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对水和油系列的导热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质的升温速率随磁场强度而变化,且磁场强度越强,磁化时间越长,升温速率就越大;磁场作用下能使水和油的比热容和油的黏度降低.同时对有无磁场下的水和油导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水和油在磁场作用下的导热规律及磁场作用下水和油导热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水和柴油在不同磁场强度、不同热流密度的条件下池内沸腾现象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磁场作用下,水和柴油的升温速率都随着磁场强度增强、磁化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明显增大;同时磁场作用能使水和油的比热容和油的黏度有所降低.还对有、无磁场下的水和油导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水和油在磁场作用下的导热规律,最后对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及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板式换热器中蒸汽凝结换热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板式换热器的蒸汽凝结换热试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取蒸汽完全凝结和部分凝结两种典型工况下的换热和压降特性.且就板式换热器中蒸汽凝结过程的换热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了一个在板片槽道中蒸汽凝结换热系数关联式.并推荐用于板式换热器的蒸汽凝结换热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二元混合蒸汽凝结放热机理的基础上,建立混合蒸汽凝结放热模型,分析微分方程组的无因次数,推导出竖直管内二元混合蒸汽膜状凝结放热的特征量,并通过对乙醇/水混合蒸汽的凝结放热实验研究,得到了一个适用于乙醇/水混合物系的凝结放热通用准则方程,同时,应用平衡设计方法进行乙醇/水混合蒸汽冷凝器的设计,对本实验所得凝结放热准则式和传统的竖直管内蒸汽凝结放热准则式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本实验准则式的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冷凝激波管内的水、乙醇蒸汽凝结两相流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蒸汽在自发凝结时,伴有潜热释放,气液两相之间产生传质、传热及动量传递,从而存在耦合效应。本文从两相流的基本方程组出发,导出非定常凝结两相流的特征线及其相容方程组,从而对激波管内凝结两相流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在一凝结激波管试验台上分别对水、乙醇、苯3种工质的凝结两相流进行了实验测试,用光测系统对液滴进行光散射测量,并引入先进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延缓CMT内饱和蒸汽在过冷液面的凝结率,在CMT上部安装了遮流板,并对加装遮流板后蒸汽的凝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与无遮流板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遮流板减缓了蒸汽对近液面层的扰动,减少了热水层的厚度,缩短了系统压力平衡时间,使实验初期水表面凝结换热系数降低了76%~92%。遮流板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堆非能动注水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蒸汽在过冷水中凝结时发生凝结振动,通过实验考察了汽泡的振动限及影响振动频率的有关因素,其结果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闭式两相热虹吸管冷却段内凝结换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垂直布置闭式热虹吸管冷却段内两相流凝结换热特性。讨论了凝结换热系数的预报方法,提出了考虑上升蒸汽速率和液滴夹带现象后的凝结热换系数预报模型,计算表明这两种因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首先,建立了湿蒸汽凝结流动的双流体模型,考虑了湿蒸汽两相流动中相间的速度滑移、耦合以及湍流扩散作用的影响.然后,针对蒸汽透平叶栅中流动的湍流特性,在单相湍流计算中数值模拟精度相对良好的两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基础上,参照颗粒湍能输运方程理论,推导建立了SST k-ω-kp湿蒸汽两相流动湍流模型,模型中引入了液相黏性、导热及扩散系数等拟流体概念.对二维叶栅中存在自发凝结的湿蒸汽流动进行的数值模拟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表现良好,明显优于单流体模型,特别是吸力面的压力分布模拟精度有很大提高,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由于实验数据的匮乏,数值模拟中发现的汽液两相的动力特性以及液相的参数分布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确认了将普通型板式热交换器用于水—水蒸汽凝结放热具有显著节能效果。分析了在板式热交换器中,在水蒸汽的高速流动下水蒸汽凝结换热系数与蒸汽流速、蒸汽压力、冷凝温差之间关系,获得了求解凝结换热系数的关联式,也分析了顺、逆流对压降及水蒸汽凝结放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电流体的EHD强化凝结换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自行设计组装的基于朗肯循环的低温余热发电模型的基础上,以CFC11为工质,进行了介电流体的EHD强化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同温度下凝结换热系数,热流密度与外施电压之间的关系,并对外施电场的功耗进行了分析,为EHD冷凝强化换热理论研究的扩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基磁性流体水平加热棒下的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磁性微粒浓度、外加磁场对水基磁性流体在水平加热棒加热情况下的沸腾传热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磁性微粒浓度、外加磁场对磁性流体的沸腾换热有很大影响.高浓度的磁粒浓度使磁性流体沸腾换热恶化,对于中低浓度的磁性流体,存在一个最优的磁粒浓度,在该浓度下沸腾传热的强化效果最显,施加磁场时该结论仍然成立.施加磁场使磁性流体的沸腾传热强化.  相似文献   

13.
磁性液体相比于传统的传热流体来说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和传热性能,其流动和传热过程还可以通过磁场控制,因此,磁性液体为强化传热带来了新的机遇,众多研究学者对磁性液体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近年来有关磁性液体传热特性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了磁性液体导热系数和对流传热的实验研究方法,得到了不同的磁性颗粒参数、温度和磁场等因素对磁性液体传热特性的影响;详细阐述了磁性液体在有无磁场下导热系数的研究结果,并对影响导热系数的机理进行了归纳;阐述了磁性液体的对流传热在实验和数值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了磁性液体在传热特性研究方面的进一步工作方向,并对磁性液体在强化传热和传热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水平管外轴向对流凝结强化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纯净饱和蒸气沿水平圆管外轴向强制对流凝结换热的强化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适应该种流动形式的强化传热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参数化模型,在ANSYS FLUENT中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换热器壳程流体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分析了折流板间距及弦高对换热效率和壳程流体压降的影响,对于设计传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的换热器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在大温差传热工况下,使用对数平均温差法确定相变传热管的传热性能时产生较大偏差、不能确切的反映实际的传热情况的不足,以及根据测实数据处理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热流密度、应用遗传算法来处理传热性能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冷凝强化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一种双侧表面强化冷凝管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管内外对流换热关联式.  相似文献   

17.
管外轧肋以强化凝结换热的方法应用得非常广泛,但定量描述这一强化过程的理论工作还远远落后于其应用程度.本文从肋管强化凝结换热的机理着手,经过细致的理论分析,对Borovkov 模型作了两个方面的修正:一是肋峰区与肋谷区凝结液压力差项的确定;另一是水平肋管底部凝结液附着区域的求取方法.从而建立起全面描述水平肋管外凝结换热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求解.修正后的模型较原模型更加合理完善.为验证理论工作的准确程度,通过实验测定了平均凝结换热系数,并与理论计算值作了比较,比较结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水平冷凝强化传热管的传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11为工质,测试了饱和蒸汽状态下水平冷凝强化传热管-低肋管、C管、以及双侧强化传热管GC管的传热性能。并与同工况条件下测得的光管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被研制的GC管总传热系数比光管提高4倍多;而相应的管内侧冷却水流动阻力系数平均为光管的7倍多。最后运用熵分析法对水平冷凝强化传热管的强化传热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GC管的强化传热性能优于DAC管(另一双侧强化传热冷凝管)等水平冷凝强  相似文献   

19.
水和水基磁性流体池沸腾传热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水和水基磁性流体进行了池沸腾传热的对比实验研究,以此来确定水基磁性流体的沸腾传热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相同热流密度时,水基磁性流体的沸腾换热系数要比水至少增强2倍,且随热流密度的增加,其强化沸腾换热的能力增大.施加磁场后进一步强化磁性流体增强沸腾传热的效果,增强倍数可超过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