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闽西老区艰苦奋斗精神,是以邓子恢、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苏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这种精神长期以来激励着闽西革命者前仆后继。今天,加大对闽西老区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对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推进闽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雪英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1):19-22,27
苏区妇女精神,是以毛泽东、邓颖超、蔡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结晶,是在中央苏区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得到升华而形成的。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所形成的吃苦耐劳、勇敢顽强、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妇女精神,激励着赣南、闽西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赴后继。在今天,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若干意见》,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在海西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加大对中央苏区妇女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这对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精神,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闽西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闽西籍的邓子恢、张鼎丞、杨成武等为闽西苏区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卓越贡献.因受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重视生态建设传统和闽西传统生态文化的影响,以及他们自身初步确立了生态建设重要性科学认识的原因,建国以来,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都表现出了深厚的生态情怀,关心和重视生态建设.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付诸实践、身体力行、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精神品质,是今天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第一动力。闽西革命活动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魄力、“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创新意志、“立足实际、善于斗争”的创新策略,形成了富有闽西革命特色的创新品质和内涵。这些创新精神值得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借鉴和融入。梳理与提炼闽西革命活动中的创新实践、创新精神,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提出地方高校学习借鉴闽西革命活动创新精神的丰富性、灵活性、精准性、应用性、开放性,加快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贫困老区的基本状况、文化建设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老革命精神在新旧一代之间出现了断层,必须加强贫困老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内核和思想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框架,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地方的重大思想难题.百色起义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来源、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精神典范和是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导向和内化驱动,因此大力弘扬百色起义精神是推动百色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19日,百色学院举办了“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论坛”。这次论坛的宗旨是:传承百色起义精神,发展老区教育事业。这次论坛,来自北京大学、延安大学、井冈山大学和广西自治区政协、广西社科院等区内外的专家学者共七十余人汇聚一堂,通过汇聚国家层面以及区内外诸多政府部门与专家学者的力量,以其他老区的成功建设经验为借鉴,结合百色学院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方面的实践与目标,为百色市和左右江革命老区的振兴献言献策,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8.
助力革命老区现代化振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础支撑。红色文化是最能彰显革命老区现代化振兴品牌的鲜亮底色,其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提升革命老区的产业特色奠定了物质基础,革命历史优良传统为启迪革命老区现代化振兴提供了丰富经验,红色精神内核为激活革命老区的创新创造和自主发展凝聚了内驱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要以“红色+”产业体系夯实现代化物质生产根基,以现代红色文化教育营造良好建设氛围,以对革命精神的系统解读提振老区人民的现代文明素养,由此切实保护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弘扬伟大革命精神,以红色文化助力革命老区现代化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昔日革命带头,今日建设领先”──古田、才溪经济状况调查赖蔚英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敬仰,怀着一分新奇,我们来到了著称于史的闽西革命老区:古田、才溪。想瞧瞧当年“三千郎儿当红军”跟随中央红军北上“打天下”的“模范苏区”人民在改革天放的新时期又是如何“闯天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中心论题是"八一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首先,文章通过列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赣东南革命老区从事革命活动的大量史料,揭示了植根于革命老区的"八一精神"的深厚底蕴,对于历代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培养所起的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接着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理论到当今震惊中外的"中国红歌会"等方面,分析了"八一精神"原动力所产生的巨大威力,论证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师资队伍建设、学生队伍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展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美好前景,从而深化了"八一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的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1996,(3):43-45
龙岩地区是革命老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矿区、林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原因,闽西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的地位,是全国18块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切实加强了科技工作,以科技进步促进老区经济的发展。1992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在龙岩老区实施两年的“依靠科技进步,推进龙岩地区经济发展”计划。1994年11月,省科委组织省知名学者、专家和教授对龙岩地区科技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老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促进闽西老区农村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当前老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弘扬老区优秀传统文化、开发红色老区文化经济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老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促进闽西老区农村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当前老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弘扬老区优秀传统文化、开发红色老区文化经济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龙岩学院作为闽西革命老区唯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是龙岩市人才高地,为龙岩市产业兴旺、科技进步、文化传承、实现人才强市战略目标提供重要人才支持。当前龙岩学院人才发展存在缺乏统筹规划、人才吸引力弱与聚合力不足、人才转化能力弱与人才断层、当地大学毕业生供需失衡与服务地方意愿弱等问题,亟需基于“知、举、用、待、育”的人才工作理念,锚定育才“靶向标”,握准选才“定盘星”,建好引才“资源库”,打造留才“蓄水池”,打出政策“组合拳”,涵养人才“好生态”,树牢人才“风向标”,释放人才“新动能”,以期更好实现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作为诞生在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热土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在内涵层面相互贯通,在实践层面同根共生,在文化层面血脉互融,在价值层面角色共鸣。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老区的土壤中孕育形成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欠发达老区农村拥有着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弘扬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用历史的经验和精神遗产指导欠发达老区的新农村建设,对更好地解决当前的农民问题,引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地理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和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推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革命老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战略。建立和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战略进行认真规划,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川东革命老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四川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川东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实现川东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深挖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走符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以"牺牲、奉献、创新、争先"为内涵的六安精神是六安人民进行经济社会建设、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六安精神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与皖西革命是密不可分的,皖西革命是六安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六安精神是皖西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创新。从过程看,皖西革命30年即是六安精神初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内容看,六安精神与皖西革命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以历史视角来解读六安精神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其本质,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分别担任过闽西苏维埃主席和中央苏区分管财政与经济的领导。在这些领导岗位上,他利用熟悉中央苏区实际情况的优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经济建设路线,为苏区的经济建设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中央苏区实际的经济思想,主要有:互助合作思想、财政管理思想、金融流通思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