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音乐教育的大脑心理效应与情感认知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教育担负着对青少年的感性启蒙、审美道德情感塑造和时间型文化之认知建构等重要功能,是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本项目组的脑电观测表明,音乐体验可以显著提高P300、N400和β-波、a-波的波幅,缩短其潜伏期;降低σ-波和θ-波的波幅,从而提升人的时间概象认知与移情想象水平,改善情感道德品质与人格行为方式.相关的600例历史人物样本统计结果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2.
赵华 《甘肃科技》2006,22(11):267-268
音乐教育的目的长期以来,有些人总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音乐人才。诸如: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等等。笔者认为音乐教育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激发青少年为祖国强盛而学习的情趣和激起他们浓厚的民族荣辱感。音乐教育凭其音响活动,直接诉诸受教育者的心灵,同时用其大众化、普遍化的艺术价值,使身心正值发展的青少年对祖国的明天充满希望。而优化心理素质恰是在外部刺激和同化的作用下,扩大心理认知,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学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聆听音乐、音乐想象和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在音乐音响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在音乐的天地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当前,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改革热潮已在全国蓬勃兴起。音乐教育的位置将逐步得到提高,音乐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吴卉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3):150-151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音乐活动,将歌词内容直观化,音乐内容直观化,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挖掘电教媒体的内在潜力,优化音乐教育活动,深化德育和美育。  相似文献   

6.
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过程本身更是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只有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等活动,才能达到音乐的审美境界与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情感要素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不仅仅是"比知识技能更重要"、"比其他学科更充分",而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在音乐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此,本文结合中国音乐教育情况及现状,从美学的角度重视审视了音乐的情感性,并从各方面对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作详细分析,引起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情感性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少年音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审美教育的轨道,专业化、成人化的音乐教育违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功利化的音乐学习更会伤害青少年的审美与价值判断。感受音乐中的快乐,快乐地学习音乐才是青少年音乐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9,(1):98-101
音乐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重要载体,它在人类文明发展沿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充沛活力,这也使得音乐成为人类的共通语言。而音乐运用声音所构建的艺术形象能够带给听众和学习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体验,有效陶冶受众情操,将现实与奇幻情景有效结合并带给人们多姿多彩的体验。音乐学习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意与灵感,将人类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源动力,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中国社会持续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效利用音乐教育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促使学生与国家、民族保持协调发展,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化力。音乐是欣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受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以乐育人”的目的。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从纯知识性、技术性的音乐教育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使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塑造完美人生的基石,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现象,其根本意义在于教育的、文化的、理性的、道德的审美价值判断。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实现对青少年学生的先天素质的开掘和后天素质的培养,促成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艺术素养完善。根据校园文化中音乐教育的特征、功能和主要内容,来制定我们的目标,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促成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孔子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音乐的局面,把奴隶主贵族的音乐教育变为新兴地主阶级的音乐教育,实行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孔子揭示了音乐与政治的内在关系,阐明了音乐对政治的重大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子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第一个提出了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尽善尽美”、“中和之美”的音乐审美现;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既注重音乐内容,又注重音乐形式的音乐理论家。强调音乐必须“文质兼备”,即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提出了应当尊重人类认识的感性领域、应当与哲学中研究理性事务的完善(真)一样,为研究感性事务的完善(美)开辟道路。用"想象逻辑"把必然与本体对立、知性与理性对立、知识与信仰对立;用知、情、意探讨人类在怎样一种条件下感知事物的美和完善,提出"纯粹美"(形式美)和"依存美"(自由美)的判断原则;用"反思判断"的情感形式逻辑,将音乐推到自由情感艺术的最高位,为音乐的"自律论"与"他律论"注入深刻内涵,开辟了现代音乐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高师普通音乐教育如何将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到教学中 ,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是历史赋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也是关系到我们的民族音乐能否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的重要问题 ,必须引起重视 ;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探索其内容和途径 ,并具体实施到高校艺术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14.
江文也的音乐、诗歌和乐论应当被视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抒情话语的一部分.他构想现代音乐与诗歌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一个更为宽广的课题,即抒情想象与现代性的关联.一般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典范不外革命与启蒙,而抒情话语要么被贬为与时代的历史意识无关,要么被看作现实主义律令以外的小道.这是一种误解.无论作为一种文类特征,一种美学观照,一种生活风格,甚至一种政治立场,抒情都应当被看作是中国文人和知识分子面对现实、建构另类现代视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5.
江文也的音乐、诗歌和乐论应当被视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抒情话语的一部分.他构想现代音乐与诗歌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一个更为宽广的课题.即抒情想象与现代性的关联.一般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典范不外革命与启蒙,而抒情话语要么被贬为与时代的历史意识无关,要么被看作现实主义律令以外的小道.这是一种误解.无论作为一种文类特征,一种美学观照,一种生活风格,甚至一种政治立场,抒情都应当被看作是中国文人和知识分子面对现实、建构另类现代视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陶瓷乐器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研制出了近一个民乐队编制的瓷系列乐器。为了大力培养青少年的民族传统文化情结,让瓷乐走进音乐课堂,不仅能弘扬民族音乐,而且还能加强青少年的音乐基础教育。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器乐教学刚刚起步,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关于瓷乐教学,更是音乐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必须千方百计的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工作,从而提高瓷都青少年一代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  相似文献   

17.
绚丽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地方教育办出特色的优势所在。将粤北民间音乐引入粤北地区师范音乐教育中,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传承粤北民间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8.
音乐创作教学作为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具体方式,在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教学(广义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直觉创造力,它应贯穿于整个高师音乐教育中。  相似文献   

19.
音乐考古学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界燃起的一颗新星,它对当下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改写了先秦音乐史,掀起了重写中国音乐史的话题,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史学研究的史料结构,使中国音乐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于1940年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在我国,因相关专家的钻研和努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文章基于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并结合当代人心理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传统音乐对于健康的积极影响,阐述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中国音乐治疗领域相关人士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价值,充分挖掘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潜力,为音乐治疗发挥其特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