头台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曾轰动欧洲各国。本书通过对法国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内特一生的描述,不仅使我们看到其大起大落的充满戏剧性的生涯——不幸的婚姻、骄奢的恶习,悲惨的结局,可以从中了解到法国宫闱的内幕,并且对法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