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阔盘属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河麂等反刍动物胰脏中,也能感染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阔盘吸虫病.我国牛、羊寄生的阔盘属吸虫虫种,目前已知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eum)、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福建阔盘吸虫(E.fukienensis)和圆睾阔盘吸虫(E.sphaericrchis)5种,其中以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最常见.  相似文献   

2.
牛羊胰脏吸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本文报导了本省沿海地区屠宰场、乳牛场及农场或生产队等处的淘汰牛、乳牛和耕牛的阔盘吸虫病感染情况。屠宰埸中淘汰牛阔盘吸虫的感染率为62.22%—72.22%;乳牛场乳牛的感染率为66.67%—70.88%;农场及生产队中耕牛的感染率为14.2%—18.6%。 2.经过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内生活史研究证实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ec及中华蜗牛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 Pfeiffer是本省牛羊胰脏三种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及枝睪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的第一中间宿主。阔纹蜗牛和中华蜗牛的天然感染率在屠宰埸牛舍附近分别是1.27%—3.46%和0.59%;在乳牛场分别为5.06%和7.41%;在生产队及农场耕牛放养埸分别为0.54%—0.89%和0.08—0.11%。在福州南台岛的阔纹蜗牛中曾发现天然感染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的子胞蚴和尾蚴等幼虫期。 3.东北双辽草原中经调查得知丽光属蜗牛(Ganeselld)是当地绵羊的胰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丽光蜗牛感染此两种吸虫幼虫期的感染率分别为2.65和7.19%。 4.本文详细比较了上述三种阔盘吸虫成虫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异情况。也详细地比较了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在第一中间宿  相似文献   

3.
本文补充叙述了胰阔盘吸虫生活史各发育期的形态特点,并报导在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南部地区牧场上胰阔盘吸虫的贝类宿主经调查和试验证实是枝小丽螺(Ganesella virgo(Pilsbry)),昆虫宿主种类是中华草螽(Conocephaluschinensis),讨论了胰阔盘吸虫与其他阔盘吸虫的虫种以及黑龙江兴安岭南部牛羊胰吸虫病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福建双腔科吸虫及六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双腔科(Dicrocoelidae Odhne,1911)吸虫对于畜牧业生产及人体保建卫生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们除对与人畜关系密切的一些种类如寄生于胰脏的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1889)Looss,1907),腔阔盘吸虫(E.coclomaticum  相似文献   

5.
牛、羊胰脏枝睾阔盘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我省北部山区浦城县九牧公社所发现的牛、羊及野生反刍动物獐,麂枝睪阔盘吸虫病纯一的流行区,当地耕牛本吸虫病的感染率高达83—100%,平均93.6%。病牛普遍瘦弱无力,经常死亡。首次报导了:枝睪阔盘吸虫的全部生活史及其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同型阔纹蜗牛自然感染枝睪阔盘吸虫幼虫期,经人工感染试验发现针蟀是本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并介绍了人工感染的针蟀喂饲则断奶的山羊羔的试验。对本病的传播媒介针蟀种类进行观察,认为是和小针蟀(Nemobius caibae)同种。此外,叙述寄生在耕牛胰脏表面小胰管中一种圆睾阔盘吸虫新种。  相似文献   

6.
肝片形吸虫种类鉴定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肝片吸虫种类的特异PCR方法,以肝片形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前后盘吸虫,胰阔盘吸虫,日本分体吸虫,牛弓首蛔虫、大片吸虫gDNA为对照,用肝片形吸虫特异性引物ITS-1、ITS-2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透射仪观察;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肝片形吸虫gDNA的浓度,然后将gDNA原液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筛选最佳条件,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只有肝片吸虫样品有特异性条带,对照样品均呈阴性;可以检测到的最低DNA浓度分别为1.17 ng/μL、0.59 ng/μL.  相似文献   

7.
外睾吸虫(Exorchis sp.)是控制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 ponicum)在其宿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体内发育的一个有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掌握外睾吸虫种群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血吸虫病的生物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鲶鱼(Silurus asotus)肠道内寄生的外睾吸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外睾吸虫在鲶鱼体内的感染率、种群平均密度和感染强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外睾吸虫在不同体长宿主体内的感染率变化范围在65.38%~91.98%,宿主体长在270mm以下时,外睾吸虫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外睾吸虫在宿主体内的频率分布表明,多数宿主只感染少量的外睾吸虫,而较大量的外睾吸虫只感染少数的宿主.吸虫种群在不同月份和不同体长宿主体内的分布类型均属于聚集分布,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精巢细胞染色体空气干燥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两种寄生吸虫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果表明:片形吸虫体细胞染色体,2n=20,包括三对中着丝点、一对亚中着丝点、五对亚端着丝点、一对端着丝点染色体,这和前人报道的片形吸虫染色体形态有些差异。另外,群体中有65.3%的虫体细胞染色体为三倍体,3n=30。观察片形吸虫的配子形成,发现二倍体个体细胞减数分裂能正常进行,形成单倍体配子;三倍体个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也没有配子形成,推测二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繁殖,而三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并认为我国存在的两种片形吸虫: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有三倍体和二倍体两种,分别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寄生蠕虫对于家畜的危害较为普遍,要想增加畜产质量,提高家畜的役使能力,研究家畜寄生虫病,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几年来我们在西安与汉中屠宰场中采到一些标本,其中吸虫纲五种、绦虫纲四种、线虫纲二种、棘头虫纲一种。在汉中屠宰场采到的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姜片虫、猪囊虫、细颈囊尾蚴、猪蛔虫等。在西安屠宰场采到的有姜片虫、矛形复腔吸虫、猪囊虫、扩展莫氐绦虫、细颈囊尾蚴、猪蛔虫、捻转血矛线虫及大棘吻棘头虫等。现将这些标本加以整理鉴定,并提出粗浅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所带来的人类基因组和相关研究技术方面的进步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雄性干细胞发育和分化机制的理解,并提高了我们对此类机制进行研究的能力。本书对后基因组时代雄性生殖腺及干细胞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着重介绍了精子发生生物学的发展,试图建立一个干细胞发生模型,并对与基因在干细胞发生中的作用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Y染色体基因在雄性生殖中的作用、精原干细胞和雄性干细胞的基因表达及生殖过程和干细胞肿瘤中干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等。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应用组织学技术,对四例不同时期野生成体雄性黄鼬的生殖腺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生殖腺在11月份处于静止期,自12月份开始发育,翌年1月份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结构变化显著,至同月中旬在附睾尾部出现精子,即生殖腺已具成熟.该结果较一般资料所述的雄鼬发情时间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了花背蟾蜍(Bufo radde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迁移、生殖嵴的形成、初生性腔的形成及性腺的分化。以期待提供更多有关花背蟾蜍的生物学资料。结果表明:花背蟾蜍生殖嵴是由PGCs迁入至腹腔静脉腹侧的背肠系膜后,与此处的体细胞共同形成。当蝌蚪发育至Gosner 23期时生殖嵴出现;Gosner 27期生殖嵴中央部位可观察到小的裂隙,即初生性腔;Gosner 33期在部分个体的原始生殖腺中可观察由初生性腔演化而成的次生性腔,将分化为雌性的标志;Gosner 38期部分个体原始生殖腺中可观察精小囊以及初级精原细胞,即将要分化为雄性的标志。花背蟾蜍生殖腺的分化和发育与中国林蛙、泽蛙等两栖类基本相同,但在生殖嵴和初生性腔的形成均早于它们。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有M个连锁群时,F2代方差组成的数学模式;以果蝇为材料,研究了F2其腹部刚毛数量遗传方差的组成,对其进行了分解,获得了第二染色体遗传方差VⅡG、第三染色体遗传方差VⅢG、以及雌性X染色体遗传方差VX♀(G)和雄性X染色体遗传方差VX♂(G).  相似文献   

14.
大蒜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基因的载体.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标志之一,特别是在真核细胞中.因此深入认识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对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细胞增殖、个体的发育和生殖过程的平衡控制都有十分重要意义.本实验以大蒜根尖为材料,介绍了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标本的制作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材料易得,成功率高,适用于对正常植物组织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波纹巴非蛤雄性生殖腺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波纹巴非蛤雄性生殖腺 (精巢 )由树枝状分枝的生殖泡囊、生殖管和输精管构成 .生殖管反复分枝成生精小管和末端膨大的泡囊 .雄性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等时期 ,精原细胞具有A型和B型两种类型 .对 113个雄性标本生殖腺进行观察 ,发现 10 4个雄性个体 ,9个雌雄同体个体 ,同时首次发现在波纹巴非蛤雌雄同体的同一滤泡中 ,雌、雄生殖细胞呈环形分层区域分布 .初步讨论了雌雄同体现象与性转换现象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6.
鲤鱼中5个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RY/Sry基因已被公认为是哺乳动物的睾丸决定因子(TestisDeterminingFactor,TDF)基因,它的正确的时空表达是雄性生殖腺形成的关键,即导致哺乳动物胚胎性别决定的开关基因.作为一个大基因家族的首位成员,它的发现诱发了Sox基因家族的研究热潮.Sox基因家族是在动物中发现的一类新的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家族,其产物具有一个HMG基序保守区,参与诸如性别决定、骨组织的发育、血细胞生成过程、神经系统的发育、晶状体的发育等多种早期胚胎发育过程.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较低的一类生物,除了个别种类出现了与性别相关的染色体外,绝大多数都无异形性染色体,说明了鱼类正处于性别染色体进化的重要时刻.研究鱼类中的Sox基因对于研究SRY的发生、性别染色体的进化以及性别的决定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兼并引物PCR的方法,参照Sox基因的HMG-box区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鲤鱼(Cyrinuscarpio)的基因组进行扩增,获得5个新的基因片段.经过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证明它们是鲤鱼的Sox基因并分别命名为CcSox3、CcSox4、CcSox11、CcSox14、CcSox21.与鲤鱼中的这些Sox基因具有最高同源性的基因分别是OlSox3,同源性为94.03%;CvSox4基因,同源性为88.06%;DrSox11基因,同源性为97.01%;MmSox14和HsSox14基?  相似文献   

17.
对2010-2011年分布在湖南、广东交界处南岭地区的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雌性个体生殖腺进行测量,观察了其生殖腺的大小、重量、以及发育程度的变化,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进行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5-8月份为生殖腺的快速生长期,产卵在8-9月进行.雌性体长113 mm以上时性腺开始膨大,150 mm以上时性腺成熟,卵可以分成3种类型,每次成熟卵粒38~60粒.参照不同发育阶段硬骨鱼卵母细胞的划分办法,该种动物卵母细胞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6个时相.  相似文献   

18.
西施舌生殖腺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导了西施舌生殖腺发育的季节性变化。根据滤泡发育程度,生殖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状态及其在滤泡中数量的多寡,把生殖腺的发育过程分为五期:(1)增殖期;(2)生长期;(3)成熟期;(4)生殖期;(5)休止期。生殖腺的季节性变化与水温有密切关系,性腺发育最适宜的水温是20-24℃。据此作者认为2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精养亲贝的重要时期;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诱导亲贝排放精、卵的可能期。作者也观察到西施舌的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近代对控制生物遗传和进化的转座因子的研究动态.着重比较转座因子在高等和低等生物中具有极其相似的遗传效应.借以阐明它在生物遗传与进化中所起的可能作用,它与人类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某些恶性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杂色鲍♀×盘鲍♂杂交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过程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杂色鲍♀×盘鲍♂种间杂交受精主要表现出两性融合的特点.盘鲍精子进入杂色鲍卵子,9 min后中心粒发育为星光;精子头部逐渐膨大、液化形成雄性原核,39 min后与雌性原核会合,而后融合.约3.2%的受精卵中观察到1个受精卵中同时存在3个即将融合的原核,这可能是多精入卵或卵子染色体组自发加倍的结果.42 min后开始第1次有丝分裂,此时在极个别发育卵中发现固缩的染色质小体、微核、或分离不同步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