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碳化硅水基浆料体系的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碳化硅水悬浮液的Zeta电位的测量及不同实验条件下浆料粘度的测定,研究了浆料pH值,固相含量,转速及添加剂对碳化硅水基浆料稳定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硅浆料的粘度随着固相含量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而增大,添加剂Al(OH)3溶胶可以改善SiC浆料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SiC闰弥散强化Si3N4基陶瓷材料的研究近况,根据Si3N4和SiC的不同烧结机理对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烧结机理以及SiCp的掺入对材料可烧结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将SiCp粒子的尺寸对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与材料可烧结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热压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和Si3N4/纳米SiCp复相陶瓷材料中SiCp一地  相似文献   

3.
4.
碳化硅氧化对硬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原始态碳化硅颗粒与莫来石纤维混杂增强硬铝和氧化态碳化硅颗粒与莫来石纤维混杂增强硬铝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添加自制磷酸镁制备磷酸镁/氧化锆复相陶瓷,研究了磷酸镁添加量对于磷酸镁/氧化锆陶瓷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较纯的磷酸镁为原料,当烧结温度在1300℃,保温3h时,磷酸镁开始出现熔融现象,并且部分伴随分解生成焦磷酸镁。同时,随着磷酸镁添加量增加,复相陶瓷材料中出现较多气孔,其抗折强度大大降低,最低值仅为12MPa;当磷酸镁含量增加到30wt.%时,大量熔融的磷酸镁将氧化锆颗粒浸润起来,磷酸镁晶粒之间形成连续相,其抗折强度提升,达到230.61MPa。  相似文献   

6.
分析比较了原始态碳化硅颗粒与莫来石纤维混杂增强硬铝和氧化态碳化硅颗粒与莫来石纤维混杂增强硬铝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发现,后者的弯曲强度明显低于前者,微观分析表明,后者发生界面反应生成脆性化合物并使基体中的时效强化相减少是其强度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恒温热重法测定了热压SiC-Al2O3复相陶瓷在1500℃空气中的氧化增重速率,并研究其高温氧化行为。氧化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热压SiC-Al2O3复相陶瓷材料的氧化增重速率随氧化时间延长而减小;反应气体氧和反应气物气体CO通过氧化产物边界层的扩散过程与氧化反应过程相比是很慢的,成为氧化速率限制过程。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Mullite/ZrO2/SiCp复相陶瓷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无冷机燃烧室缸盖底板的研制,研究了热处理对热压Mullite/ZrO2/SiCp复相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表面裂纹愈合,SiC氧化,晶界玻璃相析晶或柱状莫来石颗粒强化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在一定条件的热处理作用下,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得以明显改善,并已成功地应用于莫来石相陶瓷缸盖底板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添加了Al2O3和Y2O3助烧剂的碳化硅微粉为原料,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快速制备了碳化硅陶瓷. 分析了材料致密化过程,并重点研究了烧结工艺参数对材料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当SPS工艺参数的烧结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600℃和50MPa时,经过5min的烧结,碳化硅陶瓷的致密度可达到99.1%,硬度为HV 2550,断裂韧性达8.34MPa·m1/2,弯曲强度达684MPa.  相似文献   

10.
碳化硅、氧化锆增韧氧化铝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纳米氧铝粉中加入碳化硅晶须和纳米氧化铝粉,通过烧结得到细晶的氧化铝基复相陶瓷,达到了提高氧化铝陶瓷断裂韧性的目的.研究了Nano-Al2O3/SiC(w)、ZrO2复相陶瓷的烧结温度、晶粒尺寸、SiC(w)含量等对细晶Al2O3基复相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采用纳米Al2O3粉,可使烧结温度大幅度下降,在1600℃即可得到致密的细晶陶瓷材料.SiC(w)质量分数w为18%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断裂韧性值,KIC=6.96MPa·m1/2.晶须增韧的机理仍然是晶须的拔出和断裂.加入ZrO2后,利用ZrO2的相变增韧的效果,可以使Al2O3基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酚醛树脂为基体,加入B4C作为改性填料制备出高温粘结剂,并对Si3N4陶瓷进行粘接.在300~800 ℃温度范围内对Si3N4陶瓷粘接试样进行热处理,并测试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室温剪切强度.结果表明,经过700~800 ℃热处理后,粘结剂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粘接性能,剪切强度测试结果为Si3N4陶瓷基体破坏.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粘接试样的断面形貌及胶层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B4C改性填料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通过B4C与树脂挥发分之间的改性反应,有效提高了酚醛树脂热解后的残炭值,进而改善了粘接胶层结构的高温稳定性;纤维状物质的形成与B2O3颗粒的细化,有助于提高粘接胶层的连接强度.  相似文献   

12.
在斜坡电压应力条件下对GaAsMMIC介质层Si3N4的击穿特性进行了测试,探讨了电容面积、周长以及斜率对与时间有关的介质击穿(TDDB)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容面积越大,周长越长,介质中的缺陷就越多,其击穿电压也就越低,可靠性越差.根据TDDB线性电场模型,采用不同斜率的斜坡电压应力测试数据预测了正常工作电压下的Si3N4寿命.与温度加速实验相比,文中所提方法快速、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大型商业软件CFX建立了高温氮化硅反应炉内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采用拟流体模型数值模拟炉内的层流流动,分析了氮气体积流量、各向异性散射和辐射特性等因素对温度场和产物质量浓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为确保反应充分完全,预热段温度控制显得非常重要,而氮气体积流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向异性散射对径向温度、产物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影响;散射率对温度场影响很小;计算值与实验值相比较,误差在10%之内.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叠氮化钠作为固态氮化剂,同时以卤化铵作为活性稀释剂,通过对燃烧温度特征曲线和燃烧产物相组成的分析,研究了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于燃烧合成氮化硅粉体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叠氮化钠和卤化铵的热分解可增加硅粉内部孔隙率和氮气渗透性,也能为Si-N反应提供内部氮源. 叠氮化钠和卤化铵均可作为Si-N反应的催化剂,可促进硅粉向氮化硅的氮化转变. 叠氮化钠联合卤化铵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烧温度,使燃烧反应以低温模式进行,有利于α-Si3N4的生成. 随着反应物中叠氮化钠含量的增多,燃烧产物中α相氮化硅含量也相应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蒸馏水润滑下Si3N4—白口铸铁摩擦面上表面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块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蒸馏水润滑下Si3N4分别与白口铸铁和碳钢(作对比用)配副的摩擦磨损特性.在SEM下观察了白口铸铁磨面表面膜的形成过程,用XPS、FTIR和XRD分析了表面膜的成分、组成与结构,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i3N4在水润滑下摩擦时磨面上发生了氧化和水解反应:当Si3N4与白口铸铁配副时,由于铸铁中碳化物的剥落而形成剥落坑,Si3N4磨屑嵌入剥落坑并氧化和水解,其反应产物富集于剥落坑中,脱水聚合后形成硅胶,从而在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面积的含硅胶的表面膜,表面膜的形成保护了陶瓷和铸铁磨面,使其变得很光滑,从而使摩擦系数降至0.02,并使系统磨损率几乎接近于零;当Si3N4与碳纲配副时,由于碳钢没有能力富集Si3N4的氧化和水解产物,故磨面不能形成有效的表面膜,所以其摩擦系数仍然较高,且系统磨损率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硅粉在普通氮气和高纯氮气中的高温自蔓延合成反应过程,分析了稀释剂、氮气纯度与压力、成型坯体的气孔率等工艺参数对硅粉自蔓延过程的点火、最高燃烧温度及产物特征的影响.从热力学、动力学及Si3N4热分解过程几个方面分析了低氮气压力下燃烧合成Si3N4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最高燃烧温度不高于相应氮气压力下Si3N4的热分解温度,就可以用SHS方法合成Si3N4;并在氮气压力为0.6~2.6 MPa时.以纯硅粉为起始原料燃烧合成出游离硅含量小于O.5%,β与α相混合,粒度为1~2 μm的Si3N4粉末;低氮气压力下硅粉的自蔓延合成反应,必须要引入Si3N4稀释荆,压坯气孔率控制在0~70%,否则反应不能进行;体系最高燃烧温度随着氮气压力和压坯气孔率的增加而升高;所需的最低氮气压力随硅粉粒度增大而提高;产物形态沿圆柱样径向有差异,由外到里β—Si3N4相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在Si3N4基体中添加第二相粒子Ti(C0.12N0.88),研究Ti(C0.12N0.88)添加量对Si3N4-Ti(C0.12N0.88)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3N4-Ti(C0.12N0.88)复合材料中,Ti(C0.12N0.88)在Si3N4基体中能够稳定存在,并能起到增韧初强的作用,添加适量的Ti(C0.12N0.88),Si3N4-Ti(C0.12N0.88)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The nanocomposite of MoSi2-SiaN4 (molybdenum disilicide-silicon nitride)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milling of the Mo and Si powder mixture. Changing the processing parameter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products such as a- and B-MoSi2, SiaN4, Mo2N, and M05Si3 at various milling times. A thermodynamic appraisal showed that the milling of Moa2Siss powder mixture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ly exothermic mechanically induced self-sustaining reaction (MSR) between Mo and Si. The MSR took place around 5 h of milling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MoSi2 and the reaction between Si and N2 to produce Si3N4 under a nitrogen pressure of 1 MPa. By increasing the nitrogen pressure to 5 MPa, more heat is released, resulting in the dissociation of Si3N4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oSi2 to β-MoSi2. Heat treatment was also performed on the milled samples and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Mo2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oSi2 to β-MoSi2 at the milling times of 10 and 40 h,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销-盘式热压Si3N4/3Cr2W8V钢摩擦副在室温干摩擦磨损条件下的的摩擦系数及Si3N4销的磨损系数.对陶瓷销的磨损面进行了SEM显微形貌观察、X射线分析;并探讨了陶瓷销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i3N4陶瓷的磨损以微区脆性断裂为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