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实现了纳米碳酸钙表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改性,对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并对接枝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MMA接枝聚合改性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红外分析和碳酸钙表面接枝聚合物的。H-核磁分析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大于MMA水相均聚物,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均聚物宽;随着MMA单体用量的增加,纳米碳酸钙表面PMMA接枝率增加,接枝密度增加,但PMMA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接枝聚合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自制的纳米掺锶羟基磷灰石(Sr-HAP)粒子的分散性和蛋白吸附能力,采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接枝技术,在Sr-HAP粒子表面接枝了丙烯酸(AAc),并对接枝了丙烯酸的纳米粒子Sr-HAP-AAc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悬浮稳定性的表征研究.结果发现:SrHAP-AAc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增强和稳定性变好,并且对目标蛋白的吸附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位乳液聚合在纳米碳酸钙(CaCO3)粒子表面接枝包覆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借助于FT IR1、H-NMR、TGA和GPC等手段研究了PMMA界面层结构、热稳定性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纳米CaCO3粒子表面接枝的PMMA以间同(rr)立构结构为主,其含量约52.8%;热稳定性介于无皂和有皂乳液聚合之间,热分解温度比无皂乳液聚合的PMMA高约50°C,其分解主要由PMMA亚乙烯基链端的β-断裂及自由链断裂引起。纳米碳酸钙表面接枝的PM-MA分子量比均聚物大,分布也较宽。纳米CaCO3粒子的存在对PMMA的微结构没有影响,但对PMMA的热稳定性、分子量及其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尝试用Ar等离子体技术与紫外光照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无光引发剂的条件下、在PMMA表面接枝丙烯酰胺(AAm),以改善材料表面的抗静电性能。探讨了等离子体预处理时间、放电功率、气体压强、AAm单体浓度和紫外照射时间对材料表面电阻率的影响。通过ATR-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研究了PMMA接枝AAm前后表面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变化。抗静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接枝丙烯酰胺可以使PMMA材料的抗静电性能显著增强,表面电阻率下降了3~5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氨基化MCM-41介孔分子筛(NH2-MCM-41)接枝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并用于水中重金属Cr(VI)的去除。NH2-MCM-41成功接枝于超滤膜表面,并在表面形成均匀的亲水层,显著提高了膜的抗污染性能,过水通量衰减率从51.4%降低到了24.8%。在pH值3.5,初始浓度20 mg/L时,改性超滤膜对Cr(VI)的吸附可以在5 min达到快速平衡,吸附容量达到2.8 mg/g。超滤实验表明,NH2-MCM-41改性超滤膜对低浓度Cr(VI)进水可以实现进一步净化,在超滤运行时长达到11 h,出水Cr(VI)浓度始终维持在0.5 mg/L以下。因此,本研究通过在膜表面接枝氨基化的MCM-41分子筛,可以有效提升膜的抗污染能力和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纤维素纳米晶体(CNC)表面接枝聚苯乙烯,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对改性前后的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可成功地接枝到纤维素纳米晶体的表面; 纤维素纳米晶体的热分解温度由150 ℃上升到220 ℃,改性后纤维素纳米晶体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纤维素纳米晶体复合材料(PMMA/CNC),并利用TGA、透光率测试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透光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350 ℃时,PMMA/CNC的热分解温度比纯PMMA提高了近150 ℃, CNC的加入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透光率为89%,接近纯PMMA的透光率(91%)。聚苯乙烯改性纤维素纳米晶体可用于在保持PMMA透明性的前提下更好地改善PMM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含有吡啶官能团的分子对高耐磨炭黑粒子(HAF)原位接枝改性调控填料/基体界面相互作用。采用Ayala参数定量计算填料/基体界面相互作用,研究了界面相互作用对天然橡胶(NR)补强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填充接枝炭黑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其原因是炭黑接枝增强了填料-基体界面相互作用,削弱了填料-填料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溴作为掺杂剂,通过多壁碳纳米管(MWNTs,multi-walled nanotubes)吸附溴提高其电导率,用聚苯乙烯(PS,polystyrene)对MWNT进行修饰改性.用透射电镜(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和扫描电镜(FESEM, field emitt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等分析研究,表明在多壁碳纳米管上接枝了高分子聚苯乙烯, PS接枝并没有降低加溴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导率,且在高分子基体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用硅酸钠、硝酸铝、2-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硅铝氧烷溶胶,在该溶胶存在下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性硅铝氧烷溶胶粒子. 红外光谱测试表征了PMMA复合硅铝氧烷溶胶的结构. 采用透射电镜(TEM)技术、电泳实验对改性粒子的胶囊化效果进行了表征. 透光率比较结果表明,改性后粒子的分散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液相化学包覆法成功合成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和甘氨酸(GLY)改性的两种氨基改性硅藻土(DE)复合材料(即:APTS/DE和GLY/DE),并对气相甲醛进行了高效吸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两种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系列甲醛吸附实验,对两种氨基改性硅藻土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和朗缪尔等温吸附模型能准确地描述吸附过程;在20℃时,最佳条件下制备的APTS/DE和GLY/DE复合材料对气相甲醛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83 mg·g?1和1.14 mg·g?1。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在硅藻土表面接枝的丰富氨基及其引发的席夫碱反应对复合材料高效吸附甲醛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2.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给出整数幂的和的另一种计算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 ,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 ,通过实践证明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总体消费的基础水平,而且影响到各阶层消费水平及消费方式.虽然一个国家的宏观收入量的分配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不等性的大小往往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本文采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来描述宏观收入的不等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宏观收入的不等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