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通过油包水(W/O)乳状液膜体系分离丹参水提液中丹酚酸B的方法。通过对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表面活性剂山梨糖醇酐油酸酯(Span80)用量、载体三辛胺浓度、油内比、乳水比和迁移时间的优化,获得了一个高效的乳状液膜体系。最优提取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0.012 5 mol/L,山梨糖醇酐油酸酯质量分数4.0%,三辛胺浓度0.01 mol/L,油内比10:6,乳水比1:4,迁移时间10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乳状液膜体系能快速有效地从实际样品中提取分离丹酚酸B。 相似文献
2.
丹参茎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丹参茎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含量,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286 nm.以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媒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丹参茎叶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A_2B_3C_2,即12倍量的2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指标成分提取率较高,可为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高效提取大蒜素,选用大蒜为原料,乙醇溶液为提取液,采用超声辅助渗漉法进行提取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乙醇用量三个因素对大蒜素提取率的影响。选用响应面法,基于单因素试验探究的结果,优化大蒜素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0 g蒜泥在40℃超声酶解30 min后,加入20 mL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超声55 min,经165 mL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溶液渗漉提取,大蒜素提取效果最佳,得率为0.439 mg/g。 相似文献
4.
丹参减压提取与常规提取比较研究 《山东科学》2015,28(2):26-30
本文对比了减压法与常规法提取中药丹参得到的丹酚酸B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干膏得率、提取液透光率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优选减压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 %、料液比1:10、真空度0.07 MPa、温度为50 ℃、提取时间1.0 h。在相同的溶剂条件下,丹参采用减压提取与加热回流提取,丹酚酸B的提取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相当,高于超声提取和温浸提取;减压提取法的干膏得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超声提取和温浸提取,但是低于加热回流提取。综合比较,减压法具有丹酚酸B提取率高、提取液澄清和杂质少等特点,优于常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5.
渗漉法提取黄连中小檗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渗漉法提取黄连中小檗碱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确立试验体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结果选择不同的提取条件盐酸小檗碱提取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最优提取工艺是:粉碎度为最粗粉、溶媒量为12倍、渗漉速度为5mL·min^-1。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从丹参中提取高纯度丹酚酸B的新工艺,采用水提-壳聚糖絮凝-过滤-浓缩-醇沉-萃取工艺制得丹酚酸B含量在80%左右的丹酚酸提取物EB80。用硅胶柱层析法精制EB80,得到丹酚酸B含量为96%的提取物EB96。EB96的IR、M S1、H-NMR测试结果表明:其分子结构特征、相对分子质量与丹酚酸B相同。本工艺便于工业化实施。 相似文献
7.
炮制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炮制过程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按照现行药典对丹参药材的炮制要求,经过加热后丹参酮IIA的含量显著降低,经过水洗后丹酚酸B的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炮制对丹参药材的质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促进丹参制剂的发展。方法:采用SIP1905型大孔树脂用于丹酚酸B的提取分离,用HPLC法测定含量,考察大孔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采用SIP1905型大孔树脂在4倍量的15%的乙醇洗脱条件下进行洗脱,得到的丹酚酸B的纯度为86.20%,精制度为252.62%。结论:SIP1905型大孔树脂能明显提高丹酚酸的收率和纯度。可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白花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不同白花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本实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采用色谱柱(150mm×4.6mm,51μm);检测波长丹参酮ⅡA为270nm,丹酚酸B为286nm;流动相:丹参酮ⅡA采用乙腈-水(74:26),丹酚酸B采用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的条件。结果表明,白花丹参不同炮制品中丹参酮ⅡA含量高低为:原药材〉生品饮片〉米炒品〉酒制品,丹酚酸B含量高低为:原药材〉生品〉酒制品〉米炒品。说明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赤参水提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影响.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接种入96孔板,24 h后加入赤参水提物,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法,计算肝癌细胞生长存活率;Acridine orange/ethylene dibromide(AO/EB)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细胞Bcl-2、Bax、p53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赤参水提物可剂量-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增殖;1.0 mg/mL赤参水提物处理HepG2细胞24 h后,细胞荧光染色出现了明显的凋亡细胞;赤参水提物处理HepG2细胞后,Bcl-2 mRNA表达量剂量依赖性地减少,而Bax和p53 mRNA表达量剂量依赖性地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导致丹参连作障碍的邻苯二甲酸与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相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确定邻苯二甲酸的来源;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及临界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丝生长抑制实验中培养体系在菌丝生长前后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植株地上部含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8.264%;地下部含有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邻苯二甲酸浓度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方式,在其浓度为0.1 mg/mL时,立枯丝核菌菌落数最多且菌落直径最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邻苯二甲酸的加入促进了立枯丝核菌生长繁殖,但其含量没有降低,证明邻苯二甲酸不是给立枯丝核菌生长提供碳源,而是起到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为克服丹参连作障碍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丹参植株邻苯二甲酸与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互作研究 《山东科学》2010,33(5):34-42
为探讨导致丹参连作障碍的邻苯二甲酸与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相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确定邻苯二甲酸的来源;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及临界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丝生长抑制实验中培养体系在菌丝生长前后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植株地上部含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8.264%;地下部含有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邻苯二甲酸浓度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方式,在其浓度为0.1 mg/mL时,立枯丝核菌菌落数最多且菌落直径最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邻苯二甲酸的加入促进了立枯丝核菌生长繁殖,但其含量没有降低,证明邻苯二甲酸不是给立枯丝核菌生长提供碳源,而是起到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为克服丹参连作障碍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以白花丹参不育变异品种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KT/NAA比例、活性炭添加及琼脂浓度对防治白花丹参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作用。结果表明,当KT浓度为1.5 mg·L-1、NAA浓度为0.5 mg·L-1、培养基中添加0.3%活性炭、琼脂浓度为0.8%时,白花丹参组培苗增殖系数较高,玻璃化率低,炼苗成功率最高。因此, MS+KT 1.5 mg·L-1 +NAA 0. 5 mg·L-1+琼脂0.8%+活性炭0.3%的培养基可以有效防治白花丹参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盆栽实验考察不同水分和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丹参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丹参生长量、全氮、全磷、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来研究丹参幼苗的生长及品质.结果发现,相同水分及施磷水平下,接菌株的株高、根长、根冠比、全氮、全磷、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未接菌株.相同水分不同施磷水平下,随施磷量的增加,丹参株高、根长、根冠比、全氮、全磷、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均先升高后下降,在第二施磷水平(P2)为0.15 g/kg时达到最大,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最大分别为1.842%和0.354%.不同水分相同施磷水平下,接种株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未接菌株,70%田间持水量下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含量较高.70%田间持水量及施磷质量分数为0.15 g/kg时接种株的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质量分数最大,分别为0.252%和6.166%,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016%和1.516%.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丹参及其复方制剂中水溶性有效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体系,分离测定了中药丹参及其复方制剂中3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电泳条件 25 mmol/L磷酸-硼酸盐缓冲液(pH 7.0),压力进样(250 kPa*s),17 kV恒压电泳.采取柱上紫外检测方式,检测波长280 nm.在50~500 mg/L范围内,对3种成分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AM真菌促进丹参生长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非灭菌土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施P量与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摩西球囊霉对不同施P水平下丹参生长有显著影响,能够提高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但高施P量... 相似文献
17.
丹参花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山东科学》2017,30(4):19-25
采用单因素法和L_9(3~4)正交试验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参花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考察不同提取溶液、浸渍时间、蒸馏时间和料液比对丹参花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应用DPPH法研究丹参花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并比较不同提取溶液所得挥发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影响丹参花挥发油收率的主要因素为蒸馏时间,其次为料液比、浸渍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渍6 h、蒸馏8 h、料液比为1∶18,此条件下丹参花挥发油的收率为0.0935%。DPPH实验表明丹参花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能力与挥发油浓度呈正相关性,蒸馏水、饱和氯化钠溶液、pH=1的硫酸水和pH=1的饱和氯化钠硫酸水4种提取液所得挥发油对DPPH的IC_(50)值分别为1.07、1.03、1.45、1.40 mg/m L。通过验证实验表明,优化所得丹参花挥发油提取工艺稳定、易行。 相似文献
18.
溶剂萃取中分配比与有机相中溶质浓度间关系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处理大量有关液-液两相平衡数据,提出在一定温度下,当某一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个溶剂之间进行分配时,两相达到平衡后,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比对数(lgD)与溶质在有机相中浓度对数(lgCo)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对模式中参数:萃取常数A、选择因子B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等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