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党来领导,伟大的党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武装。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一伟大实践,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 邓小平理论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思想武器,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和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坚持这一理论不动摇的首要问题。 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包括九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强国之路的基本思想及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  相似文献   

3.
个人收入分配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突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4.
个人收入分配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突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得到了更加科学、准确、明晰地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平与…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小平同志这段极其精辟的话,是对我党长期来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客观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我党今后伟大任务的高度概括,是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党,为着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也就是为着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和策略问题,而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又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来认识和把握本国的客观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讲信仰马克思主义都是指在革命时期 ,而在建设时期则总是强调必须把它当作科学来学习 ;以前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要把马克思主义由信仰变为信服 ,关键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既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词汇盲从 ,又启迪人们以改革开放的观念思考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把这些理论成果集中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确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许子梅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全党进一步解放思想所取得的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一...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我党和理论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系列相互联系,比较完整的理论认识,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为大专院校政治理论课编写一本既完整、准确、简要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理论结合实际,联系当今资本主义,特别是联系现实社会主义实践,正确解决青年学生中仍然存在的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这是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也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王育倩、黄希贤、邹沧萍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编写的。该书在1990年原版的基础上,鉴于近两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对原书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增改,内容更加充实,修订本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新版本给我深刻印象,集中起来就是作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新的思想,都是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并且根源于一定时代的社会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之中。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第二次飞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所以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新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揭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取得胜利,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进,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革命史教材必须适应中国变革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近代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因此,中国革命史教材的编写如何找到与这一理论相适应的最佳结合点,是这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继毛泽东之后,又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联系起来,提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理论,该发展理念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对现时代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紧密相连。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生动体现,坚持党的先进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着力点,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提出,是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适应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它体现了党保持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党的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同西方的"学习型社会"理论相比,在性质上有着原则的区别,在学习的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关键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解为党的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能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从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学风问题的一系列论述中,总结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学风建设的思想,提出了加强党的学风建设,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建理论班上指出:“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个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关系到党的本质和生命.因而,应当作为我们现阶段加强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前进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