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聚乙烯醇生产中聚合工段聚合一塔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稳态灵敏度分析,优化了聚合一塔的最优操作点,即进料位置40块塔板,回流比0.7,馏出量6650 kg/h。动态研究表明,进料量、进料组成和回流量扰动均对一塔操作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塔顶流量及组成动态响应速度缓慢,波动超过7 h,塔釜产品醋酸乙烯质量分数波动在扰动2~3 h时存在峰值;对于以塔底产品为主的聚合一塔,不能通过增加塔顶回流量来提高分离效果;串级控制通过改变吹入甲醇量可以快速有效控制塔釜产品醋酸乙烯含量。  相似文献   

2.
一、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为了降低公害,我们用毒性较小的环已烷和异丙醇体系代替苯一乙醇(或甲醇)二元体系。由文献指出苯和甲醇的蒸气压在环境甲允许的低限分别是10ppm和200PPm,而环已烷和异丙醇分别是300ppm和400PPm。在这类实验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是:共沸混合物沸点与两纯物质沸点相差较大;两纯组分的折光率差别足够大,以便于对任何混合物的合理的正确的分析。环已烷和异  相似文献   

3.
梁强 《贵州科学》2011,29(4):65-68
根据铜丝除钒精制四氯化钛的生产实践及经常出现的问题,在生产工程设计时应结合生产实践,充分考虑粗四氯化钛料液中固体杂质和可溶性高沸点物质,生产设备选型、配置及材质选择,加热方式及热效率,废气管道走向及废气处理系统,铜丝塔的选型、工作条件,铜丝再生处理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以 PC作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 -甲醇的共沸物的实验进行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 ,调节了不同的操作条件 :进料配比、回流比、塔釜加热量等 ,得出了最佳进料配比、最佳回流比、最佳塔釜加热量  相似文献   

5.
应用ECSS化工之星模拟软件对甲醇精馏过程中的常压精馏塔进行模拟。分别讨论了进料位置、操作回流比和侧线采出位置等参数对塔釜废水中甲醇含量、能耗和塔顶精甲醇纯度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常压精馏塔优化操作的方案,模拟计算结果符合工业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丙酸甲酯和正丙醇酯交换法生产丙酸丙酯的过程中,反应精馏塔的塔顶会产生大量的丙酸甲酯和甲醇共沸物,可通过分离的手段使其中的丙酸甲酯循环使用。提出耦合变压精馏工艺,选用非随机(局部)双液体模型方程(NRTL)热力学模型,利用Aspen Plus V10.0对工艺流程进行模拟研究。以塔釜产品纯度为约束变量,高压塔塔釜能耗最低为优化目标,分别对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等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两塔最优工艺参数如下:常压塔理论板数31,回流比2.5,进料位置第9块塔板,循环物料进料位置第14块塔板;高压塔操作压力500 kPa,理论板数21,进料位置第13块塔板,回流比3.3。分离效果可达到甲醇质量分数99.95%,丙酸甲酯质量分数99.94%。与传统变压精馏相比,本文的耦合变压精馏可节省能耗48.8%。  相似文献   

7.
刘元清  刘林  王勇 《科技资讯》2014,(14):238-239
粗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经收尘冷凝后,大量高沸点氯化物和固体颗粒杂质进入到四氯化钛溶液中,需要经过浓密机沉降分离,但由于浓密机处理能力不足等因素,不能对高沸点氯化物和固体颗粒杂质进行有效分离,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以三氯化铝作为絮凝剂能够加快粗四氯化钛中固体悬浮物沉降速度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在粗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循环泵槽位置增加加水装置,粗四氯化钛水解后,在沉降槽内达到快速沉降固体悬浮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26日,兵团科技局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对新疆天业股份公司承担的“高效组合塔吸收(解析)氯化氢新工艺”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新疆天业股份公司为了解决PVC生产中乙炔与氯化氢反应合成氯乙烯过程中的过量氯化氢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了高效组合塔吸收和解析氯  相似文献   

9.
酒精生产中的杂醇油,是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生的一种高沸点杂质。在酒精生产过程中如不提取杂醇油会影响酒精产量和质量。目前采用的气相或液相提取法,常因塔内温度变化造成提取困难。本发明不用抽取蒸馏塔内含杂醇油的酒精气体或酒液,也不用淡酒回塔复蒸,是一种节省蒸汽,操作简单,杂醇油提取率高的技术。办法是在酒精蒸馏塔的下部、温度在98℃—101℃杂醇油区的塔板上装一杂醇油分离  相似文献   

10.
运用纯物质压力与温度关系式,通过对甲醇加压精制塔的顶部压力、温度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与统计,摸索出相对准确的经验值与纯度经验公式,及时给出在线纯度检测值,便于操作人员快捷调节工艺,稳定生产,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回收三塔(甲醇精馏塔)存在的回流比高、甲醇物料浪费、能耗大的问题,采用NRTL热力学模型,使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对回收三塔内甲醇-水体系进行计算模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优化方案。并且通过性能对比,将BH型高效填料应用于工业甲醇精馏塔的技术改造中。结果表明,改造后塔顶甲醇质量分数实际提高到99.99%,塔底甲醇质量分数降低到0.001%,回流比由2降低到1.2,理论塔板数为65块。技改后生产能力是原来的近两倍,明显提高了分离效率与最终甲醇产品质量,大大减少了化工生产能量消耗,降低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环形狭缝通道内干涸点及其位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蒸馏水为工质 ,对压力范围为 2 .0~ 4 .0MPa ,质量流量 5~ 1 8kg/h ,间隙为 1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影响干涸点 (DO点 )的界限含气量及其位置 (Lcr)的有关因素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技术整理试验数据 ,得到了有关干涸区传热特性的经验公式 ,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误差为± 1 0 % ,此关系式可以用来预测实验范围内的界限含气量及其位置  相似文献   

13.
脱除乙二胺盐酸盐中HCl 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醇钠为中和剂, 中和乙二胺盐酸盐的新方法来脱除HCl. 由于甲醇的沸点低, 乙二胺的分馏提纯易实现,可使能耗降低. 通过中和、脱盐、脱水、蒸馏等操作得到了高纯度的乙二胺, 回收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低沸点烷烃分子结构的碳原子总数、维纳指数W、分子连接性指数1X出发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低沸点烷烃Kovats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1X与低沸点烷烃Kovats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9527.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和预测低沸点烷烃Kovats指数.  相似文献   

15.
低甲醇含量甲醛水溶液的精馏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理论分析,认为在分离甲醇2甲醛2水溶液时,甲醛2水的“亲和”作用使得甲醇相对容易挥发,体系表现出以分离甲醇与甲醛2水混合物为主导的汽液相平衡特征。认为NRTL活度系数模型更适宜该体系。利用PRO/II过程模拟软件对低甲醇含量的甲醛水溶液精馏过程进行的模拟优化按限定条件满意收敛。以模拟分析结果为基础,选择了规整填料塔。本研究的工程实施显著改善了过程的主要工艺指标;提高处理能力约30%(同等塔径下),塔高降低近10m;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具有新型塔内件的高效填料塔技术,将甲醇回收率提高到98%以上,甲醇纯度可达99.8%。同时采用连续水蒸汽直接加热的精馏技术,提高了精馏热效率,节约了热能消耗,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应用本技术可创效益近90万元/年  相似文献   

17.
高效高速波型挡板塔盘在化工生产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波型挡板塔盘气液两相接触流动,传热,传质的机理分析,该塔盘用于分离甲醇-水物系的甲醇回收等,已在全国8个化工厂推广应用了31套塔装置,实践表明其生产能力大,可提高30%-100%;分离效果好,塔顶,塔釜液的质量控制指标为0.1%或0.01%以下,回流比可减少30%-50%;弹性大,压降小,不易堵塔,操作稳定易调节控制;节能降耗,经济效益显著,可在化工,石油化工等的精馏,吸收,洗涤除尘冷却等单元  相似文献   

18.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subcooled boiling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on Pt wires. Some phenomena are observed for the boiling of water-SiO2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on Pt wires.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not any evident differences for boiling of pure water and of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at high heat fluxes. However, bubble overlap phenomenon can be easily found for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at low heat fluxes, which probably results from the increase of the attracter force between bubbles and of the bubble mass.  相似文献   

19.
过冷沸腾蒸汽-水两相流真实含汽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冷沸腾蒸汽水两相流相分布特性计算对核反应堆的热工设计与安全分析非常重要。该研究建立了计算过冷沸腾真实含汽率的非线性热平衡微分方程;基于在过冷沸腾起始点和饱和沸腾起始点分别存在2个拐点的特点,提出了高、低入口过冷度工况下沸腾流道内真实含汽率计算模型,模型中同时给出了饱和沸腾起始点的计算公式。根据该模型获得真实含汽率后可采用漂移流模型得出真实空泡率。在较大的压力、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工况范围内的该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大量蒸汽水空泡率实验数据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以纯金属原子半径、熔点、沸点和原子化焓预测表面张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能较好的拟合实验数据。对40种金属的表面张力进行回想和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的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在纯金属表面张力预测方面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