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遥感、地质、地理等多源数据,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调查了东方市11处地质旅游资源单体.结果表明,东方市发育有山丘、岩石洞与岩穴、岩礁、地热与温泉、观光游憩河段和观光游憩湖区6种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具有地质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大、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动静结合、旅游时间长、适宜人群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的特点.其中,鱼鳞洲、红兴温泉、大广坝水库、猕猴洞、俄贤洞、石田神洞等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为建立地质公园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可加强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划设计,通过连通现有景点,形成西部听涛观海、中部疗养钓鱼、东部爬山观洞的综合性旅游路线.一方面通过深度挖潜,增加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进行东方市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打造海南稀有的"东方市灰岩海岸"地质旅游品牌,促进地质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石壁镇地质旅游资源情况,基于遥感、地质和地理等多源数据,依据国标GB/T 18972—2003,对石壁镇8处地质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石壁镇发育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及建筑与设施3个主类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山丘型旅游地、奇特与象形山石、观光休憩河段、悬瀑和水库观光游憩区段5个基本类型.通过调查,新建立了陆路和水路两条旅游路线.在陆路方面,可通过串联旖旎的石壁湾、原生态凳子岭水库、地下南牛岭瀑布、远古的冼夫人文化长廊和庄严的冼夫人纪念馆,形成路上越野旅游路线;在水路方面,沿万泉河顺流而下,从西向东可依次观赏到风光旖旎的石壁湾,以及栩栩如生、形状怪异的石龟和石虎,形成水路游船观光路线.陆路和水路旅游路线相结合,形成了集秀美山水风景区和文物保护与军坡文化相融合的人文旅游区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区,具有较大开发潜力.根据当前石壁镇旅游初具规模的现状,提出了打造"奇石怪瀑,风情石壁"特色风情旅游小镇的建议,以期为推动石壁镇乃至海南省地质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特尔菲专家评价等方法,对巢湖市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进行等级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地质旅游资源在巢湖市旅游开发中的地位与潜力,提出了对该区地质旅游资源进一步规划和开发的途径和措施.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开发巢湖市地质旅游资源,推动巢湖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阳  郭威  查方勇  寇猛 《河南科学》2019,37(3):484-489
以陕西少华山地质公园太古宙片麻岩地质遗迹和花岗岩山岳地貌景观为评价对象,在对公园区域地质背景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类型.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少华山地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详细的评价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少华山地质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等级为优,反映了公园突出的地质旅游资源禀赋,具备很好的开发前景.单项评价中科普价值评价最高,凸显了公园完善的科普展览与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5.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憩的天然胜地.作者根据莲花山保护区的景观资源条件,提出了在立足保护、适度开发、注重地方特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开发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设想,以自然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开展森林旅游,形成主题丰富的森林旅游产品;同时结合洮岷"花儿",开发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6.
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对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调查与评价、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仍然存在争议;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已基本形成三步调查法,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因子选取上多注重社会经济条件;地质旅游资源开发集中在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上,宏观上侧重分级、分区与开发模式研究,微观上注重具体旅游路线规划;地质公园是目前保护地质旅游资源重要的手段;如何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中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作用,探寻实现全域旅游,是未来关注的焦点;地质公园的建立目标与全域旅游的理念相辅相成,建议将部分地质公园的研究成果与全域旅游结合,促进全域旅游的实施,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峡谷景观资源的旅游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喀斯特峡谷是一个物质能量作用的地貌系统 ,在 3种地质营力———侵蚀、溶蚀及崩塌联合作用下形成 ,由于其地表、地下形态结构复杂、类型多样 ,且在不同的演化阶段 ,有不同的地貌景观 ,并能集山、水、石、景于一处 ,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而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文章即从喀斯特峡谷形成发育入手 ,以我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峡谷为例 ,评价了其风景资源特性及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的重要旅游资源-风景优美的江河湖泊上乘船旅行、森林动植物观赏、湿地和草原观光、山地滑雪以及各地开展的冬季体育活动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依赖于完好的和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黑龙江省要想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有利资源,就要面对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翁源县铁龙镇有丰富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其中,合适的开发项目有铁龙洞赏景、探险,军营青年旅馆、夏令营、军训场、狩猎场、野战模拟度假区,铁龙峡谷漂流探险,铁屎坪古代冶炼探密,参与式农业观光等。决策者应遵循适合本地的开发原则,制定出合身合用的本镇旅游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10.
峡谷旅游开发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峡谷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峡谷旅游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峡谷旅游开发除了遵循旅游开发的一般原则,还需设计与塑造峡谷旅游地形象、营造特定的峡谷旅游氛围、开发特色旅游吸引物和赢得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11.
“乌江画廊”旅游资源禀赋优异,但至今旅游发展不温不火,旅游市场处于疲软状态;要实现“乌江画廊”旅游发展的突破,只有把握旅游资源特色,准确地定位旅游功能市场,进行“可逆式”的旅游深度开发,重点打造“乌江画廊”峡谷观光、水上娱乐世界和“乌江画廊”旅游小环线等旅游项目,才能让“乌江画廊”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并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2.
地质旅游资源是一种新型的、合乎现代时尚的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河南省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现象,相应的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河南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完成两个转变:一是从地质现象转化为地质旅游资源——即资源化过程;二是把地质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即效益化过程.作者提出了资源化过程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效益化过程的两步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与建设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晋陕峡谷中的大型蛇曲群体,完整系统地保留了黄河蛇曲形成、演化过程的地质遗迹,本文通过对该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旅游资源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地景及人文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进行评价,表明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达到国家级资源质量标准。并根据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适宜发展地质旅游的特点,提出了建设该国家地质公园的具体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4.
成都东山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东山旅游资源以客家文化为主线,包括客家文化,明蜀王陵群,观光农园和现代人造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品位很高,笔者在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东山旅游资源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刘平珍  梁莉  张捷 《河南科学》2006,24(5):776-780
旅游区划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进行旅游资源普查、区划、规划之后才能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其中不仅要进行一定数量的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还要分析其空间结构和旅游交通网络,确定其旅游中心城市,以体现旅游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旅游区的地域性等特点.在目前的旅游区划研究和工作中,对于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可以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但在分析其空间结构和旅游交通网络方面,还缺少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指标描述.本文基于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对江苏沿江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应用图论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空间结构分析,以通达度作为描述旅游交通网络的指标,在以上定量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沿江旅游区进行旅游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16.
观光农园旅游区开发与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观光农园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而开发出来的既有农产品经济收入,又适合观光旅游的农业种植园,观光农园旅游区是由多个观光农园组合而成的,其开发和规划大致包括5个方面内容;(1)资源条件评价;(2)确定目标市场和开发方向;(3)功能分区及活动项目策划;(4)旅游产品规划;(5)旅游形象设计,成都市龙泉驿区是我国西部很有特色的观光农园旅游区,将其规划为六大功能区,设计了5大类旅游产品,并将其旅游定位为“中国西部桃之旅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基于AHP-GA的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是贯穿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建设与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中最核心的问题,国内多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评价,其中层次分析法在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但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常规层次分析法通常采用专家打分、多轮意见征询等方法修改调整判断矩阵,耗时、费力、工作量大,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以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的排序权值计算和一致性问题转化为针对特定目标、决策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标准遗传算法(SGA)对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7个景区的开发、决策顺序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的结果对基于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提供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2003年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为依据,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与准则,对雁塔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系统的综合评价,提出旅游开发应采用板块开发模式,实行非均衡性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发展,提升雁塔区旅游业素质.  相似文献   

19.
海洋旅游资源是海洋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海洋旅游资源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辽宁省海洋旅游资源空间定位与分析,尝试将海洋旅游资源划分为滨海观光、滨海文化、滨海生态、滨海乡村4大专题旅游功能区;然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多尺度格网化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世界地质公园多景区的特点,综合地质遗迹分类和旅游资源分类方法,构建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利用AHP法,实现地质公园单个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并分等定级;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景区不同等级景观占比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景区内、不同景观类型的价值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级景点在十八月潭、大坝和诺水河景区分布最多,Ⅱ级、Ⅲ级和Ⅳ级景点主要分布在桃园景区;综合价值最高为十八月潭景区;地质剖面、构造地貌、生态景观、遗址遗迹、旅游商品等平均价值高于公园的平均得分;各个景区间、各景区内不同景观类型的平均价值水平差异明显.评价结果可为确定地质公园旅游市场、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以及各个景区各类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