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招差术或称内插公式是朱世杰《四元玉鉴》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传统数学代表性成果之一,关于该术的立术之原尚有不同意见,作者认为,其立术当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分割求积法及贾宪三角形之应用有关。据此,作者给出朱世杰内插公式一种推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同文算指》主要是一部翻译作品,大部分内容来自丁先生的《实用算术概论》,同时也参考了一些传统的数学著作。事实上,《同文算指》有更广泛的资料来源,是李之藻试图会通中西数学的一部著作。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指出《同文算指》中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来自德国数学大师斯蒂弗尔的《整数算术》。这种方法与传统算学中的立成释锁法类似,李之藻认为比传统的方法更先进而收录。明清时期的算学家根据《同文算指》的记录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推广,从而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李之藻会通中西数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该文着重于用初等数论方法严格核对黄宗宪的反乘率新术,指出它同欧拉的一个一次同余式组解法是一致的,尽管在时间上晚于欧拉,但思路有所不同。黄宗宪是从研究改进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出发,得到反乘率概念,再独立研究出反乘率新术,在计算上更体现出传统数学的算法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阿尔·徒思和宋元数学家为例,对阿拉伯与中国代数方程数值解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二者在方法的一般性和所讨论的根的范围上是相同的,而不同点则在于方程的布式和分类。他们分别受到各自传统开方法的启示,且又沿着不同的途径发展,即阿尔·徒思的整个计算程序力求和早期传统的开方法相吻合,而宋元数学家则对早期传统的开方术作了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沿着一条机械化、程序化的道路进展。该文还分析了为什么中国学者实现了由开高次方到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的突破,而阿拉伯学者却未能实现突破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和算极数术与中算极值概念萌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和算求多项式函数极大极小值方法,分析了和算极值方法的数理基础与立术原理,认为建部贤私(1664-1739)求多项式函数极值的费尔马方法源于《授时历》求太阳、月亮中心差问题,他通过观察与归纳,获得这类极值问题的一般性解法,其中求多项式函数稳定点方法与关孝和方程论的“适尽诸级法”一致,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偶合。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东方传统数学中的变量数学萌芽及其未能继续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开方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内容,最先出现在《九章算术》中的《少广》章,他是中国传统数学中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的一个分支.后来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演变为求解一元高次方程一个实根的增乘开方算法.如果方程恰好只有一个正的实根,解决起来顺理成章.如果方程有两个正根,开方术得到的是哪一个根?为什么这一个就是所要求的根?如果方程有多个...  相似文献   

7.
和算解伏题是关于多元高次联立方程组求解问题,因其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导入了行列式算法而向为学术界所重视。文章从数学机械化这一视角对其提出新的认识,重新讨论和算解伏题的消元理论问题,认为和算解伏题是中算代数化几何与以元天术为核心的代数演算的机械化数学传统的后续发展,关孝和给出了多元高次方程组消元的一般性程序,从而构筑了和算后期计算几何发达的基础,比诸行列式理论,解伏题的数学机械化思想的价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秦九韶解一次同余组的大衍求一术被西方学者所理解,并不是一件顺利的事。1852年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在《北华捷报》上撰文,介绍孙子“物不知数”题的解法,但未能具体介绍求乘率的求一术;德国学者毕尔那茨基在译伟烈亚力的论文以及法国数学特凯在转译毕氏的德译文时都了该解法。德国数学家马蒂生在有毕氏译文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毕氏的错误,并证明了中国解法与高斯解法的一致性,还对模不两两互素的情形作了解释,从而为“中  相似文献   

9.
从秦代至清中期,中国至少有24部算书共包含有上百道运动学算题。这些算题涵盖了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和变加速运动三类内容。古人运用各种数学方法求解这些算题,无论是解题思路、思维方式,还是知识体系都与近现代运动学有明显的不同。文章将这些算题的传统数学解法与近现代物理解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对于匀速运动问题,数学解法与物理解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匀变速运动和变加速运动问题,数学解法与物理解法则有本质的不同。由此反映了古人独特的物理认知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中国古人对运动现象的认知方式是数学性的,而非物理性的,因而未能提出一般性物理概念,提炼出一般性物理问题,长期停留在一个认识水平上,无法发展成一般的运动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十卷本最近面世。它基本上反映了自20世纪一十年代新文化运动起到六十年代中期约半个世纪中中国数学史的研究状况。通过李俨、钱宝琮以及在他们影响下的一批学者的工作,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面貌搞清楚了。也就是说,对中国传统数学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对晚清割圆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察的基础上,指出其方法和内部结构上的弱点,即割圆术中的分析、归纳和概念三者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不能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和理论基础。并以此为例,提出了中国传统数学具有的“抗变性”,而这种抗变性是中国发展近代数学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两个正余弦函数经验公式、两个正弦函数内插法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精度的比较和改进、分析与评价等4个方面介绍清初数学家李子金在三角函数选表法方面所做出的独特成果及研究过程。最后指出:李子金研究新的三角函数选表公式的目的是便于进行天文观测和生产实践中应用;他的数学研究思想体现了“中西会通”时代数学研究的特点;两个经验公式体现了我国传统数学中“衰分术”思想,形式新颖;“四差通用法”公式,独立于朱世杰,把中国内插法计算公式推进到四次;三角函数造表法公式,既与早期西洋传入的按“六宗率”、“三要法”计算风格不同,又与后期引进的幂级数计算公式有别,具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3.
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最早把西方的数学带到了中国,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交融的纪元,给中国传统数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让西方教学文明在东方闪耀;他用数学赢得了民心,影响了一批中国数学家的成长,推动了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四元术的一般性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元术是传统中国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与西方文字代数的比较,探讨了四元术在表达、运算和解决问题诸方面的可能性,局限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程序化意义来研究和解读《数术记遗》所记载中国古代算法十四种,突显了中国传统数学以能行性的权械化为其主要特征.并指出:我国古代数学对十进位置计数程度的驾驭,已达到“熟则变,变则通”的纯熟地步。  相似文献   

16.
在《积较术》中,基于独特的差分定义,华蘅芳构造了一个与Newton有限差分公式完全不同的差分体系,针对各种数表的使用,华蘅芳设计了一种”乘表相加“的计算方法。算理分析表明,这一算法与近代矩阵乘法一致。对《积较术》 中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分析,揭示了清末传统数学研究所的生长点及其在向近代数学转变过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徽"术"中求术的方法和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数学,就其知识而言,属初等数学;就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言,则相当高深。本文论 述刘徽“术”中求术的方法和技巧,揭示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末黄宗宪的《容圆七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数学家黄宗宪在<容圆七术>中,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容圆问题从几个方面做了推广,特别是用西方数学的圆锥曲线、轨迹方法及逻辑推理等知识解决新的容圆问题,其中不乏颇具新意的创见和成果.我们由此也可看到我国清末东、西方数学交融时期的许多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数学家在数学哲学观念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这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数学家所理解的数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及存在方式与具有一致相通性。这种一致相通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本体可以由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推导出来,其结论就是中国传统数学研究对象是数,存在方式为抽象的存在于可感事物之中。而且这种方式推导出的以上结论与个别中国传统数学家所理解的数学对象及存在方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更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程序思维为主线,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筹算制及其学术的最重要成果《九章算术》。并指出:中国传统数学沿着《九章算术》所开辟出的方向,走上了一条不甚博大但不乏精深的程序化数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