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酸掺杂对聚苯胺结构和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合成了导电高分子本征态聚苯胺(PANI)、盐酸掺杂聚苯胺(HCIPANI)和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CSAPANI).用傅立叶红外光谱(R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其掺杂前后的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结构的变化对电导率的影响,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掺杂-维分子链中的孤立子许宗荣,田之悦(四川联合大学原子分子科学所成都610065)导电高分子聚合物掺杂后表现出一系列特殊的光、电、磁现象 ̄[1],引起了物理与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由于导电高聚物中新型载流子——孤立子的发现,建立了非线性元激发的物理概...  相似文献   

3.
采用afors-het数值模拟软件,针对a-Si(n)/a-Si(i)/c-Si(p)电池结构的非晶层主要参数,模拟研究并讨论了异质结电池的发射层厚度、发射层掺杂浓度、界面态和本征非晶层。提出了如下结论:发射层厚度主要影响短波光子吸收;随着厚度的增加,电池性能均下降;发射层重掺杂是获得好的转化效率的一个条件;界面态较低时对电池性能影响不大,当达到1014cm-2·eV-1时,电池性能很差;高质量的本征非晶层可以有效钝化硅片,降低界面态密度,提高电池性能,但应控制一定厚度内。  相似文献   

4.
采用逐级有理数近似,通过对带宽和波函数的多分形谱f(α_l) ̄α_l的渐近行为的研究,探讨了一个具有两个相互无公度的调制频率Q_1和Q_2的一维无公度电子态模型:ε_n=V_0[cos(Q_1n)+cos(Q_2n)],其中Q_1=2π/λ和Q_2=2π/λ ̄2,且,结果表明,除了个别边态的反常行为外,V_0<1.00时的本征态都是扩展态,V_0=1.00时的本征态都是中间态,而V_0>1.00的所有本征态都是局域态,即在V_0=1.00时存在一个金属-绝缘体转变。这种性质与Aubry模型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5.
强Z—拟连续偏序集的权与Z—嵌入基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集论ZF+DCw中,我们给出了强Z-拟连续偏序集P到单位闭区间[0,1]的Z-态射的一个直接的构造法,证明了P到[0,1]的Z-态射全体强分离P中的点,该文引入了Z-完备偏序集R的权ω(P)和P的Z-嵌入基数λz(P)。  相似文献   

6.
改进型XC502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离子掺杂价态补偿原理及正交试验方法,在三组份Cu-Zn-Al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IVB族和VB族金属氧化物助剂,研制五组份多促进的Cu-Zn-Al-M1-M2的甲醇合成催化剂XC502.实验结果表明,在5.0MPa、240℃的条件下,XC502催化剂耐热前的活性比Cu-Zn-Al催化剂高约10%,耐热后高约29%;XRD和DTA表征显示,XC502催化剂前驱态含绿铜锌矿[(Cu,Zn)(OH)2(CO3)]和孔雀石[(Cu2(OH)2CO3]构型的组份较多,分散度较好.这与XC502型催化剂具有低温高活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氨三乙酸合钕(Ⅲ)与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邻-[(5-羟基-3-甲基-1-对苯磺酸基-4-吡唑基)偶氮]苯甲酸及乙二胺四乙酸合钕(Ⅲ)与2-羟基-5-[(4-苯磺酸基)偶氮]苯甲酸的混配络合物的加合平衡,测得了它们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8.
在给定条件下用凝胶色谱分离改进u-fac-[Co(ida)_2] ̄-、cis-[Co(NO_2)_2(en)_2] ̄+和[Co(mal)_2(en)] ̄-的合成与拆分,中间物和产物的组成与结构用电子光谱、CD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结果表明:1)用Cl ̄-型QAE-Sephadex色谱柱可分离除去s-fac-[Co(ida)_2] ̄-,提高u-fac-[Co(ida)_2] ̄-的纯度;2)用N ̄+型SP-Sephadex色谱柱将u-fac-K[Co(ida)_2] ̄-转化为氢型,使它与△-(-)_(D-)[Co(ox)(en)_2]Ac生成的非对映异构难溶盐不会夹带溶解度较小的消旋u-fac-K[Co(ida)_2];3)用不同类型的Sephadex色谱柱从非对映异构难溶盐或易溶盐中分离出光学活性产物,纯拆分试剂的回收率是70%~80%。2)和3)均可提高拆分得率和产物的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系列含联吡啶或邻菲绕啉配体过渡金属配正离子与双(N-氰基亚胶基二硫代甲酸)合镍负离子的加合物,其通式为[ML2][Ni(Cdc)2](M=Cu,Ni,CO;L=bpy,Phen),[L2Cu2(P-C2O4)][Ni(cdc)2](L=bpy,Phen)以及[M(Phen)n][Ni(cdc)2]·2H2O(n=1,M=Cu;n=2,M=Z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磁化率和顺磁共振谱对这些加合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正、负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过硫酸钾(KPS)-亚硫酸氢钠(NaBS)为引发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甲基丙烯酸(MAA)为接枝单体,制得了具有亲水性与疏水性接枝支链交联明胶.用红外光谱确证了产物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KPS]=[NaBS]=6×10-3M,[MMA]=6×10-1M,Gelx-g-PMAA=4g,SL=4100,60℃反应5小时,接枝率G%及接枝效率E%均出现最大值.研究了此类两亲性接枝交联明胶的溶胀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圆管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稳态法测试圆管导热系数的原理,分析了常用“圆管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相对较简易的测试方法,分析了新方法测试的准确性,同时提出了使用新方法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在圆管导热系数测试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出用进化方法求解热传导场拓扑优化设计问题;以单元相对导热率为设计变量,建立最小化热柔度数学优化模型并进行敏度分析,移除具有最小敏度值的单元使得目标柔度增量最小;进化优化过程中引入滤波技术对敏度场进行过滤以消除数值计算不稳定性;数值算例验证了进化拓扑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及高效性,优化结果为后继进行的形状、尺寸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维周期结构传输特性的子域基函数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率选择表面是二维周期性阵列结构,通常由导体贴片和介质或由周期性开孔的导体屏和介质构成,与入射电磁波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明显的带通或带阻的滤波特性.采用模匹配技术对带通型频率选择表现进行分析,其中单元内的场用有限元法解出.这种方法对任意单元形状的频率选择表面都适用.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见的服装水洗唛为基材,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印制超高频射频识别(ultra high frequency-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UHF-RFID)标签天线,并与芯片连接封装制备标签,探讨丝网印刷天线的网板目数、不同类型导电油墨和天线/芯片连接封装的热压温度对印刷质量和标签读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网版目数为300目的标签天线的印刷精度和尺寸稳定性优于350目的丝印网版;当采用8000A型导电银浆时,标签性能满足读取要求,读取距离在8 m以上;为保证标签天线与芯片形成稳定的电连接,从而使所制备的标签读取距离及外观性能最佳,连接封装时热压温度应与天线印刷固化温度一致。  相似文献   

15.
电致变色材料—聚苯胺膜的制备及显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恒电位法,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上制备聚苯胺膜,探讨了酸度和电位对聚苯胺膜显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复合轻型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吸波涂层,用3cm波导式测量线在9.2GHz测量其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对吸波涂层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有较大影响,当复合导电导磁材料与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为50%,涂层厚度为1.7mm时,吸波效果最好.其吸收峰值为34dB,大于10dB的有效带宽,达11GHz.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一种新型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以盐酸作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将从废报纸中提取的纳米纤维素与苯胺单体复合,合成了纳米纤维素增强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分别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四探针测试仪、万能力学实验机,测试纳米纤维素增强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导电率、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聚苯胺的质量分数达到20%时,掺杂纳米纤维素的聚苯胺复合材料保持了良好的导电性能,同时提高了韧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低温微波法(60、120、180 W)和电加热法对载甲苯松木活性炭进行再生。比较了这两种再生方法下活性炭的再生效率、升温速率、能耗,并分析了再生前后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5次吸附—微波辐射再生之后,活性炭吸附量基本保持原有吸附量的45%。随着微波功率从60 W 升高到120 W,再生时间从60 min降低到22 min,再生效率从1.7%/min增加到4.5%/min。而传统电加热再生法再生时间为180 min, 是微波法的3~6倍; 功率为60 W的微波加热法的升温速率为178 ℃/min,而电加热法升温速率只有9 ℃/min; 从能耗角度看,微波再生法的能耗为29.7 kJ/g,而电加热法的能耗则为74.3 kJ/g; 并且经检测微波法再生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官能团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ZAO/Cu/ZAO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参铝氧化锌(ZAO)薄膜厚度对多层膜晶体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及四探针对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光电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层膜的平均透过率最高达86%,方块电阻达9/sq;ZAO膜层厚度对多层膜的导电性能影响很小,但严重影响可见光透过率;多层膜中的ZAO层仍呈ZnO晶态结构,且具有明显的c轴取向特征.这种三明治结构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太阳能透明导电层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备高导热、低热阻的大面积导热界面材料,使用静电植绒法在高电压静电场下垂直取向石墨微鳞片,取向后的石墨微鳞片阵列在平面方向上呈现无规且紧凑的结构。通过微粉灌注法向石墨微鳞片中填充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氨酯微粉,或者通过液态刮涂法填充低黏度硅橡胶前驱体,加热固化后,形成大面积高导热界面材料。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微鳞片阵列(粒径1 000 μm)与柔性聚氨酯微粉复合形成的导热膜在68.95 kPa和689.5 kPa的压力下测得的垂直方向导热率分别为4.3 W/(m·K)和8.7 W/(m·K);与柔性硅橡胶复合形成的导热膜在68.95 kPa和344.75 kPa的压力下测得的垂直方向导热率分别为2.0 W/(m·K)和4.1 W/(m·K);与硬质HDPE微粉复合形成的导热膜由于表面过于粗糙和坚硬,无法测得可靠的导热率。实际散热效果显示,柔性硅橡胶导热膜与石墨纸贴合的散热结构能够将热聚集点的热量快速传递到石墨纸表面,并通过石墨纸层均匀散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