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民俗文化创新与转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的存在状态体现着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文章探讨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的保存与利用,如何面对这种冲突,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来找寻一条城市文化转型的原创之路。传统与现代结构性转型表现在:城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碰撞;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的诠释、变通两个方面。未来城市建设要把握好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原型建筑与标志建筑的关系及其文化传承意义,讨论了传统建筑的保护策略和城市发展与传统城市文化命脉传承的关系问题.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新的建筑应注意传承城市的地域文化传统,保存城市历史文化的命脉,保持古建筑群的用途和功能,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保护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和乡村的建筑数量呈快速增长。对于每年数量巨大的建筑,由于其使用性质、建筑材料、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的不同,不可能都要求它高标准、高档次。但是,在打着“现代化”、国际化”的旗帜的当今城市建设中,那些被称为“经典楼盘”、人居经典”、“国际花园”、标志性建筑”的建筑物,应该名副其实,在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方面作出榜样,成为这个时代的建筑代表作载入城市建筑发展史册,成为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载体。可惜,在我们的城市中这样的建筑实在太少了。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恰好在如何巧妙处理建筑与环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周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周易》对中国古代帝王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周易》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关系,并以中国古代最高水平的皇家建筑———天坛、故宫为例,论述了其建筑设计中的易学思想。通过对天坛、故宫等与中国古代易学思想相结合的特殊建筑的分析,使我们看出,这些建筑从名称到布局处处遵从易学思想,中国古代帝王对易学思想的崇仰由此可见。不仅皇宫建筑如此,皇宫所在地的城市建筑同样体现了易学思想,明代京城的建筑设计布局与易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和建筑文化的民族性,是我们的城市和建筑真正走向世界的标志。我们的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决策者和广大群众在了解学习外国的好的建筑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判断外来文化的优劣,并从分析、判断中找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东西,加以选择、发扬,从而不断提高民族建筑文化的活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本文提出了对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场关于建筑文化与城市生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于6月11日会同杭州市城科会举办了“东部科技沙龙”,主题是:根据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的战略方针和树立城市优美形象的要求,探讨“城市建筑文化与生态环境”。座谈:建筑文化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建筑形象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和建筑精品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典型实例等等。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唐葆亨、原杭州市副市长王邦铎、著名园林建筑专家施奠东、卜昭晖,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常杰、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梅钧安等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议气氛十分热…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表征,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的沉淀,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是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象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为例,联系实际论述了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气候条件、地域文化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寒地城市广场附属建筑的形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从而明确寒地建筑形态的地域特征,并对寒地城市广场附属建筑形态创作的合理性和丰富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亚斌 《科技资讯》2006,(28):171-172
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特殊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城市特色和性格,本文通过城市格局、建筑特色和城市文化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天津的城市特色,并就如何协调好城市建设和保护的关系,延续城市的文脉,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姜君良 《科技信息》2009,(5):263-263,232
从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及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以寻找建筑与环境内在的关联性,从而处理好空间环境因素在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空间关系和社区文化形态两方面,探讨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各自一位和整体设计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两者之间应是一种“松弛的限定,限定的松弛”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市建筑环境中建筑实体与城市形体环境关系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建筑实体与实体之间的构成关系和组合特征,从理论上为建筑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消费模式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过渡,世界也进入了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这都要求建筑与文化实现高度融合,实现艺术表现。欲如此,必须借助某种手段、方式或媒介,而文化创意就是实现建筑与文化融合的中介、桥梁。以文化创意推动建筑与文化的融合,实现建筑与文化的艺术表现,必须找到融合的具体模式。鉴于完成一座建筑,一般都要先设计图纸,对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材选择、建筑工艺、装饰美化等问题形成预案,建好后还要进行推销,最后才能人住或用作他用,因此,建议从这几个环节着手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思潮涌动,发掘民族“文化岩层”的热潮就持续兴盛。从乡土民间到伤痕怀旧,社会的迅速发展继而带动了“城市”新型概念与“回望”原生情感的诞生,“城市书写”逐渐被以迟子建为代表的一群作家推上文学舞台。其中,哈尔滨凭借其城市历史的独特性,加之迟子建独有的城市体验,对“冰城书写”形成了双层制约,使得该文学建构更好地契合了城市本身的生活形态与历史变迁。借由历史叙事与文学创作进行横纵双向建构,通过对印象哈尔滨的本真溯源,以全新思维构架出“对抗与重构”的隐含模式,囊括了哈尔滨文化、艺术、建筑、血脉、信仰、情感等多方面在内的新旧交替与内外变化。“抗衡与变容”无疑是对迟子建的哈尔滨书写中“城市反响”与“城市动荡”的集中概括,在自身发展与外国入侵的历史大背景下,透过新象旧貌的对抗与融合,体感在冰城之间集糅美爱、丑恶及罪罚的人性百态与柔情坚城的人城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一直处于重物质轻文化、重管理轻服务的状态,而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单位,其文化建设对于打造和谐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视阈下,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睦邻友爱、充满亲情的和谐社区关系;有助于打造相敬相亲的社区新氛围。在充分阐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视阈下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地区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阐述建筑设计中受“地区”影响和启发的观点,首先从人类历史和城市的角度讨论了地区建筑的价值观,主张各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应该在建筑中加以反映,并指出这受城市管理者观念的影响,总结了笔者建筑创伤中地区建筑理念与作品的联系,认为建筑设计可以从地区特点中寻找灵感。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其历史文化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沙的历史风貌不复存在,众多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文化生态和城市文化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加强成片大范围历史建筑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长沙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研究为主题,在对国内外的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从城市整体环境、空间型态、建筑构成和交通组织等物质环境的角度以及历史、地域、社会生活等人文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城市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原则,以期使城市空间变得更为美好宜人。  相似文献   

19.
客家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社会、文化是建筑的一个主要形成因素,在一些复杂的建筑现象之后,多有一些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文中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客家社会、文化与建筑之间的种种关系,试图找出客家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着重从客家人的礼制、家族和风水观念三方面,详尽地讨论客家传统聚落、住屋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提出这三大观念是客家建筑文化的主要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平 《世界博览》2010,(22):86-86
中国文化偏好大,北京就一直以大为荣:城市大、街道大、建筑大、公园大、剧院大、广场大、机场大……什么都喜欢大。一些人动不动就爱说“天子脚下皇城根儿”,这也是一种大,从潜意识里认定北京人比其他城市的人“大”。我是觉得北京的城市太大了,大到已经影响了生活品质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